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学生“云就业”能力、纾解校企供需矛盾是代表们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空进入常态化,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后疫情时代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供需矛盾
2020年春,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均发布了求助信,疫情之下为毕业生求助,向各个用人单位请求帮忙,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受到了冲击,世界性的经济发展下行危机已不可避免,就业问题瞬间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遭遇的难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目前,在国家总体指导筹划下,已有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但仍有较大数量的毕业生尚未就业。
一、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
伴随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力流动少,企业倒闭、员工被下岗、薪资缩减、薪资涨幅取消等事件不时出现,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受影响更为严重,就业市场遭受冲击,就业岗位衰减严重。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多个行业需求缩减。
(二)出国留学暂缓,就业人数增加
中国为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达71万。近期,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关于《新冠疫情是如何影响未来国际留学生》的白皮书,这份报告包含了更广范围的留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表示受影响程度最高,占到66%。目前,国内疫情的好转,国外的疫情却愈演愈烈,安全因素成为阻碍出国留学的重大因素。部分原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只能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国内就业人数增加。
(三)现场招聘活动受疫情影响,招聘渠道受阻
2020年春季,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现场招聘活动以及现场校园招聘活动全部暂停,各高校2020春季校园招聘取消,大部分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的形式进行面试,毕业生失去了一次与用人单位当面沟通、现场择业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春季开学的不断延迟,学生无法按期返校,补考、重修、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无法按照正常进度进行,导致较多学生没有正常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失去找工作的重要筹码。
二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机遇
(一)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2003年非典疫情,使得电子商务崛起,还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壮大。而此次的疫情,诸如网购蔬菜、在线问诊、买药送货上门、在线上课、远程办公等,已开始成为疫情期间的生活日常。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渗透,新领域逐步影响着人们信息获取以及消费方式。短视频、AI、商用5G、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应届生创业的选择。
(二)政策“组合拳”促进毕业生就业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出政策“组合拳”,相关部门出台了近40项政策,扩岗位、搭平台、拓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截至9月1日,政策性岗位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这对于想寻找一份“铁饭碗”的同学来说是一份机遇。
三、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对之策
(一)认清自己,培养持续学习能力
找一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找工作要对自身有一定的认知,有一份明确的规划和长短期目标,从思维、行为、技能等方面着手,才能找到一份合适、满意又长久的工作。每一个行业只要经营的够久,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 “专家”。这就需要毕业生分析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目前有什么,如何做到凸显优势,提升竞争力。同时,还要保持学习。学习是保持进步的唯一特性。学习也能更好的完成自己制定的长短期计划,可以更好的达到预定目标,就算离职再找,也会更具有优势。
(二) 继续深造or准备各种招聘考试,获得一份“铁饭碗”
对于2020应届毕业生没有参加考研的同学而言,如果没有找到工作,继续提高自己的學历,规避当下就业难的现状,改善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准备各种招聘考试,获得一份“铁饭碗”。为了解决“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困难问题,着力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多项措施并举: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等。对于想要获得一份稳定工作的同学来说应该抓住此次机遇,实现就业梦想。
(三)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误区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对于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知道自己相干什么,不妨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可以缓解毕业生流离失所的经济和身心压力,同时又可以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工作的办法。
同时要走出就业误区。有的毕业生就想去一线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不考虑;还有的同学想去大公司,看不上小公司。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单位,在什么地方,只要能够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体现人生价值,去哪里都是一样的。而且,据不完全统计统计,疫情之下一线城市就业不容乐观,二三线城市就业形式相对较好。
在后疫情时代特定的背景下,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是一种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首先,后疫情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亟须新生力量加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次全面的考验。通过对社区抗击疫情体系构建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现代社会治理运行的体制机制及存在的诸多障碍因素,补基层社会治理之短板。应届高校毕业生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补短板的新生力量。而且社区创业成本小,门槛低,是青年人创业最适宜的空间,有助于补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之短板。
(四)认清就业形势,“危”中找“机”
据相关资料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有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教育/培训、销售业务和社区/居民和家政服务等。销售类岗位就业容易、管理类岗位竞争激烈,疫情之下,管理类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放平心态,从基层做起。
特殊时期,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式,“危险”中寻找“机遇。目前,AI、商用5G等战略新兴行业应届生岗位需求量大;自媒体、网络直播等行业快速发展。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创业,国家政策对毕业生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双创”,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采用市场化办法,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胡端.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0):46-52.
[2]申传磊,李纬,何国英.疫情之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12):43-48.
[3]岳昌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供需矛盾
2020年春,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均发布了求助信,疫情之下为毕业生求助,向各个用人单位请求帮忙,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受到了冲击,世界性的经济发展下行危机已不可避免,就业问题瞬间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遭遇的难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目前,在国家总体指导筹划下,已有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但仍有较大数量的毕业生尚未就业。
一、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一)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
伴随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力流动少,企业倒闭、员工被下岗、薪资缩减、薪资涨幅取消等事件不时出现,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受影响更为严重,就业市场遭受冲击,就业岗位衰减严重。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多个行业需求缩减。
(二)出国留学暂缓,就业人数增加
中国为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达71万。近期,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关于《新冠疫情是如何影响未来国际留学生》的白皮书,这份报告包含了更广范围的留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表示受影响程度最高,占到66%。目前,国内疫情的好转,国外的疫情却愈演愈烈,安全因素成为阻碍出国留学的重大因素。部分原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只能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国内就业人数增加。
(三)现场招聘活动受疫情影响,招聘渠道受阻
2020年春季,人力资源市场各类现场招聘活动以及现场校园招聘活动全部暂停,各高校2020春季校园招聘取消,大部分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的形式进行面试,毕业生失去了一次与用人单位当面沟通、现场择业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春季开学的不断延迟,学生无法按期返校,补考、重修、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无法按照正常进度进行,导致较多学生没有正常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失去找工作的重要筹码。
二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机遇
(一)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2003年非典疫情,使得电子商务崛起,还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壮大。而此次的疫情,诸如网购蔬菜、在线问诊、买药送货上门、在线上课、远程办公等,已开始成为疫情期间的生活日常。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渗透,新领域逐步影响着人们信息获取以及消费方式。短视频、AI、商用5G、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应届生创业的选择。
(二)政策“组合拳”促进毕业生就业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打出政策“组合拳”,相关部门出台了近40项政策,扩岗位、搭平台、拓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截至9月1日,政策性岗位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这对于想寻找一份“铁饭碗”的同学来说是一份机遇。
三、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对之策
(一)认清自己,培养持续学习能力
找一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找工作要对自身有一定的认知,有一份明确的规划和长短期目标,从思维、行为、技能等方面着手,才能找到一份合适、满意又长久的工作。每一个行业只要经营的够久,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 “专家”。这就需要毕业生分析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目前有什么,如何做到凸显优势,提升竞争力。同时,还要保持学习。学习是保持进步的唯一特性。学习也能更好的完成自己制定的长短期计划,可以更好的达到预定目标,就算离职再找,也会更具有优势。
(二) 继续深造or准备各种招聘考试,获得一份“铁饭碗”
对于2020应届毕业生没有参加考研的同学而言,如果没有找到工作,继续提高自己的學历,规避当下就业难的现状,改善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准备各种招聘考试,获得一份“铁饭碗”。为了解决“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困难问题,着力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多项措施并举: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等。对于想要获得一份稳定工作的同学来说应该抓住此次机遇,实现就业梦想。
(三)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误区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对于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知道自己相干什么,不妨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可以缓解毕业生流离失所的经济和身心压力,同时又可以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工作的办法。
同时要走出就业误区。有的毕业生就想去一线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不考虑;还有的同学想去大公司,看不上小公司。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单位,在什么地方,只要能够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体现人生价值,去哪里都是一样的。而且,据不完全统计统计,疫情之下一线城市就业不容乐观,二三线城市就业形式相对较好。
在后疫情时代特定的背景下,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是一种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首先,后疫情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亟须新生力量加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次全面的考验。通过对社区抗击疫情体系构建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现代社会治理运行的体制机制及存在的诸多障碍因素,补基层社会治理之短板。应届高校毕业生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补短板的新生力量。而且社区创业成本小,门槛低,是青年人创业最适宜的空间,有助于补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之短板。
(四)认清就业形势,“危”中找“机”
据相关资料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有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教育/培训、销售业务和社区/居民和家政服务等。销售类岗位就业容易、管理类岗位竞争激烈,疫情之下,管理类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放平心态,从基层做起。
特殊时期,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式,“危险”中寻找“机遇。目前,AI、商用5G等战略新兴行业应届生岗位需求量大;自媒体、网络直播等行业快速发展。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创业,国家政策对毕业生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双创”,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采用市场化办法,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胡端.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0):46-52.
[2]申传磊,李纬,何国英.疫情之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12):43-48.
[3]岳昌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