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指出,党员思想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教育,建设以党的宗旨为最高境界的党性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文化是一个政党的魂。而文化从本质上讲,它是精神、思想层面的,既有型而又无型,以无型的思想影响有型的行为,有型的行为体现无型的思想。
关键词 共产党员 思想教育 党建工作 历练
作者简介:袁丹,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4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亲历者、实践者、受益者,在新时期的思想建党工作中,对于老祖宗留诸子孙后代的历经千年考验的、无比珍贵的智慧结晶,断然不能束之高阁、弃之一顾,更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舍近求远,而是要把这种优异的基因牢牢植入共产党人的思想深处,与共产主义精神交相辉映(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不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归根结底涉及到道德,并从道德的本义反映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言行。无论是公共社会的价值体系,还是某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创新而得,它的根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之中。因此,检察机关党员思想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道德。
一、正确认识传统道德文化在检察机关党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检察机关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育具有正义精神和实现正义能力的检察官,决不是将人工具化、客观化或者物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以期待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又必然涉及到个人的道德观。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来看,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看法,如何做人、为人、处事都多少受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影响。一个人自落地以后,就开始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社会环境及课堂等途径,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一个人出生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岁月,传统道德已在其头脑中扎下了根,形成了具有传统道德色彩的价值观。同时,我们更正确地认识到,无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是检察机关人员的价值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传统道德为基础,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与党的宗旨、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党的事业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期待等相结合,更加具体先进性、系统性。就如检察人员的“忠诚、公正、清廉、文明”而言,我们从传统观念、传统道德中索源,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观念形态。如“忠诚”与“忠孝”。“忠孝”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道德形态,“忠君”是封建道德的集中体现和最高标准。而我们的“忠”,则是忠诚于党、国家、人民和检察事业,“忠”,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一样的,是延续和继承,但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还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洗礼而形成的,是老百姓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就是在当前社会,老百姓仍有意识无意识地用它来衡量党政机关、干部的为人处事。这充分说明了传统道德、传统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是我们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要讲纪律,懂规矩,“规矩”的传统品德修养味道很浓。充分说明“道德”在党的治国理念中的地位和分量,相信各级党组织、领导对道德教育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以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精神为核心,构建检察人员共同的价值体系,夯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培育检察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离不开传统道德这一精神财富,实际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能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能够是检察人员价值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能够使广大检察人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更加适应党和人民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人员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所以,注重传统道德教育在检察机关党员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二、主动将传统道德文化纳入检察机关党建思想建设体系
从目前我市检察机关人员年龄结构来看,“80后”、“90后”占总人数的40%左右,他们将成为检察工作的骨干和生力军。客观上讲,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生、成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没有吃过什么苦,受其父母的宠爱,长辈们大多只注重他们的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做人”的教育。近年来,老同志们对个别新进人员的评价是:缺乏牺牲精神、吃苦性差、自以为是、不懂礼节等。表象上,是一个人修养不到位,实际上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而当前我们的党员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教育,站位比较高,轻视或忽略基础、根本的传统道德的教育。道德是什么,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检察机关的政治理念、品德标准、价值观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并不相悖。首先检察精神层面,既有思想上的,也有物质方面的,其目的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培育并形成“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工作主题。因此,要重视并认识传统道德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价值,主动将其纳入检察政治理念建设体系之中。 一是将传统道德作为检察干警价值观的基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每个检察人员的根,是一块永不磨灭的“胎记”。
二是要科学的规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内涵十分丰富,也十分庞杂,而建设检察干警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根据其不同时期、目标任务、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相应的传统道德。比如要做一道川味的“水煮鱼”,你就用辣椒、花椒之类的作料,你做一道江南风味的“红烧鲫鱼”,你就用糖和酱油之类的作料,把传统道德中的忠孝、正直、谦让、廉明、情操、伦理等植入到相应的教育、活动、工作之中。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有计划、有选择。从现实来看,我们有时候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道德的作用,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直接采取灌输式的方法,这种不分对象不讲方法的教育,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一定的研究、分析、规划机制,要建立一定的教育活动的载体或平台,要创新形式、方法多样的模式。
三是要研究并有一套科学的施教方法。传统道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的各个方面,要根据检察工作的主旨、目标和要求,结合干警的思想、作风和现实表现,有针对性的施教,更多地应该放在楔入点和如何结合上。如“清廉”教育,可以采取“谈古论今”的方法,让干警从包拯、海瑞等历史人物的身上,去体会公正执法、廉洁从检的亘古道理。也可以组织大家观看有关的影视剧,阅读相关的书籍,指定“一书一剧”,然后进行“命题”作文,让大家去体味、去感悟。
三、传统道德文化的施教应注意继承和批判性并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大多是封建社会形成的,主导道德观念的是统治阶级、王侯将相,他们要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奴役老百姓,必然要用道德的枷锁控制人民。因而,一些道德观念是封建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如“忠孝”道德,它要求忠的是帝王、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国家和人民,比如“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处事、为人、待人要温和、忍让,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能没有原则,我们既要“温和”,又要讲原则、分是非,坚决反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对于损害集体利益和荣誉的行为敢于“强硬”,不怕得罪人。所以,对于传统道德中,不符合党的宗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符合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不符合检察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该丢弃的丢弃,该批判性继承的继承,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发扬光大,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剔除和批判“糟粕”,把传统道德和现代职业道德完美结合,培育我们的年轻干警,建设一支具有政治信仰坚定,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热爱检察事业,综合素质强,作风清廉,形象文明的检察队伍。
四、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需要适宜的载体和形态
检察机关党员传统道德教育可以丰富多彩,但要抓出成效并不是易事,组织领导是关键,好的方法不能少。具体而言:
一是领导要重视。把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作为开展检察工作、队伍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一定的重视,剔除唱歌、打球、看书、写文章、绘画、书法是干警个人的私事或者是“不务正业”的思想,要多过问、多支持、主动多参与干警们的各类活动,主动帮助解决活动中的困难,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
二是加强活动的组织。检察机关因人力、人才、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活动,确实存在不少的困难,建议上级院党组织或者相关职能部门,每年组织基层院开展一些传统文化、道德主题活动,丰富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内涵,提升检察干警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品质。
三是培育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已评选了多届,而检察机关此类典型比较少,但不少同志确实有一定的思想和行为基础,有进一步培养的根基。比如:有的对检察职业忠诚度高;有的埋头苦干,吃苦耐劳;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有的孝敬老人等等。各级党组织、领导要及时发现、精心培养、善于宣传、发挥其标杆作用,以提高道德建设的成效。
四是建设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如成立“道德讲堂”、“党员志愿者文化沙龙”、“好人善事”光荣榜、荣誉室、图书室等。开展志愿者扶贫帮困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和干警思想动态。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硬件设施和经常性开展一些适合干警性格特点,形式迥异的活动,“神、形”有机结合,全力促进、提升基层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玉边.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
[2]党家政.关于加强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
关键词 共产党员 思想教育 党建工作 历练
作者简介:袁丹,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4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亲历者、实践者、受益者,在新时期的思想建党工作中,对于老祖宗留诸子孙后代的历经千年考验的、无比珍贵的智慧结晶,断然不能束之高阁、弃之一顾,更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舍近求远,而是要把这种优异的基因牢牢植入共产党人的思想深处,与共产主义精神交相辉映(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不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归根结底涉及到道德,并从道德的本义反映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言行。无论是公共社会的价值体系,还是某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创新而得,它的根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之中。因此,检察机关党员思想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道德。
一、正确认识传统道德文化在检察机关党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检察机关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育具有正义精神和实现正义能力的检察官,决不是将人工具化、客观化或者物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以期待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又必然涉及到个人的道德观。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来看,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看法,如何做人、为人、处事都多少受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影响。一个人自落地以后,就开始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社会环境及课堂等途径,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一个人出生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岁月,传统道德已在其头脑中扎下了根,形成了具有传统道德色彩的价值观。同时,我们更正确地认识到,无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是检察机关人员的价值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传统道德为基础,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与党的宗旨、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党的事业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期待等相结合,更加具体先进性、系统性。就如检察人员的“忠诚、公正、清廉、文明”而言,我们从传统观念、传统道德中索源,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观念形态。如“忠诚”与“忠孝”。“忠孝”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道德形态,“忠君”是封建道德的集中体现和最高标准。而我们的“忠”,则是忠诚于党、国家、人民和检察事业,“忠”,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一样的,是延续和继承,但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还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洗礼而形成的,是老百姓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就是在当前社会,老百姓仍有意识无意识地用它来衡量党政机关、干部的为人处事。这充分说明了传统道德、传统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是我们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要讲纪律,懂规矩,“规矩”的传统品德修养味道很浓。充分说明“道德”在党的治国理念中的地位和分量,相信各级党组织、领导对道德教育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以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精神为核心,构建检察人员共同的价值体系,夯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培育检察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离不开传统道德这一精神财富,实际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能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能够是检察人员价值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能够使广大检察人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更加适应党和人民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人员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所以,注重传统道德教育在检察机关党员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二、主动将传统道德文化纳入检察机关党建思想建设体系
从目前我市检察机关人员年龄结构来看,“80后”、“90后”占总人数的40%左右,他们将成为检察工作的骨干和生力军。客观上讲,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生、成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没有吃过什么苦,受其父母的宠爱,长辈们大多只注重他们的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做人”的教育。近年来,老同志们对个别新进人员的评价是:缺乏牺牲精神、吃苦性差、自以为是、不懂礼节等。表象上,是一个人修养不到位,实际上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而当前我们的党员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教育,站位比较高,轻视或忽略基础、根本的传统道德的教育。道德是什么,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检察机关的政治理念、品德标准、价值观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并不相悖。首先检察精神层面,既有思想上的,也有物质方面的,其目的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培育并形成“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工作主题。因此,要重视并认识传统道德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价值,主动将其纳入检察政治理念建设体系之中。 一是将传统道德作为检察干警价值观的基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每个检察人员的根,是一块永不磨灭的“胎记”。
二是要科学的规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内涵十分丰富,也十分庞杂,而建设检察干警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根据其不同时期、目标任务、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相应的传统道德。比如要做一道川味的“水煮鱼”,你就用辣椒、花椒之类的作料,你做一道江南风味的“红烧鲫鱼”,你就用糖和酱油之类的作料,把传统道德中的忠孝、正直、谦让、廉明、情操、伦理等植入到相应的教育、活动、工作之中。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有计划、有选择。从现实来看,我们有时候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道德的作用,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直接采取灌输式的方法,这种不分对象不讲方法的教育,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一定的研究、分析、规划机制,要建立一定的教育活动的载体或平台,要创新形式、方法多样的模式。
三是要研究并有一套科学的施教方法。传统道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的各个方面,要根据检察工作的主旨、目标和要求,结合干警的思想、作风和现实表现,有针对性的施教,更多地应该放在楔入点和如何结合上。如“清廉”教育,可以采取“谈古论今”的方法,让干警从包拯、海瑞等历史人物的身上,去体会公正执法、廉洁从检的亘古道理。也可以组织大家观看有关的影视剧,阅读相关的书籍,指定“一书一剧”,然后进行“命题”作文,让大家去体味、去感悟。
三、传统道德文化的施教应注意继承和批判性并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大多是封建社会形成的,主导道德观念的是统治阶级、王侯将相,他们要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奴役老百姓,必然要用道德的枷锁控制人民。因而,一些道德观念是封建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如“忠孝”道德,它要求忠的是帝王、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国家和人民,比如“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处事、为人、待人要温和、忍让,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能没有原则,我们既要“温和”,又要讲原则、分是非,坚决反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对于损害集体利益和荣誉的行为敢于“强硬”,不怕得罪人。所以,对于传统道德中,不符合党的宗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符合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不符合检察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该丢弃的丢弃,该批判性继承的继承,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发扬光大,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剔除和批判“糟粕”,把传统道德和现代职业道德完美结合,培育我们的年轻干警,建设一支具有政治信仰坚定,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热爱检察事业,综合素质强,作风清廉,形象文明的检察队伍。
四、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需要适宜的载体和形态
检察机关党员传统道德教育可以丰富多彩,但要抓出成效并不是易事,组织领导是关键,好的方法不能少。具体而言:
一是领导要重视。把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作为开展检察工作、队伍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一定的重视,剔除唱歌、打球、看书、写文章、绘画、书法是干警个人的私事或者是“不务正业”的思想,要多过问、多支持、主动多参与干警们的各类活动,主动帮助解决活动中的困难,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
二是加强活动的组织。检察机关因人力、人才、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活动,确实存在不少的困难,建议上级院党组织或者相关职能部门,每年组织基层院开展一些传统文化、道德主题活动,丰富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内涵,提升检察干警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品质。
三是培育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已评选了多届,而检察机关此类典型比较少,但不少同志确实有一定的思想和行为基础,有进一步培养的根基。比如:有的对检察职业忠诚度高;有的埋头苦干,吃苦耐劳;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有的孝敬老人等等。各级党组织、领导要及时发现、精心培养、善于宣传、发挥其标杆作用,以提高道德建设的成效。
四是建设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如成立“道德讲堂”、“党员志愿者文化沙龙”、“好人善事”光荣榜、荣誉室、图书室等。开展志愿者扶贫帮困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和干警思想动态。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硬件设施和经常性开展一些适合干警性格特点,形式迥异的活动,“神、形”有机结合,全力促进、提升基层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玉边.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
[2]党家政.关于加强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