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习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既是一种学习体验、发现的过程,更是生命的探索、成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习作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习作情境,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燃起学生的习作欲望,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时效性。那怎样为小学愉快习作教学创设情境呢?
一、重视体验,教师精心设计游戏、竞赛等体验过程,营造环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体验”,把“体验”的理念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就是以乐定教,以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主线,以体验为主导,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体验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对话的激情,体验到生活的美丽,体验到交流的开心,体验到合作的幸福。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实验、竞赛等主题活动,如打气球、贴鼻子、传声筒、指纹添画、抱团取暖、鸡蛋浮起来了、小小主持人、拔河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感官,积累不同的体验与感悟,寻找到不同的兴趣点,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为愉快习作教学打开一扇窗。如教师在教学“场面描写”这一内容时,可在课堂中引入“打气球”一游戏。课堂开始,教师以猜谜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了一点,顺势拿出道具——气球和小小打气筒,然后简明扼要地交代游戏的规则,接着进入游戏环节,教师一边在学生的身边给气球打气,一边带着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同学,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的细节反应,从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去细细体会。当气球在大家的眼前爆炸时,教师便立刻变换了角色,成了采访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交流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游戏中有趣的、典型的镜头。不仅如此,教师还贴心地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场面描写的好词佳句,促进学生言语的表达。教师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让学生从游戏的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如此,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的积累也会随之丰厚起来,自然就不再畏惧习作,就能寫出生动的内容,有趣的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二、捕捉回忆,教师细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再现生活情境,诱发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确实,生活无处不文章。一场有趣的对话,一次难忘的游玩,一回小小的口角,甚至是窗外一声虫鸣,黑板上的一道划痕,母亲眼中的一滴泪水……都是新鲜出炉的习作素材。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努力回忆生活中难忘的经历,点点滴滴的感悟,捕捉生活中最深的记忆,用文字为生活拍照。如在“爱春天、爱生命”这个主题作文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感官记忆入手,寻找表达“热爱生命”这个主题的突破口,将生活感悟与习作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在习作教学前,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播种绿色”开展了系列活动,先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家长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美文进行诵读比赛;然后组织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共同种下一棵绿色植物,精心呵护幼苗,通过文字、图画、照片记录它的成长过程;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照片、图画、PPT、视频以及VR技术等多种媒介,再现生活情境,勾起学生的生活回忆,从而打破习作与生活、自然、社会实践的“壁垒”,整合了学科资源,树立“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为愉快习作教学提供广阔的天地,孩子的习作不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
三、大胆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放飞遐思,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想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什么是想象呢?我认为想象是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实有,而在情理中必然存在的生活图画。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表现,他们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快乐、哀愁、憧憬、期盼与体验方式。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生活百态都诗意盎然:绿叶醒了,花儿睡了;大树会拍手,小鸟会唱歌……因此教师就要尊重并保护好学生想象的独特视角,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想象的情境,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思想“飞”出来,让童心“放”开去。通过这种思维构思,使学生在心理上蒙上一层奇幻想象的浪漫色彩,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调集一切生活素材,信息积累,培养创新思维,开拓写作思路。如《有趣的“o”》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以“o”为话题,以“趣”为支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感官进行联想与想象,于是“o”不再僵化为某一种概念,“o”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o”;“o”可以是观察世界的眼睛,是心灵的天窗;“o”是校徽,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o”是圆满,是一家人过年时忙碌后的团圆;“o”还可以是地球,是保护环境的原始意识的启蒙……这样的习作指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袤的想象空间,从思维的开放、情感的开放走向创新的天地,为愉快习作寻找不竭的源泉。
总之,在愉快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文思如泉,才会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重视体验,教师精心设计游戏、竞赛等体验过程,营造环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体验”,把“体验”的理念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就是以乐定教,以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主线,以体验为主导,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体验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对话的激情,体验到生活的美丽,体验到交流的开心,体验到合作的幸福。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实验、竞赛等主题活动,如打气球、贴鼻子、传声筒、指纹添画、抱团取暖、鸡蛋浮起来了、小小主持人、拔河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感官,积累不同的体验与感悟,寻找到不同的兴趣点,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为愉快习作教学打开一扇窗。如教师在教学“场面描写”这一内容时,可在课堂中引入“打气球”一游戏。课堂开始,教师以猜谜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了一点,顺势拿出道具——气球和小小打气筒,然后简明扼要地交代游戏的规则,接着进入游戏环节,教师一边在学生的身边给气球打气,一边带着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同学,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的细节反应,从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去细细体会。当气球在大家的眼前爆炸时,教师便立刻变换了角色,成了采访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交流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游戏中有趣的、典型的镜头。不仅如此,教师还贴心地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场面描写的好词佳句,促进学生言语的表达。教师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让学生从游戏的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如此,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的积累也会随之丰厚起来,自然就不再畏惧习作,就能寫出生动的内容,有趣的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二、捕捉回忆,教师细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再现生活情境,诱发表达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确实,生活无处不文章。一场有趣的对话,一次难忘的游玩,一回小小的口角,甚至是窗外一声虫鸣,黑板上的一道划痕,母亲眼中的一滴泪水……都是新鲜出炉的习作素材。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努力回忆生活中难忘的经历,点点滴滴的感悟,捕捉生活中最深的记忆,用文字为生活拍照。如在“爱春天、爱生命”这个主题作文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感官记忆入手,寻找表达“热爱生命”这个主题的突破口,将生活感悟与习作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在习作教学前,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播种绿色”开展了系列活动,先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家长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美文进行诵读比赛;然后组织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共同种下一棵绿色植物,精心呵护幼苗,通过文字、图画、照片记录它的成长过程;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照片、图画、PPT、视频以及VR技术等多种媒介,再现生活情境,勾起学生的生活回忆,从而打破习作与生活、自然、社会实践的“壁垒”,整合了学科资源,树立“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为愉快习作教学提供广阔的天地,孩子的习作不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
三、大胆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放飞遐思,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想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什么是想象呢?我认为想象是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实有,而在情理中必然存在的生活图画。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表现,他们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快乐、哀愁、憧憬、期盼与体验方式。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生活百态都诗意盎然:绿叶醒了,花儿睡了;大树会拍手,小鸟会唱歌……因此教师就要尊重并保护好学生想象的独特视角,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想象的情境,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思想“飞”出来,让童心“放”开去。通过这种思维构思,使学生在心理上蒙上一层奇幻想象的浪漫色彩,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调集一切生活素材,信息积累,培养创新思维,开拓写作思路。如《有趣的“o”》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以“o”为话题,以“趣”为支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感官进行联想与想象,于是“o”不再僵化为某一种概念,“o”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o”;“o”可以是观察世界的眼睛,是心灵的天窗;“o”是校徽,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o”是圆满,是一家人过年时忙碌后的团圆;“o”还可以是地球,是保护环境的原始意识的启蒙……这样的习作指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袤的想象空间,从思维的开放、情感的开放走向创新的天地,为愉快习作寻找不竭的源泉。
总之,在愉快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文思如泉,才会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