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鑫盛千载一壶茶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茶人,彩云之南正海也。茶,人在草木之间也。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之。茶,由此有了绿色的名字。草木芬芳,酝大自然之清幽,纯山净水,去污除垢,人心自在,绿色环保。不说人间眷侣,道是尘世脱俗,好不美哉!茶,深山禅林的幽静,溪水明涧的空灵,开茉色的花,馥栀子的香。
  立夏时节,海鑫堂普洱茶飘香,这一天记者有幸结识了做茶人李正海。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记者一行来到康乐茶文化城的海鑫堂茶庄,李正海早有朋友来访,坐在茶桌旁喝茶闲聊。记者进店,与李正海亲切握手后做了简要介绍后,李正海便吩咐泡壶茶请记者品尝。端起一杯好茶,仅凭那股醇香,友好的氛围已然烘托出来,品这样一杯好茶,对海鑫堂的感觉就慢慢变得奇妙起来。看着壶中普洱茶色,有酒红散去的味道,或又像余晖的颜色,却又似上好的琥珀
  经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拜访李正海先生的是他老战友,他们畅聊着当年部队上的旧事,讨论云南及边境发生过的战争,记者也坐下参与到话题中。许是行伍出身,李正海身上透着一股刚劲但又不失柔和的气质,睿智的脸庞,笔挺的西装,这让人不由得想到李正海定是严于律己之人,其一定会对产品高要求、求质量。稍坐片刻,李正海便与我们聊起了普洱,聊起了海鑫堂。
  铁骨男儿征商海
  李正海,云南宣威人,从求学之路到光荣入伍,一路拼搏奋斗,一生跌荡起伏,用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手亲创了全国知名的百大普洱茶品牌“海鑫堂”。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无疑是李正海人生所积蓄的最宝贵财富之一。从环境险恶的滇西南原始森林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勐海;从驻守澜沧江畔,到团部警通部从事无线电报工作,再到中越之战前线。艰苦的部队生活让年轻的李正海迅速成长了起来,并塑造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敢于拼搏的作风。
  告别戎旅的李正海,转业到了当时的昆明刑侦大队,在政府机关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称得上衣食无忧、前途宽广。然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李正海的骨子里天生就是善于琢磨,勤于思考。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追求。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八九十年代国家经济慢慢复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茶叶行业无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痛下决心,李正海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彻底放下铁饭碗,只身独闯商海,开启了又一次大无畏的战斗旅程。
  1993年4月8日,云南海鑫堂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堂)正式成立。从此,李正海的人生画出了另一条辉煌的轨迹。
  海鑫堂是一家集茶叶科研、栽培、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企业,拥有西双版纳及大理无量山生态茶园6000亩,两个大型加工厂,设施齐全,加工工艺技术精湛,年设计生产规模4000吨。
  海鑫堂一直以为消费者奉献真实的产品,真正的享受的根本理念,在打好质量、生态、文化这三张牌的基础上,他们致力于继承和弘扬普洱茶文化,不断探索创新,实行科学管理,深化工艺研究,厚积薄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海鑫堂”牌普洱茶产品成为首家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云南茶叶品牌,自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指定为全国食品安全年会纪念茶,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隆重收藏;其生产的产品搭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更是成为普洱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在荣誉面前,海鑫堂人没有停止脚步,而是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堂主李正海的带领下,在新一轮普洱茶发展热潮中取得了更大的业绩。
  茶人讲茶话当年
  谈到普洱茶,李正海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去了解普洱茶。
  李正海告诉记者,普洱茶是有历史有文化记载的,但真正了解的人很少。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江流域。这一带,历史上曾为普洱府管辖之地,现如今则属于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茶叶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性喜湿润,茶树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历史上普洱府管辖之地群山叠翠,山间温热多雾,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微酸,土质肥厚,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大叶种茶的生长。
  普洱茶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显著、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褐色柔软的特点。据科学研究表明,现代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低胆 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这些保健功能被科学证实,普洱茶日益受到了世人的青睐,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对普洱茶的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并冠之以“减肥茶”“窈窕茶”“益寿茶”等美称。近几年来,陈年老普洱茶已成为广大客商求购的抢手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普洱茶的消费需求也以大城市为先导迅速增加。
  所以李正海不无忧虑的说,“这是上天赐予云南的独特资源,云南人应该把普洱茶产业做好,做精,而不是让给一些为了赚钱和谋取利益的人去做普洱茶,我们做茶人就该一心把茶做好。”
  对2007年普洱茶经历的风波,李正海仍记忆犹新,“那时普洱茶经历了一场泡沫经济,原因是普洱茶的火热兴起,价格也被茶商炒作得已经离谱,假冒伪劣产品增多,以新充陈现象严重,以及其他种类茶的竞争者联合媒体的负面报道,一时间,普洱茶就进入了低迷期。当时,这些现象已阻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从中,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只有经历了风波,普洱茶才会成长。”
  不忘初心得始终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海鑫堂,那就是“质量加服务等于品牌”。李正海说,“茶叶是入口的饮品,要让消费者认可,首先就必须从产品的质量上抓起。”早在1999年,海鑫堂就建立了云南省最先进的普洱茶加工厂,遵循传统的制作工艺,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保证所有产品以优质、健康的标准进入市场。李正海对产品的质量是近乎苛刻的。为此,他经常亲自深入制茶车间检查。有一次他在原料中发现了一粒细小的茶果,就立即把所有管理层及一线员工全部召集起来,召开现场大会,反复强调质量之重要,应以品质为先,品牌的打造与延续就是持之以恒的认真及重复,让所有员工牢记生存之本。为此也让记者联想到了海尔集团张瑞敏怒砸电冰箱的故事。正是由于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海鑫堂安全和值得信赖的产品形象深入人心。当人们对吃的喝的东西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时,海鑫堂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却丝毫没有松懈。李正海说,“这不是儿戏,开不得玩笑的。”这为近些年对消费者不负责,拿消费者生命安全当“儿戏”的无良企业树立了正面典范。   2000年,海鑫堂率先拟定了普洱茶企业标准,开创了普洱茶标准生产之先河。在普洱茶尚无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此举无疑是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的,尤其当时普洱茶还被排在六大茶类之外。要使一个东西从无到有并为同行所认可,其中所经历的困难可想而知。别人看来是大费周章的,海鑫堂却坚持“虽万人吾往矣”。在通过云南省技术监督局的审查和批准后,普洱茶从此有了企业标准、有了代号、有了生产日期和代码。茶叶走进了超市,消费者也不再认为普洱茶只是一个低端产品了。可以说,普洱茶能摆脱“寄人篱下”的历史,海鑫堂堂主李正海功不可没。后来其他商家的纷纷效仿,这充分说明:海鑫堂的先人一步是何等远见卓识的。
  海鑫堂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远不止体现于此。公司历来注重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海鑫堂另辟蹊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此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其先后推出了300多款产品,因选料上乘,工艺精美,深受众多藏友的好评。其中,“九龙戏珠”“八骏图”等茶砖系列产品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隆重收藏。在海鑫堂康乐茶文化城形象店,进门便能看到九龙壁、古长城等茶叶压制而成的各具特色的屏风,可谓观之悦目,嗅之清香。2002年,李正海在山东济南参展时,托一位老书法家写了一副对联,后被压制成巨型装饰悬挂于其茶桌后方,上书“竹林草阁无俗客,赏兰煮茶似神仙”。在李正海眼中,茶文化说起来好听,而真正要落到实处并非易事。海鑫堂独树一帜的工艺茶,正是茶跟中国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这也是其品牌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李正海无疑是一个爱茶之人,对云南普洱茶的热爱更是热烈而深沉。继斥巨资建设了生产基地之后,李正海再次为普洱茶的长远发展考虑,建立了普洱茶博物馆。如今,海鑫堂的商业版图正在不断扩大,已经延伸至香港、台湾地区乃至国外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对于云南茶叶的明天,李正海抱着十足的信心,他坚信,云南普洱茶最终“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展望未来,李正海先生强调最多的依然是产品的质量和品牌问题。李正海信心满满的向记者说道,“我从做茶的那天起就注重质量,品牌是质量转化出来的,我时常告诉我的员工质量加服务就等于品牌,要用心做产品,要世世代代做下去。”为消费者奉献真实的产品和享受仍然是企业不变的追求。海鑫堂已经走得很远,但一直没有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艺术普洱新营销
  李正海吩咐其员工给我们两盒名片,记者当时还纳闷为什么给我们的名片是两盒而不是两张呢?拿到名片一看才知道,原来他的名片是由一盒迷你型的普洱茶饼制成的。茶色盒子的正面印制着“海鑫堂”和主人的名号及联系方式,背面印制着名片的发明专利号和产品标准号。打开盒子,精致清香的普洱茶饼上面,清楚地拓印着“云南海鑫堂茶号”和“李正海”的字样。盒盖的背面,一段以“海鑫堂记”为题的文字为他的茶品牌作了简明而别致的宣传。
  李正海颇为自己的茶名片感到自豪,“我已经为自己的茶名片申请了专利保护。”李正海说,这样的茶名片他至少已经散发出去几千盒了。李正海作为普洱茶界的名人,拥有一盒他的茶名片在很多人眼中,都可视之为一件有意义的事。透过独具匠心的茶名片,我们能依稀感受到李正海超乎常人的营销思维和浓厚的艺术情结。事实上,让李正海在普洱茶界声名鹊起的,正是他独特的营销方式和他艺术化的茶产品。
  2004年6月,当李正海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契机推出海鑫堂茶叶时,有朋友偶然间透露了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当年9月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消息。这个偶然间获得的信息,顿时让李正海眼前一亮:这可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年会,如果能够参会,海鑫堂一定会引起广泛关注。这样的想法,很快让李正海变得热血沸腾起来,但是怎样才能够参会呢?多方奔走后,李正海的执着终于感动了组委会。2004年9月,当来自全国的食品业巨头共聚人民大会堂时,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标注着“海鑫堂普洱茶”的年会纪念礼物。和纪念茶一道,步入人民大会堂的,还有海鑫堂制作的巨幅九龙戏珠茶砖。
  还不得不提的恐怕当数“海鑫堂普洱茶随神州六号遨游太空”了。在2005年,这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在茶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方面,海鑫堂的宣传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自己的这一得意之作,李正海却认为,这不仅是海鑫堂的荣誉,更是整个云南茶叶的骄傲。普洱茶在经历了“外热内冷”的尴尬后,2006至2007年终于迎来了行业发展的一个高峰。随“神六”遨游太空后,“海鑫堂”适时推出了6666套航天纪念茶。即便如此,李正海仍然感到遗憾:其实当时“‘神六’落地和飞天普洱茶从北京运回昆明宣传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百度公布的2006年度10大热门搜索词汇中,“普洱茶”榜上有名,普洱茶的市场热度由此可见一斑。但在2004年,李正海把普洱茶带到人民大会堂时,许多参会企业家第一次听到“普洱茶”的名字,第一次看到用茶制作的九龙戏珠图,第一次惊叹于巨型茶砖的精美绝伦。在这次最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年会上,海鑫堂也荣幸地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2006年,在引起全国关注的云南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中,作为赞助企业之一,99匹马中有5匹马是驮着海鑫堂生产的420片七子饼普洱茶的。不过,此次大型茶文化活动中,李正海吸引大家关注的并不止这些。2006年6月29日,马帮贡茶万里行队伍抵达广西南宁,海鑫堂普洱茶文化馆也于当天入驻广西南宁10+1商业大道,声势浩大的宣传成功吸引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李正海又一次成为了茶界赢家。
  近几年,云南茶商“走出去”的意识正在逐渐觉醒,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树立品牌的重要性,而不再像以前“只是蹲在门口晒太阳,等着别人上门买茶”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带着自己的产品走出云南,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普洱茶。李正海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事业蒸蒸日上,家庭美满幸福,按理说,已年过半百的李正海可以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然而,军人不懈拼搏的精神已经成为流淌在他血液里的一部分,李正海并没有停下脚步。尽管由于工作繁忙,很多事情不能亲力亲为,但对于普洱茶——这决心干一辈子的事业,李正海还继续奔跑在追梦的路上,海鑫堂这艘茶业巨轮正在朝打造云南顶级普洱茶企的方向全力航行。
  责任编辑:张博雅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历届中国科协年会的成功举办,都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咨询和建议,同时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及人才成长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举办地城市的新形象。2014年5月24日,云南终于迎来了举办中国科协年会的盛大机遇,4000余位科技工作者齐聚昆明,参加了本届年会五大板块的397项活动,云南跨越发展的东风自兹劲吹。  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
期刊
入刊理由:中国古代有一条经云南连接中原内地和缅甸、印度的著名的贸易古道——蜀身毒道,即“南方古丝绸之路”。历史上的腾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更是重要的物质集散地。边陲古道的马帮铃声,写进了中、缅、印的商贸历史。如今,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腾冲县的商贸盛况依旧如青松般屹立不倒,在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大背景下,它依托丰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壮丽的河流山川、便利a的交通条件、秀美的自
期刊
编者按——  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每一项重大决定、决议、决策都关系着民生福祉。本刊“高端声音”栏目,将摘编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政领导在当月的主要活动、重要讲话中所凸显出的民生大事,并对这些大事进行逐一整理,以飨读者。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  2014年6月5日,秦光荣在昆明会见了应邀出席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的尼泊尔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一行。
期刊
入刊理由:保山,堪为滇西世外桃源,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之美称。气候温润的保山,环境温润、汤泉温润、美玉温润、文化温润、人情温润……保山真可谓无处不温润。历史和造物的馈赠成就了今天的保山,在这里,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珠联璧合,“温润保山,美玉神汤”是保山的形象、是保山的名片、也是保山的魅力,这里已成为云南旅游风景线上耀眼的明珠,令人流连忘返。  据《徐霞客游记
期刊
入刊理由:云南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跨越万水千山,从福建来到云南,整体迁移落户至曲靖市陆良县工业园区,填补了云南省电子生产市场空白的同时,对于陆良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消费、增加就业、节能降耗等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威的发展可以用“决胜于千里之外”来形容,这背后,始终离不开云南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海峰的运筹帷幄!  从沿海走到内陆,从福建来到云南,云南新
期刊
高德荣小时候家庭贫困,在父老乡亲的鼓励和资助下,他奋发图强,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怒江师范学校,1975年毕业并留校工作。为了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四年后,他申请回到家乡贡山县,在独龙江乡巴坡完小任教。后来的岁月里,他被乡亲们多次选举为乡、县、州、省人大代表,还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乡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现为贡山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
期刊
入刊理由:腾冲,一个昔日的边境小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桥头堡”政策的实施,其铿锵有力的脚步印证了时代发展的清晰轨迹。在跨越发展的新时期,腾冲紧紧抓住了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县的机遇,全面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云南旅游新的亮点和热点。如今,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腾冲经济社会发展最富活力的一股力量,而腾冲也紧紧围绕着“洗肺、保
期刊
入刊理由:包拯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穿越了近千年历史,流传至今。祠堂,是族人为祭祀神圣先贤而修建的场所。在禄劝乌蒙镇的大山包里,云南省最大的包拯铜像在这里揭幕。  包拯,字希仁,又名包文正,人称包公、包青天。包公精神的影响力,经过千年的弘扬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家庭是本,祠堂是根。祠堂是祭祀祖圣先贤的场所,崇宗祀祖的地方。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
期刊
入刊理由:走过跌宕起伏的特色产业之路,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保山农业呈现出一抹夺目的亮色,为保山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原特色农业逐渐成为保山广大农民群众的可靠收入来源。独特优势产生的产业效应,让农民群众感受到了特色农业结出的财富果实是如此的真切。  保山的气候是其最大、最值钱的优势,这一优势生产出的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这也是保山最亮丽的名片之
期刊
入刊理由:海岛家庭的纯善,养育了他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的军队生活培养了他的坚强果敢、直率坦诚的性格;几十年的商海搏击锤炼了他隐忍不屈,坚忍不拔的品质。为企业,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走在行业的最前端;为社会,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商场上,他驻扎在云南西南边际口岸瑞丽,获得了不断的成功;农业上,他事必躬亲,将获取的财力与资金不断地投入,虽有亏损却矢志不渝!他就是台丽集团的创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