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前的康乃馨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夏天,我在美国住了16年之后,要回一次俄罗斯老家。自从我们全家人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纽约,这些年我是第一个回老家的人。妈妈给了我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标着我外公墓地的位置,她让我回老家时给外公扫墓。


  给外公扫墓,对妈妈来说是件心头大事。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妈妈经常给我讲外公的故事,她非常怀念外公,也希望我能记住他。但是外公去世时我太小,还不怎么记事。妈妈觉得讲讲故事不足以表达对外公的怀念。我想,我的这次扫墓能了却她的这桩心愿,所以我向妈妈保证,我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扫墓。
  不過,真的回到俄罗斯,我首先找的是我在高中时的女朋友。然后我又去联系工作上的业务,拜访了很多儿时的伙伴。直到离开俄罗斯的前一天,我才觉得必须去墓地了。
  我到墓地时已经将近黄昏,墓地门口有一位卖花小姐,她的桶里只剩下7朵康乃馨了。我把这些花儿全买了下来,但是我拿钱包时,发现我没带妈妈给我的地图。我不知道地图是不是丢了,也不知道外公的墓在哪儿。
  我可以打电话问远在美国的妈妈,但是我在前两天已经告诉妈妈,我去了墓地。现在我打电话怎么跟妈妈说呢?
  无奈之下,我去了墓地总办事处。办公桌后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说,她会帮我找到外公亚伯拉罕·皮卡斯基的墓地档案。
  她找了几分钟,拿出了一份打印文件。文件的名单里有17个人的名字都是亚伯拉罕·皮卡斯基,我在其中找到两个和外公年纪相近的人,把两份扫墓钱给了那位女士。
  我去找这两座墓,只要一个墓碑上有照片,我就容易辨认。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人,通常会在亲人的墓碑上留一张照片。
  我找到了第一座墓,墓碑上面写着“亚伯拉罕·皮卡斯基”,但是没有照片。只刻着一句碑文:“爱你的妻子和孩子敬上”。
  我看不出这是不是外公的墓,所以马上去找第二座墓。这个墓碑上也刻着“亚伯拉罕·皮卡斯基”这个名字,但也没有照片。碑文刻着:“苦难的家人敬上”。
  这又让我无所适从了,我站在墓地里,希望冥冥之中外公会给我提示。我回忆着,我的外公是个锁匠,他有3个孩子。他喜欢足球,死于心肌梗死。
  我把3朵康乃馨放在这座墓前,然后回到第一座墓那里,把另外3朵康乃馨放在了墓前。
  我的手里还有一朵康乃馨,这朵花应该给谁?或者我应该把它扔了?突然,我有了主意,我把这朵花放在了眼前这座墓前——如果这座墓的主人就是我外公,那么可以说皆大欢喜,他得到了大半数的花儿;如果不是,那么就当作我对一位陌生人的宽慰,因为别人的外孙不远万里从美国来祭奠他。
  我回到旅馆,第二天坐飞机回了纽约,不过,我始终没找到那张地图。妈妈和爸爸来机场接我,坐车回家的路上,妈妈哭了起来。
  我问她:“妈,你哭什么?我只去了一个星期。”
  妈妈说:“我是高兴,你去给外公扫了墓。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你给我打电话说去了墓地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只是在安慰我。”
  原来,我还在飞机上时,妈妈在俄罗斯的侄女给她打电话,说她去了墓地,看到了摆放在那里的康乃馨,所以妈妈才确信我给外公扫了墓。妈妈停止哭泣之后,用手抹着眼泪。
  我琢磨着:我应不应该问问妈妈,她的侄女在我外公的墓地前看到了几朵康乃馨,3朵还是4朵?后来我没提康乃馨的事,给一位和外公名字相同但命运不同的老人献过花儿,我没有遗憾。
其他文献
一    一切始于中介小哥的一条微信,他说:“姐,新出来一个房源,是景观房,你要不要看看?我这儿有钥匙。”那是很普通的三居室。我穿过客厅,来到阳台上,忽见巨型水墨画一般的景致扑面而来——近的是桥,远的是山,桥与山之间,是水雾浮动的湖面。不时有车穿过桥梁、穿过树丛掩映的道路,因为距离邈远,不觉得喧嚣,反而生出云端里看人世的孤绝感。  我有点出神,人们总向往诗与远方,站在这里,就一点儿也不羡慕远方,甚
期刊
鲁迅观察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发现三种类型的作家。  第一种是破落户。当年曾经红过一阵子,但现在边缘化了,家境大不如前,于是他就抚今追昔,常常吟诵着“十年一觉扬州梦”“襟上杭州旧酒痕”,很有顾影自怜的味道。  第二种是暴发户。破落户还是有一定资本的,暴发户则是由于偶然原因,突然出名。于是他买很多的书,“房间里有《诸子集成》,但是他看不懂;案頭上有石印骈文,但是他读不断”。他一方面吟唱着“襟上杭州
期刊
【编者按】    读者读书会推荐的第24本书,是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这本书并不是钱锺书本人最看重的作品,但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问世之前,钱锺书还是“杨绛的丈夫”,《围城》在《文艺复兴》上连载后,杨绛就变成了钱锺书“最贤的妻”。  《围城》写的是知识分子圈里的日常生活,让人们记住的却是一个比喻:婚姻就像一座城,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来。这本书并非仅围绕婚姻来做文章,钱锺书先生在小说里记录
期刊
一天,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索科夫寧·弗拉基米尔带着他的学生们参观自己的画室。  在五十平方米的画室里,悬挂着几十幅弗拉基米尔的油画作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当看到其中一幅名为《胜利的节日》的油画时,有一名学生几乎将脸贴在了油画上,他似乎要寻找老师用笔的奥秘。但是,看了足足十分钟,他依然看不出端倪。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朝旁边的弗拉基米尔问道:“老师,我为什么离得这么近,却看不懂这幅油画所表达的意思
期刊
晁补之和黄庭坚都是苏东坡的学生。一日,苏给黄去信谈晁的文字:“晁君寄骚,细看甚奇,信其家多异材邪。然有少意,欲鲁直以己意微箴之。凡人文字,务使平和,至足余,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已耳。”東坡此语真乃金针度人。近千年后,我翻闲书得遇此段文字,亦如得东坡耳提面命,何其幸也,可以为戒。做人作文,若无平和做底子,一味求奇,何足道哉?    (梅 子摘自《今晚报》2018年2月27日)
期刊
一天晚上,一队士兵埋伏在树林里等候敌人的到来。  突然,战马嘶叫起来。  团长说:“立即杀掉它们,否则敌人就会知道我们的位置,然后做出反应。”  一名老兵接受命令之后,将战马拉到树林后面,留下一位战友照看它们,然后返回报告说:“我们现在安全了。”  没过多久,敌人来了,发现树林里的队伍比他们强大,就慌忙撤退。  团长想追赶他们,但没有马,他很遗憾地说:“我要是没有放弃那些战马该多好啊!”  老兵立
期刊
美国作家马尔德罗写过一本《关于人生,我需要知道的一切皆来自小金书》。“小金书”是美国一家以出版童书闻名的出版社。世界上很多童书,或曰童话故事,如果究其本来面目,便会发现,真的如馬尔德罗所言。  你看,《小王子》压根就是写给成人看的,《皇帝的新衣》分明就是政治寓言,而《格林童话》,它的源头属于黑暗,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不光是给孩子们读的”,就连《卖火柴的小女孩》亦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人生悲剧…
期刊
仰山拜在沩山门下学禅。    这年夏天,沩山把仰山带到一块荒地前,交与他一篮种、一把锄,说:“今夏无他事,你只管耕了这一块地,播了这一篮种便可。”说完,沩山便回寺了。  从此,仰山每日辛苦劳作,回来却见师父别无他事,只是吃、睡、长坐。  过了一夏,仰山地也耕得,种也播得,带着一身汗回到寺里。沩山正在午睡,见仰山回来,即笑曰:“仰山啊仰山,今夏不虚过!”仰山听罢,破颜欢笑,放下手中的锄具,也大声地回
期刊
在一栋房子里住了20年,将其重新装修一下,家具也换一下,这就叫重组。我们公司的年龄已经超过了20岁,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们也下决心打乱重组。    重组之后,公司的组织模式也就改变了。通过大量的交流训练,建立很多小组织,然后让它有创造性。我们称之为“小组织、自驱动,低成本、高回报”。  适应未来的公司模式一定是小组织。做大组织谁最高兴?金字塔尖的人最高兴。为什么?所有人都围着他们转。但是效率低
期刊
比岸边的黑石更远,更远的  是石外的晚潮  比翻白的晚潮更远,更远的  是堤上的灯塔  比孤立的灯塔更远,更远的  是堤外的货船  比出港的货船更远,更远的  是船上的汽笛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  是海上的长风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  是天边的阴云  比黯黯的阴云更遠,更远的  是楼上的眼睛  (箫 箫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