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收益者。但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制约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阅读《反思教学》后,对教师反思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关键词:反思;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一书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之一,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全书共七章,分别是:一、反思教学概述;二、反思教学的理论基础;三、反思教学的理念;四、反思教学的内容、层次和类型;五、反思教学模式;六、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七、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反思,顾名思义,又反过来、回顾的意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跟行动密不可分,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比较简短,但是在今天却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注,我认为究其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意义重大,特别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对指导我们年轻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反思性实践运动中的另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发展和开拓了杜威的思想。他认为反思可在两种时候出现。首先,行动前和行动后,他称此为“对行动的反思”;其次,反思也可以发生在行动过程中,萧恩称此为“行动中的反思”。后来的研究者以萧恩的阐述为基础,按反思的时间对它进一步划分为行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这样的反思有时是因为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困扰着教师,有时也会出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学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反思,批判的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做出决策,给予及时改正、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出现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跟原先的计划不符的教学状况如何调整等等,这就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加强,突出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教学的反思是通过实践中的反思与实践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所做的总结来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出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警醒前瞻性思考、预测,拟定计划,未雨绸缪,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的实施。
反思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吸收了不少丰富的营养。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元认知理论,什么是元认知理论,各国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我国学者张庆林把元认知解释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董奇教授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把元认知视作“认知的认知”,“知道如何知道”,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反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是批判主义教育学。
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分别是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关于它的含义学术界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社会清静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环节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计划,(1)明确问题,(2)拟定计划;2.行动,(1)实施计划,(2)搜集资料;3.反思,(1)整理和描述,(2)修正和分享。案例指在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发生的具有展现一定教学经验问题的事件,并以某种合理的文字叙事方式表达出来的文本。案例分析则是指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观点,对案例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并反顾自身的教育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不详细介绍了。最后介绍教学日记。如何做到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反思,日记正在变成教师手中的“法宝”。日记所记内容很多样,可以记录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可记录发生的事件,也可记学习心得等。记录方式分为备忘录型日记、描述型日记、解释型日记、反思性日记等。
总之,反思性教学自兴起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反思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反思中成长,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1910.
[2][美]萧恩.《反思性实践者》.1983.
[3]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反思教学》.西南大学出版.2005.
关键词:反思;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一书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之一,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全书共七章,分别是:一、反思教学概述;二、反思教学的理论基础;三、反思教学的理念;四、反思教学的内容、层次和类型;五、反思教学模式;六、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七、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反思,顾名思义,又反过来、回顾的意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跟行动密不可分,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比较简短,但是在今天却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注,我认为究其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意义重大,特别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对指导我们年轻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反思性实践运动中的另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发展和开拓了杜威的思想。他认为反思可在两种时候出现。首先,行动前和行动后,他称此为“对行动的反思”;其次,反思也可以发生在行动过程中,萧恩称此为“行动中的反思”。后来的研究者以萧恩的阐述为基础,按反思的时间对它进一步划分为行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这样的反思有时是因为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困扰着教师,有时也会出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学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反思,批判的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做出决策,给予及时改正、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出现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跟原先的计划不符的教学状况如何调整等等,这就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加强,突出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教学的反思是通过实践中的反思与实践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所做的总结来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出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警醒前瞻性思考、预测,拟定计划,未雨绸缪,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的实施。
反思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吸收了不少丰富的营养。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元认知理论,什么是元认知理论,各国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我国学者张庆林把元认知解释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董奇教授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把元认知视作“认知的认知”,“知道如何知道”,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反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是批判主义教育学。
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分别是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关于它的含义学术界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社会清静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环节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计划,(1)明确问题,(2)拟定计划;2.行动,(1)实施计划,(2)搜集资料;3.反思,(1)整理和描述,(2)修正和分享。案例指在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发生的具有展现一定教学经验问题的事件,并以某种合理的文字叙事方式表达出来的文本。案例分析则是指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观点,对案例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并反顾自身的教育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不详细介绍了。最后介绍教学日记。如何做到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反思,日记正在变成教师手中的“法宝”。日记所记内容很多样,可以记录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可记录发生的事件,也可记学习心得等。记录方式分为备忘录型日记、描述型日记、解释型日记、反思性日记等。
总之,反思性教学自兴起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反思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反思中成长,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1910.
[2][美]萧恩.《反思性实践者》.1983.
[3]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反思教学》.西南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