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上半年,两档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节目让整个综艺节目迎来了新一波热潮。其中《创造101》所占的话题度以及播放量创了新高。这样的一档综艺真人秀节目引发的传播现象引起了很多的探讨。文章以《创造101》为例从新媒体运营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传播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运营;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049-03
《创造101》自2018年4月播出以来,节目播放量每期都达到4亿以上,微博话题总阅读157.3亿,粉丝10.7万,常常占据微博热搜榜。这档综艺可以说已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节目从101参赛选手中,由观众(女团创始人)投票,最终选出11为选手,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
节目不仅获得了如此高的播放量以及话题量,也提出了对于国内偶像文化的探讨。如此高的关注和话题不仅仅是整个节目流程设置也与整个项目团队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策略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1 活动运营——精准定位
1.1 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推送活动进入预热阶段
节目开播前,腾讯视频策划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为节目助力。在线下,北京设有为期7天的活动——“101路晚班梦电车”免费送女性回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受众提前获取节目信息,了解节目想要传递的精神。在线上,腾讯视频推出“我的少女梦”H5推广,通过一些小女孩的故事话题来进行传播从而制造出一定的传播效果。
1.2 话题制造——明星化的传播效应
在《创造101》节目开播前,《偶像练习生》节目打开了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窗口。《偶像练习生》的版权问题是整个节目至始至终的一个话题讨论热点,而《创造101》的制作方腾讯视频是合法购买了韩国《produce 101》的节目版权。在前期节目宣传期间,多次利用这个话题进行炒热。
在整个节目期间,话题人物不断。从3unshine到杨超越,再到王菊。正是由于话题人物,使得节目不断处在高热度的阶段。在节目设置安排中,邀请具有话题度的明星加入到节目中。比如邀请马东、毛不易、魏大勋等与练习生进行互动。在节目最后一期,请黄渤、侯佩岑担任主持,李宇春、姜文等参与,让节目在最后出道夜时达到了话题的顶峰,微博转发量和热搜指数达到了新高。
依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的假设,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理论。“同时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他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在当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明星参与己经成为媒体的惯用手段,也是好节目、高收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用户运营——把握受众心理
在微博数据中心,以“创造101”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不难发现,其节目的主要人群为19~24岁年龄段的女性群体,而这个年龄的人群以大学生为主,这些人群也是每个社交平台的主力人群,无论是腾讯视频、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这些人都是热点话题的发起者、讨论者和传播者。
通过对主要受众群体的分析,节目则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这类综艺节目能够给受众获得轻松愉快以及认同感。
2.1 引发共鸣
女性相较于男性来说,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会更容易认同以及钦佩,男性则很少会直接表现出对同性的赞美。与此同时,很多网络语也应用而生,“pick”“菊外人”等,也引发了一股网络语的热潮。
2.2 竞争意识的影响
节目延续了我国之前选秀类节目的选择方式——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选手。从分班到投票到赢得C位表演,再到后面晋级模式,都无不体现了粉丝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模式使得无论是选手还是粉丝都乐于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使得节目中的选手稍有些不足就会被其他粉丝进行放大,比如杨超越的车祸现场。这样的缺点放大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话题量。
2.3 参与创造的需求
通过投票选择出道选手,会让受众有自我的参与感。亚洲的真人秀节目一般都是以养成系为主,这种养成系的模式也会使得用户与女团成员之间的黏性更高,哪怕节目结束后,依旧可以延续这种
黏性。
2.4 猎奇心理
这是人类的本能,是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在选秀节目断层的几年之后,新出现一档偶像类养成类节目,无论谁能够出道,都是受众所关注的问题。话题人物杨超越、王菊等人,她们到底能不能出道也是在整个节目中紧紧抓住受众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内容运营——环环相扣
针对于一档节目的内容运营来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节目内容制作
1)制作团队:节目是由国内综艺节目制作优良的制作团队打造。无论是从音响、舞美、后期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节目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腾讯联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主创团队进行节目设置,而且也邀请了哇唧唧哇娱乐文化作为运营团队進行整体的策划与运作。
2)导师阵容:节目邀请黄子韬作为女团发起人,张杰以及陈嘉桦作为声乐导师,罗志祥以及王一博作为舞蹈导师,胡彦斌担任创作导师。在导师选择上面,作为女团发起人的黄子韬,不仅有海外练习生的经历外,而且他与罗志祥的街舞类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结束不久,两人的话题热度处于较高的时段,因此《这就是街舞》的粉丝以及二者本身的粉丝都可能回迁移到《创造101》中来。陈嘉桦作为华语乐坛中女子团队的一员,成团17年,依旧有非常高的活跃度以及庞大的粉丝数,如何可以在娱乐圈中保持长青也是很多粉丝和观众希望了解的。而张杰、王一博、胡彦斌也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也根本上保证了节目的流量和关注度。 3)选手选择:《创造101》并没有沿袭国内选秀节目的素人选手,而是所有参与节目的选手都是从457家公司中挑选出来的,这些练习生已不再是纯素人,而是有自己的粉丝、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在这些参加者里面,不乏有已经有自己作品的人,比如陈芳语。她已经发行了3张专辑,而且在音乐领域获得了不少成绩。这些参与者本身就会给节目带来很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
4)节目形式。节目共分为10期,从101到55,再到36,到22,到最后的11。网友全程参与到节目中,直接决定选手是否出道。在节目内容安排上,除了练习生与导师的排练、小组表演等环节,节目也邀请了嘉宾加入到节目的录制中。虽然节目环节环环相扣,但是基本完全照搬韩版,没有与本土地有效结合,缺少了节目的创新性。
5)周边视频的制作:节目每周六晚进行上线播出,除此之外,在每周的周一到周五都有相关视频进行上线(如图1),保证了粉丝能够更多地了解节目和他们偶像,也保证了节目的连续性和可看性。节目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改变了以往综艺节目每周只有一期的现状。
3.2 广告植入
节目内容与广告赞助商在节目内容方面结合的深度很深。不仅仅是以往的开关板、品牌标语等传统手法外,节目广告植入中,安排了创意中插、应援视频等。节目组根据选手不同的特性,定制了不同风格的广告,同时,在选手选择上尽量不重叠,增加了选手的曝光机会,推进了节目进度同时也应援了粉丝,达成节目效果,实现双赢。比如说,在oppo手机广告中,不同特性的选手就代表品牌价值的不同侧面;不同的选手所适合的广告也不一样。
4 新媒体各平台运营——多方发力
4.1 微博运营
微博作为可以实时与用户进行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其碎片化、互动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也是运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一档节目是否具有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显示平台。截至2018年10月,《创造101》的官方微博已有150余万的粉丝量。节目组会通过微博不定时更新节目消息以及练习生的私下生活,以及与各位导师、练习生、经纪公司以及各品牌官微之间进行联动,推出相关的微博话题与网友互动。
除了像一般节目进行内容运营外,节目组还与微博进行了新的尝试。在给选手投票通道设置中,除了以往的视频App投票外,还增设了微博投票通道。这样的操作不仅让用户可以增加微博的打开率,也增加了新的微博用户数量,使得微博不仅仅是信息分享平台,也与节目紧密结合起来,无疑是增加了节目的受众范围,碎片式和病毒式的传播也为节目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4.2 微信公众号运营
微信已成为现在大众重要的社交平台,作为我们了解节目动态和节目花絮内容的重要阵地,微信公号的运营也至关重要。因此,《创造101》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原创内容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组成部分。在具体内容设置上有彩排中的选手花絮、相关101消息预告还有一个专门的板块设置——101女孩对你说晚安。语音消息,让整个公众号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形式也让受众为了能够听到自己喜欢的101女孩的声音,增加了公众号的打开率,同时也能提高对选手的支持度和黏性。
4.3 微视短视频平台运营
2017年是短视频爆发的一年。两微一抖开始成为新的运营模式。腾讯微视在2017年8月进行重启,与《创造101》节目进行结合。开通节目的投票通道。基于选手的入驻微视、话题内容的营销以及投票通道的设置,为微视创造了38亿播放量和34万条视频内容。
微视短视频的运营,对于节目来说,为参赛选手增加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和与粉丝交流的平台;对于微视本身来说,实现了很好的市场扩张以及用户导流,正可谓实现了双赢。
5 结束语
通过从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以及新媒体平台运营四个角度的分析,不难发现,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传播依赖于对节目内容本身专业化、多样化的形式,对受众以及市场的精准定位,多平台的联合互动,话题营造以及依托腾讯大的产业生态将内容与资源进行很好的融合是离不开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我国依旧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节目,仍需要根植本地土壤,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走得长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晨.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特色与发展策略探析[J].学理审视,2017(3):64-66.
[3]李玉丹.浅谈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火爆的原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8(4):112-119.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娱乐节目的传播变化研究”(编号:Y2015WC5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秋晨,重庆文理学院教师,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运营;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049-03
《创造101》自2018年4月播出以来,节目播放量每期都达到4亿以上,微博话题总阅读157.3亿,粉丝10.7万,常常占据微博热搜榜。这档综艺可以说已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节目从101参赛选手中,由观众(女团创始人)投票,最终选出11为选手,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
节目不仅获得了如此高的播放量以及话题量,也提出了对于国内偶像文化的探讨。如此高的关注和话题不仅仅是整个节目流程设置也与整个项目团队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策略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1 活动运营——精准定位
1.1 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推送活动进入预热阶段
节目开播前,腾讯视频策划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为节目助力。在线下,北京设有为期7天的活动——“101路晚班梦电车”免费送女性回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受众提前获取节目信息,了解节目想要传递的精神。在线上,腾讯视频推出“我的少女梦”H5推广,通过一些小女孩的故事话题来进行传播从而制造出一定的传播效果。
1.2 话题制造——明星化的传播效应
在《创造101》节目开播前,《偶像练习生》节目打开了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窗口。《偶像练习生》的版权问题是整个节目至始至终的一个话题讨论热点,而《创造101》的制作方腾讯视频是合法购买了韩国《produce 101》的节目版权。在前期节目宣传期间,多次利用这个话题进行炒热。
在整个节目期间,话题人物不断。从3unshine到杨超越,再到王菊。正是由于话题人物,使得节目不断处在高热度的阶段。在节目设置安排中,邀请具有话题度的明星加入到节目中。比如邀请马东、毛不易、魏大勋等与练习生进行互动。在节目最后一期,请黄渤、侯佩岑担任主持,李宇春、姜文等参与,让节目在最后出道夜时达到了话题的顶峰,微博转发量和热搜指数达到了新高。
依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的假设,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理论。“同时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他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在当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明星参与己经成为媒体的惯用手段,也是好节目、高收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用户运营——把握受众心理
在微博数据中心,以“创造101”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不难发现,其节目的主要人群为19~24岁年龄段的女性群体,而这个年龄的人群以大学生为主,这些人群也是每个社交平台的主力人群,无论是腾讯视频、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这些人都是热点话题的发起者、讨论者和传播者。
通过对主要受众群体的分析,节目则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这类综艺节目能够给受众获得轻松愉快以及认同感。
2.1 引发共鸣
女性相较于男性来说,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会更容易认同以及钦佩,男性则很少会直接表现出对同性的赞美。与此同时,很多网络语也应用而生,“pick”“菊外人”等,也引发了一股网络语的热潮。
2.2 竞争意识的影响
节目延续了我国之前选秀类节目的选择方式——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选手。从分班到投票到赢得C位表演,再到后面晋级模式,都无不体现了粉丝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模式使得无论是选手还是粉丝都乐于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使得节目中的选手稍有些不足就会被其他粉丝进行放大,比如杨超越的车祸现场。这样的缺点放大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话题量。
2.3 参与创造的需求
通过投票选择出道选手,会让受众有自我的参与感。亚洲的真人秀节目一般都是以养成系为主,这种养成系的模式也会使得用户与女团成员之间的黏性更高,哪怕节目结束后,依旧可以延续这种
黏性。
2.4 猎奇心理
这是人类的本能,是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在选秀节目断层的几年之后,新出现一档偶像类养成类节目,无论谁能够出道,都是受众所关注的问题。话题人物杨超越、王菊等人,她们到底能不能出道也是在整个节目中紧紧抓住受众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内容运营——环环相扣
针对于一档节目的内容运营来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节目内容制作
1)制作团队:节目是由国内综艺节目制作优良的制作团队打造。无论是从音响、舞美、后期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节目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腾讯联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主创团队进行节目设置,而且也邀请了哇唧唧哇娱乐文化作为运营团队進行整体的策划与运作。
2)导师阵容:节目邀请黄子韬作为女团发起人,张杰以及陈嘉桦作为声乐导师,罗志祥以及王一博作为舞蹈导师,胡彦斌担任创作导师。在导师选择上面,作为女团发起人的黄子韬,不仅有海外练习生的经历外,而且他与罗志祥的街舞类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结束不久,两人的话题热度处于较高的时段,因此《这就是街舞》的粉丝以及二者本身的粉丝都可能回迁移到《创造101》中来。陈嘉桦作为华语乐坛中女子团队的一员,成团17年,依旧有非常高的活跃度以及庞大的粉丝数,如何可以在娱乐圈中保持长青也是很多粉丝和观众希望了解的。而张杰、王一博、胡彦斌也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也根本上保证了节目的流量和关注度。 3)选手选择:《创造101》并没有沿袭国内选秀节目的素人选手,而是所有参与节目的选手都是从457家公司中挑选出来的,这些练习生已不再是纯素人,而是有自己的粉丝、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在这些参加者里面,不乏有已经有自己作品的人,比如陈芳语。她已经发行了3张专辑,而且在音乐领域获得了不少成绩。这些参与者本身就会给节目带来很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
4)节目形式。节目共分为10期,从101到55,再到36,到22,到最后的11。网友全程参与到节目中,直接决定选手是否出道。在节目内容安排上,除了练习生与导师的排练、小组表演等环节,节目也邀请了嘉宾加入到节目的录制中。虽然节目环节环环相扣,但是基本完全照搬韩版,没有与本土地有效结合,缺少了节目的创新性。
5)周边视频的制作:节目每周六晚进行上线播出,除此之外,在每周的周一到周五都有相关视频进行上线(如图1),保证了粉丝能够更多地了解节目和他们偶像,也保证了节目的连续性和可看性。节目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改变了以往综艺节目每周只有一期的现状。
3.2 广告植入
节目内容与广告赞助商在节目内容方面结合的深度很深。不仅仅是以往的开关板、品牌标语等传统手法外,节目广告植入中,安排了创意中插、应援视频等。节目组根据选手不同的特性,定制了不同风格的广告,同时,在选手选择上尽量不重叠,增加了选手的曝光机会,推进了节目进度同时也应援了粉丝,达成节目效果,实现双赢。比如说,在oppo手机广告中,不同特性的选手就代表品牌价值的不同侧面;不同的选手所适合的广告也不一样。
4 新媒体各平台运营——多方发力
4.1 微博运营
微博作为可以实时与用户进行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其碎片化、互动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也是运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一档节目是否具有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显示平台。截至2018年10月,《创造101》的官方微博已有150余万的粉丝量。节目组会通过微博不定时更新节目消息以及练习生的私下生活,以及与各位导师、练习生、经纪公司以及各品牌官微之间进行联动,推出相关的微博话题与网友互动。
除了像一般节目进行内容运营外,节目组还与微博进行了新的尝试。在给选手投票通道设置中,除了以往的视频App投票外,还增设了微博投票通道。这样的操作不仅让用户可以增加微博的打开率,也增加了新的微博用户数量,使得微博不仅仅是信息分享平台,也与节目紧密结合起来,无疑是增加了节目的受众范围,碎片式和病毒式的传播也为节目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4.2 微信公众号运营
微信已成为现在大众重要的社交平台,作为我们了解节目动态和节目花絮内容的重要阵地,微信公号的运营也至关重要。因此,《创造101》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原创内容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组成部分。在具体内容设置上有彩排中的选手花絮、相关101消息预告还有一个专门的板块设置——101女孩对你说晚安。语音消息,让整个公众号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形式也让受众为了能够听到自己喜欢的101女孩的声音,增加了公众号的打开率,同时也能提高对选手的支持度和黏性。
4.3 微视短视频平台运营
2017年是短视频爆发的一年。两微一抖开始成为新的运营模式。腾讯微视在2017年8月进行重启,与《创造101》节目进行结合。开通节目的投票通道。基于选手的入驻微视、话题内容的营销以及投票通道的设置,为微视创造了38亿播放量和34万条视频内容。
微视短视频的运营,对于节目来说,为参赛选手增加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和与粉丝交流的平台;对于微视本身来说,实现了很好的市场扩张以及用户导流,正可谓实现了双赢。
5 结束语
通过从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以及新媒体平台运营四个角度的分析,不难发现,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传播依赖于对节目内容本身专业化、多样化的形式,对受众以及市场的精准定位,多平台的联合互动,话题营造以及依托腾讯大的产业生态将内容与资源进行很好的融合是离不开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我国依旧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节目,仍需要根植本地土壤,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走得长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晨.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特色与发展策略探析[J].学理审视,2017(3):64-66.
[3]李玉丹.浅谈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火爆的原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8(4):112-119.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娱乐节目的传播变化研究”(编号:Y2015WC5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秋晨,重庆文理学院教师,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