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通常,我们很难平心静气地等待花开花落,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生命无常,更难忍受我们爱的孩子没有达成心愿时的失望与痛苦。有时,孩子只需要一个眼神,我们家长立刻心领神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们。没有让孩子延迟等待,看似是对孩子的爱,其实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伤害。培养孩子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鼓励他们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及时地抑制欲望从而获得更长远或更大的收获,我们即使感觉再难也值得。没关系,让孩子多等一等。
一张粉白稚气的脸上忽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明亮闪耀的眼神里洋溢着灵动的光彩,凭我多年的咨询经验,一看这就是个聪明机灵但又调皮捣乱的孩子。助理给我的咨询受理登记表上显示,这个6岁半的男孩上课不举手就回答问题,喜欢抢话插话没规矩,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礼貌,与之相对的是抗挫折能力太差,脾气太急躁,一不随心所愿会用拳头打人示威。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温柔善良,细心周到。和我边说话边用眼睛守顾着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她都会轻声细语地回应,看得出她正努力做好一个妈妈,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给她能够给孩子的所有爱。
男孩说自己喜欢去学校上课,但是在课堂上却总是忍不住接老师的话茬儿,或者抢在同学举手前就说出答案。老师跟他说要先举手再回答问题,他每次都答应很好,可基本上好行为就能维持短短的一节课。老师也纳闷孩子不像故意捣乱,他的大脑反应特别快,甚至没来得及举手,答案便如行云流水般脱口而出了。这位妈妈也反复跟孩子强调先举手再回答,可孩子没过一两天就又“旧病复发”。她还提到孩子学习不够沉稳,平时一问就说自己都会,可一到考试就粗心马虎,错这错那,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
没一刻钟,孩子就开始在沙发上扭来扭去,有点儿坐不住了,小声跟妈妈说要喝水。妈妈听到了,但看得出她想把正在说的一句话说完再给孩子拿水杯。可孩子一秒钟都忍不住,原本很平静的脸上现出恶作剧一般厌烦恼怒的表情,低着头开始用脚踢妈妈的小腿。妈妈把腿闪一边,他还追着踢,一点儿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
妈妈的脸上现出明显的不悦:“妈妈在和老师说话,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我要喝水!”孩子也不服气大声吼起来,原本粉白的小脸涨得通红,明显一副不照做就不行的样子。
妈妈尴尬地看了看我,起身去给孩子接了一杯水。
喝完水,孩子心满意足地到一边玩去了,妈妈一脸无奈地说道,“老师,您看到了吗?平时我总教育孩子上课要遵守纪律,对人要讲礼貌,可是说了多少遍,孩子还是这样随心所欲,脾气还特别急,说要什么就必须马上给,不给立马儿就发脾气……”
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就跑过来把一块黑色彩泥举到妈妈眼前,示意给妈妈看。还没等孩子开口表达要求,这位妈妈立刻说“你要玩儿一定跟老师说,这样才有礼貌。”孩子迟疑了一下还是照样做了。可没过10分钟,孩子手里抓着黑色、橘色、绿色和白色混在一起的一大团彩泥朝着妈妈嘻嘻地笑。妈妈一看,立马急了,“你不是只跟老师说玩黑色的彩泥吗?怎么把这么多颜色混在一起了也没跟老师打声招呼?其他的小朋友还怎么玩?”孩子嬉笑的脸变成无所谓的防御状态,甩了妈妈一对白眼后跑开了。以孩子的悟性,他其实什么道理都明白,自然知道动别人的东西需要跟主人沟通一下。可他根本来不及说,就忍不住心中的想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前面提到的上课不能举手等老师叫再回答问题,以及喝水的需求没有立即得到满足就发脾气都是如此,没有耐心,不能等待,头脑中虽明白规则,但行动上根本做不到遵守。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重给孩子爱了,但是我们的家长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只要孩子一张嘴,甚至他们只需要一个眼神,家长就一刻不耽误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不用任何等待,无需任何努力就可以轻松获得,没有培養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让孩子满足于眼前的欲望与诱惑,无法学会忍耐与坚持,抗挫折能力差。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是人们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这一能力品质的发展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有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孩子就可以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忍耐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延迟满足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也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无限期的等待。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诱惑或者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就会出现如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能遵守纪律举手回答问题,无法耐心等待、容易性格急躁的行为,甚至进入青春期后,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无法应对的情况。最近有个高一的女孩前来求询,就是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退学。那个孩子的妈妈说在女孩小时候家长是有求必应,甚至孩子没说出来,只需一个眼神,家长就明白孩子的心意,赶紧满足。结果长大后进入一个高中学习环境,孩子没法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差点儿自杀。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教授曾以4~5岁的孩子为对象,用糖果进行过一项延迟满足的实验,发现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一颗小小的糖果竟然轰动了世界,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实验很简单:一群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教授告诉孩子们随时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有谁能在教师回来前都忍住没吃糖的话,那么会再奖励他一颗糖。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孩子等不了15分钟,甚至在教师刚刚走出房门就急着把糖吃掉了。而自我控制力强的孩子能忍住超过15分钟的糖果诱惑,从而得到第二颗糖。
若干年后的实验追踪结果显示,当时忍住的孩子与没忍住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那些成功通过糖果考验(忍耐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每当遇到这样的诱惑时,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与之相反,那些没能通过考验,在15分钟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果的孩子,往往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就会选择先让自己满足“瞬间”的需求。
培养孩子 “延迟满足”的能力离不开我们家长的坚持和鼓励。其实,可以从孩子小小的愿望开始,即便我们能立马儿满足他们,也要坚持一下,请孩子等上几分钟。当孩子慢慢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不断“刷新”自己的等待时间纪录时,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
当然,如果孩子坚持要获得及时满足,家长也不要太勉强他们刻意坚持。因为如果没有在孩子年幼时养成他们延迟满足的习惯,一下子让他们自觉地自我控制欲望是一件很难的事。总之,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做到不再立即“有求必应”。只有这样“狠下心来”,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
编后语: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在他的经典著作《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因为爱孩子、疼孩子就立刻达成他们的心愿,其实只是让孩子获得短暂的满足而非长久的快乐。让孩子适当等待与延迟满足,他们才会学会期待与感激、学会努力与珍惜,这才是他们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基础。编辑/马冲冲[email protected]
徐瑞雪、刘柳,河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室。徐瑞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情绪疗愈与亲子导师,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咨询热线:85516088。
手机:13931875362。
一张粉白稚气的脸上忽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明亮闪耀的眼神里洋溢着灵动的光彩,凭我多年的咨询经验,一看这就是个聪明机灵但又调皮捣乱的孩子。助理给我的咨询受理登记表上显示,这个6岁半的男孩上课不举手就回答问题,喜欢抢话插话没规矩,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礼貌,与之相对的是抗挫折能力太差,脾气太急躁,一不随心所愿会用拳头打人示威。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温柔善良,细心周到。和我边说话边用眼睛守顾着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她都会轻声细语地回应,看得出她正努力做好一个妈妈,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给她能够给孩子的所有爱。
男孩说自己喜欢去学校上课,但是在课堂上却总是忍不住接老师的话茬儿,或者抢在同学举手前就说出答案。老师跟他说要先举手再回答问题,他每次都答应很好,可基本上好行为就能维持短短的一节课。老师也纳闷孩子不像故意捣乱,他的大脑反应特别快,甚至没来得及举手,答案便如行云流水般脱口而出了。这位妈妈也反复跟孩子强调先举手再回答,可孩子没过一两天就又“旧病复发”。她还提到孩子学习不够沉稳,平时一问就说自己都会,可一到考试就粗心马虎,错这错那,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
没一刻钟,孩子就开始在沙发上扭来扭去,有点儿坐不住了,小声跟妈妈说要喝水。妈妈听到了,但看得出她想把正在说的一句话说完再给孩子拿水杯。可孩子一秒钟都忍不住,原本很平静的脸上现出恶作剧一般厌烦恼怒的表情,低着头开始用脚踢妈妈的小腿。妈妈把腿闪一边,他还追着踢,一点儿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
妈妈的脸上现出明显的不悦:“妈妈在和老师说话,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我要喝水!”孩子也不服气大声吼起来,原本粉白的小脸涨得通红,明显一副不照做就不行的样子。
妈妈尴尬地看了看我,起身去给孩子接了一杯水。
喝完水,孩子心满意足地到一边玩去了,妈妈一脸无奈地说道,“老师,您看到了吗?平时我总教育孩子上课要遵守纪律,对人要讲礼貌,可是说了多少遍,孩子还是这样随心所欲,脾气还特别急,说要什么就必须马上给,不给立马儿就发脾气……”
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就跑过来把一块黑色彩泥举到妈妈眼前,示意给妈妈看。还没等孩子开口表达要求,这位妈妈立刻说“你要玩儿一定跟老师说,这样才有礼貌。”孩子迟疑了一下还是照样做了。可没过10分钟,孩子手里抓着黑色、橘色、绿色和白色混在一起的一大团彩泥朝着妈妈嘻嘻地笑。妈妈一看,立马急了,“你不是只跟老师说玩黑色的彩泥吗?怎么把这么多颜色混在一起了也没跟老师打声招呼?其他的小朋友还怎么玩?”孩子嬉笑的脸变成无所谓的防御状态,甩了妈妈一对白眼后跑开了。以孩子的悟性,他其实什么道理都明白,自然知道动别人的东西需要跟主人沟通一下。可他根本来不及说,就忍不住心中的想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前面提到的上课不能举手等老师叫再回答问题,以及喝水的需求没有立即得到满足就发脾气都是如此,没有耐心,不能等待,头脑中虽明白规则,但行动上根本做不到遵守。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重给孩子爱了,但是我们的家长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只要孩子一张嘴,甚至他们只需要一个眼神,家长就一刻不耽误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不用任何等待,无需任何努力就可以轻松获得,没有培養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让孩子满足于眼前的欲望与诱惑,无法学会忍耐与坚持,抗挫折能力差。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是人们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这一能力品质的发展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有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孩子就可以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忍耐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延迟满足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也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无限期的等待。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诱惑或者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就会出现如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能遵守纪律举手回答问题,无法耐心等待、容易性格急躁的行为,甚至进入青春期后,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无法应对的情况。最近有个高一的女孩前来求询,就是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退学。那个孩子的妈妈说在女孩小时候家长是有求必应,甚至孩子没说出来,只需一个眼神,家长就明白孩子的心意,赶紧满足。结果长大后进入一个高中学习环境,孩子没法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差点儿自杀。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教授曾以4~5岁的孩子为对象,用糖果进行过一项延迟满足的实验,发现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一颗小小的糖果竟然轰动了世界,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实验很简单:一群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教授告诉孩子们随时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有谁能在教师回来前都忍住没吃糖的话,那么会再奖励他一颗糖。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孩子等不了15分钟,甚至在教师刚刚走出房门就急着把糖吃掉了。而自我控制力强的孩子能忍住超过15分钟的糖果诱惑,从而得到第二颗糖。
若干年后的实验追踪结果显示,当时忍住的孩子与没忍住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那些成功通过糖果考验(忍耐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每当遇到这样的诱惑时,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与之相反,那些没能通过考验,在15分钟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果的孩子,往往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就会选择先让自己满足“瞬间”的需求。
培养孩子 “延迟满足”的能力离不开我们家长的坚持和鼓励。其实,可以从孩子小小的愿望开始,即便我们能立马儿满足他们,也要坚持一下,请孩子等上几分钟。当孩子慢慢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不断“刷新”自己的等待时间纪录时,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
当然,如果孩子坚持要获得及时满足,家长也不要太勉强他们刻意坚持。因为如果没有在孩子年幼时养成他们延迟满足的习惯,一下子让他们自觉地自我控制欲望是一件很难的事。总之,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做到不再立即“有求必应”。只有这样“狠下心来”,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
编后语: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在他的经典著作《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因为爱孩子、疼孩子就立刻达成他们的心愿,其实只是让孩子获得短暂的满足而非长久的快乐。让孩子适当等待与延迟满足,他们才会学会期待与感激、学会努力与珍惜,这才是他们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基础。编辑/马冲冲[email protected]
徐瑞雪、刘柳,河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室。徐瑞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情绪疗愈与亲子导师,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咨询热线:85516088。
手机:1393187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