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学生的情绪越发紧张,教师的工作更需用心。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成绩。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实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高考的需要。
一、针对高考命题特点指导学生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从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高考语文考试内容、试题的难易程度大体一致,这种稳定性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备考。例如,高考散文阅读题主要考的有三大类型:一是理解重要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二是鉴赏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三是概括文章中心,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每年题目的区别多是在于思维的开放度上,其难易程度相差却不大。教师只要把这三大类型题目的答题方式跟学生分析清楚,再加以练习巩固就可以了。
2.近年高考试题的选材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热点,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今年高考前夕,世博会、“3.28”矿难、玉树地震、西南旱灾、低碳生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祖国“60大庆”、全球金融风暴,无一不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这些事件学生都不陌生,都能有所思考,都能有各自的生活感悟。如果学生能针对这些话题储备好相关的思想和论据资料,那么在语言表达题和作文题方面就能掌握第一手新鲜材料,就容易写出感人的文字来,也能一改过去作文素材老旧、尚古、公式化的毛病。
3.在古文阅读鉴赏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中,关注历史文化,关注人文精神,有意识地突出民族地域特色、突出民间文化、民族精神的倾向性也比较明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高考题目中,民族性倾向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要求。如大西北地域特色、人文精神等素材在近年高考题中多有呈现。由此,教师可以多找些有关这方面题材的新散文,给学生精心编写高考仿真题,培养学生关注民族特色文化、精神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找到材料主题的倾向性。这样,高考考试时,学生看到相似的题材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应付了。
4.近年的高考题也注意到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重视民族性的同时也注意兼顾外国文化,具有开放的视野。其次,答题角度具有丰富性。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提问的方式就有很大的开放性。例如,题目会这样问:“……你认为……如何”,“……你是怎么看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必须注意一种问题的多种问法,注意答题方法的归纳,注意方法操作的可行性,注意答题的灵活性。
二、分析学生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数据,掌握考情,查漏补缺,有条不紊地复习
通过认真统计、分析学生最近几次模拟考试各个考点成绩的数据,教师一般都能发现普通班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干知识结构不够牢固,基础知识记忆不够清晰,支撑知识的储备不足,技能运用熟练程度不够,灵活性有待加强等。如何在接近高考的30天内冲刺学习呢?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最大化的学习效益。
首先要抓好巩固知识网络的工作。我们把知识网络分为主干知识网络和程序化知识网络,把这两方面的知识织成结构网络后让学生强化记忆。早、中、晚读,必须强调考点知识的背诵,这是确保选择题不丢分,默写题不失分的良策。此类知识点必须用典型题型来做练习,精练精讲。
其次是强化技能的练习,做好知识的延伸、迁移。例如,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诗歌鉴赏题中,审题、解题、答题三方面的操作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要加强训练。学生主观题答题方向不明确,得分点不全面,关键就在于审题不清,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切入点。一般可以从题干中找出主体信息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切入点。教师可以举例引入,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巩固,找到了解题的感觉,就能渐入答题佳境。
三、高考冲刺阶段,教师的引导工作必须遵循实效性,遵循精讲细化原则
实效性原则指的是教师上课必须充满激情,指导工作应卓有成效,能为学生注入强心剂。教师每一次的导练,学生都能用教师指导的方法顺利解答,这无疑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效性还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加强“导”的针对性,提高“导”的实效性。
精讲细化原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精心设计练习题,巧妙安排学习时间、训练强度,当好引路人,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复习,巩固知识。
2.作文材料的储备工作方面,针对学生全是住校生没有条件看电视的缺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社会热点问题、热点看法,整理成半成品材料供学生参考,并要注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多读高考佳作,培养良好的语感。
3.精选新题,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题型,找好答题方向和思路,灵活答题。
4.注意考试适应性训练和临场应变技巧的传授。
高考是学生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十年寒窗苦读的一次大检阅,教师教学方法得当与否非常关键。笔者总结的这套教学方法一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指出缺点并帮助改进,共同为学生服务,为高考冲刺加一分力,提一次速。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针对高考命题特点指导学生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从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高考语文考试内容、试题的难易程度大体一致,这种稳定性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备考。例如,高考散文阅读题主要考的有三大类型:一是理解重要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二是鉴赏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三是概括文章中心,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每年题目的区别多是在于思维的开放度上,其难易程度相差却不大。教师只要把这三大类型题目的答题方式跟学生分析清楚,再加以练习巩固就可以了。
2.近年高考试题的选材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热点,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今年高考前夕,世博会、“3.28”矿难、玉树地震、西南旱灾、低碳生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祖国“60大庆”、全球金融风暴,无一不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这些事件学生都不陌生,都能有所思考,都能有各自的生活感悟。如果学生能针对这些话题储备好相关的思想和论据资料,那么在语言表达题和作文题方面就能掌握第一手新鲜材料,就容易写出感人的文字来,也能一改过去作文素材老旧、尚古、公式化的毛病。
3.在古文阅读鉴赏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中,关注历史文化,关注人文精神,有意识地突出民族地域特色、突出民间文化、民族精神的倾向性也比较明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高考题目中,民族性倾向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要求。如大西北地域特色、人文精神等素材在近年高考题中多有呈现。由此,教师可以多找些有关这方面题材的新散文,给学生精心编写高考仿真题,培养学生关注民族特色文化、精神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找到材料主题的倾向性。这样,高考考试时,学生看到相似的题材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应付了。
4.近年的高考题也注意到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重视民族性的同时也注意兼顾外国文化,具有开放的视野。其次,答题角度具有丰富性。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提问的方式就有很大的开放性。例如,题目会这样问:“……你认为……如何”,“……你是怎么看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必须注意一种问题的多种问法,注意答题方法的归纳,注意方法操作的可行性,注意答题的灵活性。
二、分析学生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数据,掌握考情,查漏补缺,有条不紊地复习
通过认真统计、分析学生最近几次模拟考试各个考点成绩的数据,教师一般都能发现普通班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干知识结构不够牢固,基础知识记忆不够清晰,支撑知识的储备不足,技能运用熟练程度不够,灵活性有待加强等。如何在接近高考的30天内冲刺学习呢?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最大化的学习效益。
首先要抓好巩固知识网络的工作。我们把知识网络分为主干知识网络和程序化知识网络,把这两方面的知识织成结构网络后让学生强化记忆。早、中、晚读,必须强调考点知识的背诵,这是确保选择题不丢分,默写题不失分的良策。此类知识点必须用典型题型来做练习,精练精讲。
其次是强化技能的练习,做好知识的延伸、迁移。例如,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诗歌鉴赏题中,审题、解题、答题三方面的操作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要加强训练。学生主观题答题方向不明确,得分点不全面,关键就在于审题不清,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切入点。一般可以从题干中找出主体信息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切入点。教师可以举例引入,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巩固,找到了解题的感觉,就能渐入答题佳境。
三、高考冲刺阶段,教师的引导工作必须遵循实效性,遵循精讲细化原则
实效性原则指的是教师上课必须充满激情,指导工作应卓有成效,能为学生注入强心剂。教师每一次的导练,学生都能用教师指导的方法顺利解答,这无疑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效性还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加强“导”的针对性,提高“导”的实效性。
精讲细化原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精心设计练习题,巧妙安排学习时间、训练强度,当好引路人,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复习,巩固知识。
2.作文材料的储备工作方面,针对学生全是住校生没有条件看电视的缺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社会热点问题、热点看法,整理成半成品材料供学生参考,并要注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多读高考佳作,培养良好的语感。
3.精选新题,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题型,找好答题方向和思路,灵活答题。
4.注意考试适应性训练和临场应变技巧的传授。
高考是学生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十年寒窗苦读的一次大检阅,教师教学方法得当与否非常关键。笔者总结的这套教学方法一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指出缺点并帮助改进,共同为学生服务,为高考冲刺加一分力,提一次速。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