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评选综述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放胆大赛有命题限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戴着镣铐跳舞,大家在同一起跑线出发,评奖更为公允。再者,我们不希望把自由写作和高考作文打造成极端的对立面,二者应互为借鉴、互相补充。最后,根据以往经验,極端的放飞也会导致写作者无话可说,我们鼓励尽情挥洒激扬文字,但并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章法,有所引导的话题更能激发写作者热情。
  经过两个多月评选,我们从上万篇来稿中评选出千余篇获奖作品和数十篇发表作品。在正文中,我们将精华文章摘选出来辅以点评和推荐语,综述部分则主要针对其余参赛稿件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带着思索阅读,也不忘领略精彩。
  题目一解读
  第一题传统的立意角度有坚守本色、不受外界干扰、自我与他人等,但最好的破题角度是打开视野,结合我们当下的信息环境来谈谈——当下我们的信息生态是:自媒体太多,事实不够用了。更有种种“新闻”不过是对公众焦虑的刻意迎合、刺激,常常反转,大众的情绪也很容易被标签牵着鼻子走,不问事实和是非。
  具体写作时,可以根据自身素材积累,结合一些新闻反转事件,谈谈媒体自身责任和道德滑坡现象。如果想要写出亮点,一定要写写对策和建议: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大众应多一点耐心,给真相一点时间。我们要提高一些媒介素养和理性思维,面对一击即中的情绪观点,不妨反复核查、全面思考,把批判性思维当作抵制冗杂信息的利器。走出信任迷雾,是我们每个人应去承担的责任。
  在实际写作中,一些参赛者存在罗列素材的弊病。题目的内涵旨在引导我们关注大千世界,但写作的核心依旧是说理。部分参赛者在写作中将大部分篇幅用于陈述事例,真正有效论证的篇幅极少,自然在评奖中难受关注。写作中选材是一大关,而选好材料之后,如何能有效呈现素材,同样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因素。学会有效、凝练、精准地描摹素材,在议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动夫在初中,如果感觉精准描摹有困难,可以重新从记叙文人手,学会讲好一个故事,对议论文写作会大有裨益。
  题目二解读
  三封家书都有不同层次的内涵,可以具体就某句话展开,如第三句——结合网上道德制高点者多、现实中扶老人者少谈谈;也可说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不论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进而展开来谈——光有道德没有相应的制度配套和保障,道德能否坚持长久?最后,别忘了回归家书这个主题,这份精神宝藏,关键在于传承下去。
  也可总体来谈。家书并不是沉寂的故纸堆,当中除了饱含浓浓的思念之情、深深的舐犊之爱,更是写作者一生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历史都有可能写进国家的历史,这也是家书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听多了故事,你的家书会给后人呈现什么?别忘续写好自己未完待续的长篇故事,落脚点可在于“讲好自己(中国新时代)的故事”。
  题目从不同角度指向了家国情怀。一些参赛者从保守角度采用机械式的三段论,分别从三个话题入手,复述三则材料的主题思想,最后落脚于家国大爱,属于典型而精致的“无我”之文,不会跑题,亦不会特别出彩。部分参赛者落笔点侧重于和家书有关的亲情,淡化了家国色彩。亲情是永恒的主题,考虑到参赛者现实年龄,如果能点出“家书”“传承”等关键词,一些优秀的小说也纳入评奖范围内。而一些作品将家书完全等同于亲情类话题作文,其作品自然遗憾落选。这也再次表明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准确审题的必要性。
  题目三解读
  这道题在四个题目中难度最大,考验作者的综合素养、胸襟格局、底蕴积累等。破题时,可以往后看——结合地缘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基因等谈谈中国本土难以诞生科学的原因,如两千多年前西方已出现了《几何原本》和基本逻辑思维框架,奠定了日后的科技基础,而我们理性思维土壤匮乏,孔子不屑稼穑,《天工开物》被称为奇技淫巧等等。
  可以向前看——文题的关键在于重建。重建什么?重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们的文化自信,应是历经沧桑的成熟,纵观天下的从容,“天道酬勤”的奋发。传统文化有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代,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我们今天坚持文化自信,既要发扬光大优秀传统,又要创造出符合现代人要求的生活方式和成果,这也是青年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前社会过度美化乡土田园,迷恋过去的“牧歌”,依然吟唱着杏花带雨的小放牛,有多少现实意义?后工业化时代,古人的良辰美景、风花雪月是否依旧?
  重建的落脚点在于“接好时代接力棒”。《流浪地球》华为5G热点话题,都是现实中可以化用的素材。在写作中,我们期待看到参赛者写出新时代的新气象。2018年是放胆的18周岁,参赛者也基本是起航于21世纪18岁上下的黄金年龄。无可否认,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撞后,我们的精神世界尚未重建。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建符合现代文明的精神世界,不可能简单地从故纸堆里找到答案,从这个角度讲,此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也超越了大部分高中生的视野,但这更彰显其价值。我们的写作不能总是被一些未经审视、不经思辨的话题所充斥,适当的深思有助于成长。也许此题的意义不止于本届“放胆”,而重在此后一代人不断追寻的过程中。
  题目四解读
  这个话题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破题易,但想写出深度也不容易。考验写作者的阅读功底和思辨深度,关键要结合自己阅读经验来谈谈,不要陷入为圣人代言的模式。
  如果选择阅读经典,可以谈谈网络文学的戕害、思维碎片化、浅阅读等。经典滋养人性,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在于它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
  如果选择杂书亦有益处,可以结合林语堂的“读书性灵论”谈谈:“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怀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我们强调阅读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要提及甄别优劣的能力。
  在题干明确指出应选择一方观点的情况下,依然有参赛者游走不定,整篇文章无非是两种观点的中和。或许是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但中庸绝不是简单的中和。这道题目不同于“友谊无价”“学会放弃”等心灵鸡汤,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辨,应该能找到一个适合的角度入手。部分参赛者在选定观点后,只是蜻蜓点水般泛泛而谈,涉及自身实际阅读体验时便浅尝辄止、一掠而过。可见,若没有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只有朦朦胧胧的他人牙慧,在面对此类题目时很难写出深入精到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题记  自科举考试起,书籍就自动站成了两列:一为专,二为杂。由于考试的选拔属性,专业书籍兴盛起来,占据高位,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那什么是杂?《新华字典》记:杂,即为多种多样。  那杂书到底该不该读?在一个个沉醉于杂书的夜晚,我意识到,杂书是该读的。没有群星浩瀚,仅一颗月亮是照不亮夜空的。  不同于往常“重点大学”留给我们的专业性认识
期刊
不久前热播的《都挺好》,引发了大众对原生家庭的思考。在原著中作者这样描写苏明玉的内心世界:“她这时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肉剔骨把这身血肉还给父母,从此与苏家一刀两断。”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大概是最具叛逆精神的神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噙发、睁目、横剑、自尽。大概这是多数孩子一生中初次见到悲剧,初次见到主角死去,初次看到有主角与亲人恩断义绝。在最新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父母的形象被柔化了,他
期刊
吾生有三恨,一恨不能生在大唐王朝,望风景如画,万国来朝。二恨不能生在大宋江山,北击蛮夷,国士无双,三朝故敌,夷平九州。三恨不能生在大明王朝,看万千美人迎風挥袖,衣白如雪。但千千万万本“杂书”给了我机会,让我回到过往,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指导老师:姚红红)
期刊
初评印象·口头禅  截稿日期是3月31日,所以,4月被编辑部同事们戏称为“放胆月”。初评工作当真是浩浩荡荡而来。堆积如山的稿件,字字句句都考验着评委们的意志。评委们一字一句斟酌,题目文段并重,结尾开头共“扫描”,当真是如火如荼。不过,也自有一番热闹景象。这不,评着评着,听到了各类口头禅——  肖尧:可惜了,太可惜了。  初评稿件如潮水般涌来,四个题目出得都颇有难度,但还是有难易之别的。至少,题目—
期刊
标志,不是随便两笔勾画模仿而来的印记,不似小儿涂鸦般漫不经心,它费神耗力,发人深思,可惜,我却不得不说,标志正在消逝。  字,是文士墨客的标志。我犹记得韩愈的字。韩愈,字退之,“愈”为满,“退”为缺,水满则溢,故人生不可求那一完整的圆;得饶人处且饶人,故与人交往也留得一尺距离,不可冒进;生活不可安排过满,生命有缝隙,光才照得进来……文人的标志,起于饱含父母期望的名,止于对自己自省自勉自警的字,让这
期刊
有朵盛开的云,缓缓滑过山顶,随风飘向天边。我们慢慢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题记  初次了解张嘉佳,还是在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一个个苦涩、凄美的爱情故事着实令我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毛头小子感慨万千。在销声匿迹良久后,他带着全新佳作回来了,再一次为我们奉上了欢笑和感动,希望和悲伤。  《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如同千千万万个出身于乡村小镇的普通人一样,渴望脱下平淡的外壳,前往
期刊
2012年12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世界至高文学殿堂发表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时至今日,“中国故事”已和“中国梦”并称为时代两大主题。故事,是思想的烙印,饱含感情色彩和感官细节,好故事能触摸到心灵的最深处,让对方和你共鸣,朝着共同的愿景前进。故事也是“世界语”,过去的历史能引起今天的共鸣,其蕴含的哲理、文化、味道,让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今的中国已
期刊
好文章是有心人寫就的。  有心之一,以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客之视角来观白乐天的情感轨迹。什么?《琵琶行》中还有客人?很多粗线条的人会疑问。答案是:真的有。且看诗歌前八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是因为白乐天在浔阳江头送将要归去的客人,才有了后面忽然听到琵琶声,于是有了白乐天的一番感慨,有了这首
期刊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周幽王为取悦美人,不惜三次假装遇敌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最终也失了民心,天下大乱。我本认为这般愚蠢的故事不会再次发生。然而,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出现,“当代烽火”重新燃起,戏耍着各路“诸侯”。  如今,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兴起,“独家报道”“小道消息”比比皆是。它们往往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且更有一种“叛逆心理”。一条花边新闻,其内容甚至会逆转十几次仍无法得知真正的结果,其
期刊
王小波曾说过:“我这一生听过各种错误故事,奇怪的是,错得越厉害,就越有人信,这都是因为它让人振奋。”的确,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最信誓旦旦的舆论结果却往往演变为最不可靠的消息。我们现在可以听到很多声音,但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浮躁的时代,做出独立的判断,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它们影响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