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牵牛自交加 天宫织女空垂泪——试析林逋山《牵牛》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性情,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或抒发自己的情感,或寄托个人志向,抑或揭示生活哲理……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艺术效果,清代刘熙载《艺概》中云:“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笔者认为,宋代诗人林逋山的《牵牛》就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其他文献
黑格尔说:“所有的生物都是主体。人是意识到这种主体性的主体,因为在人里面我完全意识到我自己。”关于主体,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性的特征,最基本的是三性:自主性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依靠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这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