落实语文要素,突出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近鲁迅”主题单元承载着立德树人的功能。本单元课文内容大多历史久远,需要落实“借助相关资料”的阅读语文要素,来沟通学生与鲁迅以及作品之间联系,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走近鲁迅。“习作总在阅读后”,建立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有效关联,在读写互促中落实习作要素,让阅读撬动习作,以习作升华阅读。
  关键词:借助相关资料读写互促“走近鲁迅”
  “走近魯迅”主题单元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压轴出场,在教材中编排此单元是革命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也是呼应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前两篇为鲁迅写的文章,后两篇则是别人赞颂鲁迅的作品。教师以语文要素为载体,在教学实践中精细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语文要素”就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还包括适当的学习语文的策略和习惯。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部编版教材是按人文主题加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本单元读写两方面要素融入“走近鲁迅”的人文背景之中,因此,要实现“走近鲁迅”的人文主题,必须在落实语文要素中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落实“借助相关资料”阅读语文要素来读懂文本,走近鲁迅
  鲁迅的年代离现代学生遥远,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大多历史久远,教学中落实“借助相关资料”的语文要素,在学生与鲁迅以及作品之间架起桥梁,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借助于工具书和语境,减少语言差异
  本单元大部分作品在遣词造句方面有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痕迹,语言文白相间且带有浓浓的地方特色。借助于字词典、古典文献资料等,指导学生读懂文中词句意思,理解其含义和语序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异。
  1.意思差异的词句。“家景”指家境,也就是指家庭的经济状况。“少爷”指旧社会有钱人家的男孩子。“大祭祀的值年”是指这一年轮到我家主持全家族的祭祀活动。“无端”就是没有理由。“许下愿心”就是许愿。
  2.出自古典文献的词语。萍藻:即浮萍。出自《淮南子》“萍藻生浮草”。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出自《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3.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这两句的语序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应该将“于是”放在句首。
  (二)凭借写作背景资料,引发情感共鸣
  《少年闰土》选自短篇小说《故乡》,学完本课后教师抛出问题:课文的主题与小说一致吗?小说又表达怎样深沉的主题?借助于问题激发思维,让学生从文本的浅层走向文本背后。教师适时出示《故乡》的创作背景:它是以鲁迅1919年回故乡的见闻为创作素材。鲁迅回乡,见到特地进城来探望自己的少年时的伙伴章闰水,他只有三十多岁,却已是满脸皱纹,憔悴不堪,这引发了鲁迅无尽的感慨,激起鲁迅创作小说表达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强烈愿望。《少年闰土》是小说中的一个小插曲,少年闰土形象只起衬托作用,为突出中年闰土的凄苦。借助于创作背景,学生的情感与鲁迅同频共振。
  (三)利用文后阅读链接,有效突破难点
  《好的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教学难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个难点梳理整合为两个大问题:一是为何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二是“这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意义是什么?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资料的需求,这时教师提示大家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学生如获及时雨。文后“阅读链接”是别人对这一作品的评论和注释,它属于功能型“阅读链接”,作用是迁移运用。借助于阅读链接,学生读懂了“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了生活在黑暗中的百姓对于过上好日子的渴望。
  (四)借用课外阅读资料,开展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资料与课文比较阅读,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层理解。《少年闰土》学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乡(节选)》中描写中年闰土部分,与文本进行纵向比较,找出不同,是对文本学习的拓展升华。通过比较阅读闰土30年前后不同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感受其巨大变化。再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30年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纵向比较阅读,学生读懂了课文《少年闰土》与《故乡》整篇小说主题的差异。
  比较,还有横向的,对怀念鲁迅同主题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阅读。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引导学生抓住五件生活往事,认识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了丰富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体验,拓展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相关片段,教师提示片段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身份却有相同悲伤的心情,衬托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与敬仰。比较阅读不局限于课内的引入,课后让学生阅读更多作者写鲁迅的文章,如名家笔下的鲁迅,进步青年心中的鲁迅等,大量横向比较阅读,丰富学生对鲁迅精神内涵的感受。
  (五)引用鲁迅作品原文资料,深入理解诗句
  《有的人》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认识,但诗歌中臧克家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经典语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引用鲁迅作品的原文资料来解释,助力学生读懂化用诗句,体会鲁迅为了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二、在读写互促中落实习作语文要素,实现表情达意
  “习作总在阅读后”,落实了单元阅读要素后,学习目标由阅读指向写作。单元习作标题是“有你,真好”,习作语文要素为“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要素清晰地告诉学生,习作时要处理好“事”与“情”的关系,“事”是“情”的载体,“情”是“事”的灵魂。分三步落实习作要素。
  第一步,建立起阅读与习作的有效关联,实现读写共生。
  重温《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写人文章,为学生建立起阅读与习作的链接。教师设计表格,组织学生填写,引导学生回忆鲁迅与少年时代闰土之间难忘的新鲜事,以及周晔耳闻目睹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五件生活往事。
  《少年闰土》闰土讲述新鲜事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和看跳鱼儿,其中瓜地刺猹和雪地捕鸟是重要场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耳闻目睹的五件事谈《水浒传》
  动作、语言、神态
  笑谈碰壁
  语言
  燃放花筒
  神态救助车夫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
  关心女用人
  语言
  通过填表复习,学生进一步明白:事情中的重要场景要详写,所选事例可以是有一个相对连贯完整情节的,也可以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样围绕中心选择几件情节跳跃不连贯的事情,还可模仿《少年闰土》写法,在习作中巧用对比手法。
  第二步,由已知探未知,为学生习作提供支架。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模拟不同的身份,面对特定倾诉对象,以《〖ZZ(Z〗〖ZZ)〗,有你,真好》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为本次,有你,真好》习作搭起支架,实现由已知探未知,阅读深化,升华了对鲁迅的认知。
  第三步,锁定写作对象,精心选择材料,表情达意。
  最大的写作技巧就是读者意识。为了让学生心中有读者,教师可以创新改造习作交际语境:这篇习作写谁?为什么写?怎么写?写了之后怎么分享?改造后,写作对象锁定了,读者意识清晰了,写作目的明确了。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写作对象的“好”,典型事例中的重要场景写具体,让真挚情感在文字中自由挥洒。学生完成习作的表达和修改以后,将习作与文中的“你”在微信或QQ中互动分享,升华情感。
  在优化读写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是“走近鲁迅”的最佳路径。
其他文献
摘要:就如何实现在线课堂的高效性,本文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线下评价三个方面,并结合《景阳冈》一课的实际教学案例给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在线课堂支点妙招,攻克线上教学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  关键词:远程在线课堂 教师教学 高效性  2020年的春天开学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上下的学生们不能像往常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学堂,而是宅在家里打开电脑、
期刊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作为一名老师,我很想帮帮这个弱势群体。当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助我良多,我用微课打开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教学路径:巧用入学教育微课,开启留守儿童的学習之旅;录制拼音教学微课,帮助孩子学好拼音;利用识字写字微课,辅导孩子写好汉字;制作阅读指导微课,引领孩子读好文章;在疫情期间,录制补丁式微课辅助网学。微课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遗憾,成了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要: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少儿编程教育,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让学生成为新型信息技术的创造者。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诉求,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而Scratch是一款操作性强且简单易学的软件,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将其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受到了小学师生的广泛喜爱。本文将学习编程为探究起点,以Scratch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对其进行阐述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每一个独特生命的自主发展。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合肥市南门小学秉承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坚守德育实践探究的阵地,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建构严密且有活力的德育网络,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架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体系。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皆是育人环境,时时均是德育瞬间。多元创新的德育
期刊
摘要:科技进步对教育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许多时候能够起到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作用。本文从实验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氧化还原滴定原理,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亚硫酸钠溶液并借助氧化还原电势(ORP)传感器获得滴定曲线图,通过数学求导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得到亚硫酸钠质量分数,在教育教学中展示科技的魅力。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势(ORP)传感器 氧化还原滴定 创新实验  一、问题提出  亚硫酸钠由于易被空
期刊
摘要:  本文围绕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展开,结合笔者在见习期间对一名大班幼儿进行为期三周的追踪观察,并对其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等的基础上,运用幼儿“人来疯”行为的理论知识,对该名幼儿加以客观、全面的了解,然后进一步分析总结,为其找出改善行为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充分认识和研究幼儿“人来疯”行为,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人来疯”行为 案例分析 矫正策略  幼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特意编排一系列关于“信息素养”的语文要素,旨在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将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实用类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课为例,从建构“任务驱动模式”生本课堂、渗透“游客群体需求”对象意识、关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等三方面探讨“培育信息素养”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实用类习作 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 合作探究 对象意识  统编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围
期刊
摘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与实效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生的成长之本,甚至是学生今后的立身之本。许多懂教育的人就说过,小学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自助成长。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  关键词:德育工作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课程内容主要呈现方式是教材。新维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其中渗透着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富含思维的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教师对于该教材课程解读不到位,如依然基于文本教语言知识而忽略思维等其他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从教学实践层面谈如何依托教材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其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维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因而,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直至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做到由“备课”到“备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了解学生 参与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目标  一、事件回顾  2019年5月15日,我和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一起上了一节语文公开研讨课《安塞腰鼓》。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积累字词,诵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