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正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美好前景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辽宁作为该区域内的经济大省,能否抓住机遇,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实现振兴和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
一、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源泉。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辽宁的落后表面上看是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其根源则在于体制、机制的落伍,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是国企背负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规模太小。东北要实现振兴,首先要实行制度创新。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改制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主旨明确,振兴东北必须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先。
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化解老国有企业的沉重历史包袱,也有利于推动资源开采型城市的转型,进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新落实到一家企业来说,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也有利于辽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二、加大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力度
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同时,着力于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增量改革,采取以“增量”来盘活“存量”的改革战略。辽宁发展非国有经济,可以扩大就业门路,使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获得再就业的机会;促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甩掉冗员过多的包袱,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非国有经济,首先,要把发展包括个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有经济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突破口。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进出口、信贷担保、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创造鼓励民间创业的发展环境。其次,采取国有股减持、外资嫁接和吸引珠三角和江浙民营企业参股、控股等措施,促进国有企業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三、继续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一,加快工业产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加快作为东北现代化重要依托的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振兴制造业,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老油田的勘探力度,形成大型煤矿基地,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在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数控系统、电子信息、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项目,搞好信息、生物和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第二,推进工业产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化,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改造传统商贸流通,发展以国有连锁超市作为主导的零售业。发展交通运输业,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网,扩大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
四、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
国家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支持,应针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主要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同时辅助一般转移支付方式。第一,加大对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扶持力度。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对东北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国家在重大项目安排、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倾斜。第二,对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为支持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当前可以考虑对煤炭、森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型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重点放在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矿井关闭以及相关产业的援助上。第三,设立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金。建议国家设立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金,专项用于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的退出、接续产业的培育、就业安置和职工培训等。
五、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做好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的试点,通过多方渠道,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继续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加大矿山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力度。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加大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
六、积极推动对外开放
辽宁的对外开放与东南沿海的广东、深圳和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及作为第三经济增长极的京津唐地区相比,相对较为迟缓,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的贸易和吸引外资水平等也相对滞后。在今后发展中,辽宁要面向东北亚营造一个全面大开放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和铁路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建设东部铁路,推进对俄罗斯和朝鲜的公路、铁路、港口一体化建设和巩固边贸物流通道。同时,充分发挥大连海运中心、大图们江开发区、绥芬河开发区等在交通、贸易、能源、投资方面的中心和辐射作用,带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科技合作。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完善的服务环境、健康的环保环境和开放的人文环境,以利于国内外资金的进入。同时,重点做好对日本、韩国资金和技术引入,加快辽宁自主创新步伐,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何剑: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J].东北亚论坛,2004,(5):8~12
一、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源泉。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辽宁的落后表面上看是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其根源则在于体制、机制的落伍,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是国企背负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规模太小。东北要实现振兴,首先要实行制度创新。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改制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主旨明确,振兴东北必须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先。
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化解老国有企业的沉重历史包袱,也有利于推动资源开采型城市的转型,进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新落实到一家企业来说,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也有利于辽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二、加大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力度
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同时,着力于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增量改革,采取以“增量”来盘活“存量”的改革战略。辽宁发展非国有经济,可以扩大就业门路,使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获得再就业的机会;促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甩掉冗员过多的包袱,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非国有经济,首先,要把发展包括个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有经济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突破口。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进出口、信贷担保、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创造鼓励民间创业的发展环境。其次,采取国有股减持、外资嫁接和吸引珠三角和江浙民营企业参股、控股等措施,促进国有企業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三、继续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一,加快工业产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加快作为东北现代化重要依托的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振兴制造业,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老油田的勘探力度,形成大型煤矿基地,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在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数控系统、电子信息、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项目,搞好信息、生物和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第二,推进工业产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化,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改造传统商贸流通,发展以国有连锁超市作为主导的零售业。发展交通运输业,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网,扩大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
四、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
国家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支持,应针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主要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同时辅助一般转移支付方式。第一,加大对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扶持力度。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对东北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国家在重大项目安排、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倾斜。第二,对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为支持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当前可以考虑对煤炭、森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型衰退产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重点放在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矿井关闭以及相关产业的援助上。第三,设立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金。建议国家设立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金,专项用于辽宁等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的退出、接续产业的培育、就业安置和职工培训等。
五、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做好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的试点,通过多方渠道,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继续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加大矿山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力度。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加大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
六、积极推动对外开放
辽宁的对外开放与东南沿海的广东、深圳和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及作为第三经济增长极的京津唐地区相比,相对较为迟缓,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的贸易和吸引外资水平等也相对滞后。在今后发展中,辽宁要面向东北亚营造一个全面大开放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和铁路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建设东部铁路,推进对俄罗斯和朝鲜的公路、铁路、港口一体化建设和巩固边贸物流通道。同时,充分发挥大连海运中心、大图们江开发区、绥芬河开发区等在交通、贸易、能源、投资方面的中心和辐射作用,带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科技合作。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完善的服务环境、健康的环保环境和开放的人文环境,以利于国内外资金的进入。同时,重点做好对日本、韩国资金和技术引入,加快辽宁自主创新步伐,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何剑: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J].东北亚论坛,2004,(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