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收益者。但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制约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阅读《反思教学》后,对教师反思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关键词:反思;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一书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之一,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全书共七章,分别是:一、反思教学概述;二、反思教学的理论基础;三、反思教学的理念;四、反思教学的内容、层次和类型;五、反思教学模式;六、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七、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反思,顾名思义,又反过来、回顾的意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跟行动密不可分,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比较简短,但是在今天却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注,我认为究其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意义重大,特别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对指导我们年轻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反思性实践运动中的另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发展和开拓了杜威的思想。他认为反思可在两种时候出现。首先,行动前和行动后,他称此为“对行动的反思”;其次,反思也可以发生在行动过程中,萧恩称此为“行动中的反思”。后来的研究者以萧恩的阐述为基础,按反思的时间对它进一步划分为行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这样的反思有时是因为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困扰着教师,有时也会出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学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反思,批判的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做出决策,给予及时改正、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出现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跟原先的计划不符的教学状况如何调整等等,这就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加强,突出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教学的反思是通过实践中的反思与实践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所做的总结来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出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警醒前瞻性思考、预测,拟定计划,未雨绸缪,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的实施。
   反思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吸收了不少丰富的营养。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元认知理论,什么是元认知理论,各国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我国学者张庆林把元认知解释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董奇教授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把元认知视作“认知的认知”,“知道如何知道”,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反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是批判主义教育学。
   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分别是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关于它的含义学术界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社会清静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环节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计划,(1)明确问题,(2)拟定计划;2.行动,(1)实施计划,(2)搜集资料;3.反思,(1)整理和描述,(2)修正和分享。案例指在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发生的具有展现一定教学经验问题的事件,并以某种合理的文字叙事方式表达出来的文本。案例分析则是指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观点,对案例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并反顾自身的教育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不详细介绍了。最后介绍教学日记。如何做到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反思,日记正在变成教师手中的“法宝”。日记所记内容很多样,可以记录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可记录发生的事件,也可记学习心得等。记录方式分为备忘录型日记、描述型日记、解释型日记、反思性日记等。
   总之,反思性教学自兴起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反思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反思中成长,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1910.
  [2][美]萧恩.《反思性实践者》.1983.
  [3]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反思教学》.西南大学出版.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合作平台是服务于校企合作项目,集支持服务、管理监控于一体的开放式通用型平台,有着整合外部资源、畅通内部信息、服务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作用,同时实现项目策划、研发及分析等功能,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流程化的运营服务。本文从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运行机制四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平台;开放式通用型建设;运行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障碍主要是肤浅性、差异性、消极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思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期刊
《晏子使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久不衰的名篇,考虑到学生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可能对晏子的一些故事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导入方面很自然的选择了从讲你所了解的晏子故事入手,学生们的兴致很浓,积极性很高,分别讲述了晏子不入狗洞、不肖者使楚等一些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导入,没想到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探讨文言现象,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并分析课文的人物
期刊
江苏省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试卷进行了评说和解析,普遍认为今年的物理试卷知识点覆盖范围广,试题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联系,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立意新颖;能力考查全面;试题的区分度高;整份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是一份好试卷。在此笔者对第10题(力学实验题)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试题欣赏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
期刊
针对高中物理学科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要求物理教师选择、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那么,怎么做好高中物理课堂民主化教学呢?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在物理课堂民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平等、宽松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特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科学的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讨论辨析疑难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才能。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更深。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具体学科中,优化学科内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对于巩固和掌握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改变传统的物理习题设计形式,把物理习题设计成具有一定背景的小故事和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好多媒体在习题课中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较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
期刊
摘 要: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观念     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
期刊
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即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又要与相关的各种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过程中,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框架,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教师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准备,使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