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宣传发动、解放思想,制定和完善扶持鼓励政策,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培育主导产业,树立品牌意识等方面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对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领导、有计划、有部署,上下发动,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农工贸并举,产供销一体,发挥各自优势,整体推进。
一、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解放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邓小平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三步走战略已经走到第三步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必须切切实实的走好这一步。对广大社会主义新农民来说,最重要、最深刻就是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引领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制定鼓励扶持和优惠政策
农村产业化是有关农村的一场革命,既涉及一个农村社会生产力配置和布局问题,又涉及一个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问题,要求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农村社会生产力配置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因此,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加强引导、扶持与协调。
首先,对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升华和推广,并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农村产业化健康发展。第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那些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龙头组织,要从信贷、财税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第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产业化系统的运作机制及利益分配关系等经济行为进行协调和规范。第四,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农业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及失业赔偿金等方面。重点是实行农民退休养老金制度。第五,发展农用工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和高技术的使用,导致农业土地的规模日趋扩大,农业管理也日益科学,农业的效益也进一步提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解放和转移农业生产力。第六,推广农业的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乡村道路、农业水电、农田排灌和农业市场等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三、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支持体系。农业进入产业化经营模式后,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借贷群体,难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为他人担保的财产,农村信用社就会拒绝贷款,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的紧张局面。1.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生产能力。2.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多渠道筹集农村信用担保基金,并探索农户间有偿担保的可行途径,解决农民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3.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通过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降低农业生产风险。4.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构建国家、集体、农户、社会、外资五位一体的资金投入体系,增加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大外资、农外资金的引进力度,把工商资本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积极争取集体、私人、外商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农业产业合作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客观上要求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种植、规模经营,使种养加、产供销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业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民自愿的联合,应该由中介组织、市场、企业、基地及农户间合理组合,积极大胆地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成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它既可以是生产过程的合作,也可以是加工、销售过程的合作;既可以是劳动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土地、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合作;既可以是分散经营的合作,也可以是共同经营的合作,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组织创新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
建立功能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做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围绕市场需求,推动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其它生产、经营要素优化配置,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的延伸效益和规模效益。完善农业流通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重视各类中介组织的培育,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及时、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积极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产业化进程与农村主导产业的培植结合起来,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最终目标则是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把龙头组织的培植作为产业化的中心环节。龙头组织的发育状况,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
(一)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远性基础。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为此,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市场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求安排生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健全本地市场体系,与大中城市建立供销关系,使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力,最终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建设。要运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先进设施,建立科技含量高、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立加工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带动型的生产基地。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建立新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好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成效。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要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实行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走资本经营的路子,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要多渠道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支持各行各业参与龙头企业的开发建设,通过龙头企业上接市场,下连农户,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带动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在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的时侯,还要注重培育发展几家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将一些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龙头企业科技进步。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增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其综合加工利用程度。充分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不论哪种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就应给予扶持。合理选择项目和产品。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服务,树立名牌形象,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六、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
地方政府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状况,依托各类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加快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树立把农产品推上超市平台的新理念,发挥品牌效应,树立地方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多方面入手:(1)制订农业生产和质量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2)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3)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兴办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培训,推进全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国敏.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
2、农业部.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与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
3、高海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经济经纬,2006(3).
4、郑良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前沿,2006(8).
5、张长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农业考古,2006(3).
6、温家宝.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村使用工程技术,2002(1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对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领导、有计划、有部署,上下发动,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农工贸并举,产供销一体,发挥各自优势,整体推进。
一、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解放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邓小平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三步走战略已经走到第三步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必须切切实实的走好这一步。对广大社会主义新农民来说,最重要、最深刻就是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引领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制定鼓励扶持和优惠政策
农村产业化是有关农村的一场革命,既涉及一个农村社会生产力配置和布局问题,又涉及一个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问题,要求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农村社会生产力配置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因此,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加强引导、扶持与协调。
首先,对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升华和推广,并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农村产业化健康发展。第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那些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龙头组织,要从信贷、财税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第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产业化系统的运作机制及利益分配关系等经济行为进行协调和规范。第四,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农业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及失业赔偿金等方面。重点是实行农民退休养老金制度。第五,发展农用工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和高技术的使用,导致农业土地的规模日趋扩大,农业管理也日益科学,农业的效益也进一步提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解放和转移农业生产力。第六,推广农业的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乡村道路、农业水电、农田排灌和农业市场等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三、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支持体系。农业进入产业化经营模式后,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借贷群体,难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为他人担保的财产,农村信用社就会拒绝贷款,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的紧张局面。1.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生产能力。2.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多渠道筹集农村信用担保基金,并探索农户间有偿担保的可行途径,解决农民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3.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通过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降低农业生产风险。4.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构建国家、集体、农户、社会、外资五位一体的资金投入体系,增加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大外资、农外资金的引进力度,把工商资本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积极争取集体、私人、外商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农业产业合作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客观上要求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种植、规模经营,使种养加、产供销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业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民自愿的联合,应该由中介组织、市场、企业、基地及农户间合理组合,积极大胆地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成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它既可以是生产过程的合作,也可以是加工、销售过程的合作;既可以是劳动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土地、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合作;既可以是分散经营的合作,也可以是共同经营的合作,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组织创新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
建立功能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做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围绕市场需求,推动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其它生产、经营要素优化配置,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的延伸效益和规模效益。完善农业流通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重视各类中介组织的培育,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及时、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积极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产业化进程与农村主导产业的培植结合起来,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最终目标则是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把龙头组织的培植作为产业化的中心环节。龙头组织的发育状况,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
(一)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远性基础。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为此,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市场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求安排生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健全本地市场体系,与大中城市建立供销关系,使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力,最终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建设。要运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先进设施,建立科技含量高、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立加工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带动型的生产基地。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建立新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好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成效。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要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实行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走资本经营的路子,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要多渠道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支持各行各业参与龙头企业的开发建设,通过龙头企业上接市场,下连农户,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带动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在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的时侯,还要注重培育发展几家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将一些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龙头企业科技进步。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增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其综合加工利用程度。充分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不论哪种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就应给予扶持。合理选择项目和产品。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服务,树立名牌形象,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六、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
地方政府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状况,依托各类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加快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树立把农产品推上超市平台的新理念,发挥品牌效应,树立地方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多方面入手:(1)制订农业生产和质量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2)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3)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兴办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培训,推进全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国敏.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
2、农业部.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与探索.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
3、高海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经济经纬,2006(3).
4、郑良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前沿,2006(8).
5、张长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农业考古,2006(3).
6、温家宝.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村使用工程技术,2002(1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