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雪已有3年婚龄了,一直与母亲称号无缘。大夫检查后告诉她:瘦瘦身吧,或许就会如愿以偿。晓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减肥,没想到大夫的话还真应验了,半年后早孕试纸就出现了她所期待的两道杠……
看来,肥胖不仅仅是身材的“杀手”,对生育的杀伤力也不小。可能你还不知道吧,对此美国科学家早就敲响了警钟:肥胖是怀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不逊于吸烟与喝酒。
胖女较难怀孕 ● ● ● ●
荷兰一位叫作施特格的专家调查了3000多名育龄女性,发现怀孕几率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当体重指数大于29时,怀孕几率可减少4%;体重指数在35和40之间,怀孕的可能性比体重指数在21和29之间的同龄者减少26%~43%。
丹麦研究人员对7600对夫妇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结论:双方都肥胖的夫妻,等待1年以上才怀孕的几率要比正常体重夫妻高3倍;即使体重超标还未达到肥胖的程度,等上1年才受孕的几率也要比体重正常夫妻高出1.4倍之多。
施特格的解释是:肥胖可导致女性停止排卵;即使侥幸排卵,孕育成为健康胚胎的可能性也较小,因为细胞发育的方式被打乱了,分裂和增长的速度变得很缓慢。因此,他提出的恢复生育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瘦身,只要减去5~10公斤体重,就会恢复正常排卵。
胖女孕期危险多 ● ● ● ●
孕期并发症风险高
即使侥幸受孕,孕期也会变得多灾多难,发生高血压、子痫症、糖尿病、血管栓塞等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大幅度升高。原因在于孕前肥胖可导致孕期体重超标,甚至可延续到产后相当长的时间。
先天缺陷发生率高
美国畸形学会的研究显示,孕前体重指数大于30的女性,生下先天缺陷儿的危险性显著大于体重正常者,特别是一种称为脊柱裂的神经管畸形胎儿可增加2~6倍,即使服用足量预防剂量的叶酸也难以抵消这种危险。其他先天缺陷还有心脏间隔缺损、主动脉或肺动脉等大血管异位、阴茎短小、巨结肠等。
死胎可能性增加
最新研究认为孕前超重还可增加孕末期胎死腹中的可能性。症结在于肥胖者易伴有高血脂症,而高血脂症会使体内的过氧化酶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凝集,最后使得胎盘功能丧失而断绝胎儿的氧气与养分来源所致。
增加分娩难度
如产程延长,难产、过期产,或增加剖腹产的概率以及并发症,如剖腹产过程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术后感染机率上升等。研究资料提示,孕前肥胖的准妈妈会将更多的能量转移到胎儿身上,造成胎儿过大而致孕期明显延长(超过42周) 且不能自然分娩者为体重正常者的3~4倍。
殃及你的下一代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报告,肥胖女性生下的女儿在长大后会潜藏较多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及生育方面的障碍;所生儿子的精子浓度较低,可移动的精子数量也较少,可累及成年后的生育力。与孕前超重有关的雌激素损害了男胎生殖器的正常发育是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孕前肥胖可能推迟产后乳汁分泌,缩短母乳喂养期,给你的产后喂养蒙上阴影。
想怀孕最好先减肥 ● ● ● ●
肥胖之弊端如此之多,每一个育龄女性打算要孩子前,都应该致力于打造一个比较适中的体重指数。
何谓体重指数呢? 此乃日本专家确立的一种评估肥胖以及肥胖程度的方法,比其他评估肥胖的方法(如身高法)更接近于真实,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
估算公式是: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所得指数在18~25之间为标准体重,生殖能力旺盛,最宜于怀孕。如果体重指数高于25,表示你太胖了,低于18又太瘦了,皆不容易怀孕。
另外,腰围及体脂也可用来作为肥胖的评估标准。如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或腰围不大,但体脂大于30%,尽管体重正常,也应算作肥胖一族。
假如你已成为“肥胖一族”的成员,千万别忙着怀孕,应着手将肥胖问题解决了再说。
搞清肥胖的原因
一般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症状性肥胖两大类,前一类又分为体质性肥胖与获得性肥胖。
体质性肥胖指的是孩提时代营养过剩,引起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又称为幼年型肥胖,可持续终生。
获得性肥胖则指成年期因为吃得过多或疏于运动而引起的肥胖,特点是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并未增加,仅表现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营养过剩为其主因,所以称为成年型肥胖。
至于后一类症状性肥胖往往祸起某些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器官病变,如甲减症(甲状腺病变)、糖尿病(胰腺病变)、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以及垂体病变等。
针对性地采取瘦身措施
以症状性肥胖为例,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疾病当为关键,疾病治愈之日就是体重恢复正常之时。
至于单纯性肥胖,则须从调整生活方式着手,做好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两门“功课”。
注意,瘦身不单是减轻体重,还需要减少腰围及体脂,故要从饮食及运动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每月减少体重不宜超过1公斤。
就饮食控制而言,重点在于调整食谱,在坚持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三餐膳食的安排原则是低脂肪(少吃肥肉、内脏、坚果类),适宜优质蛋白(如鱼、鸡蛋、豆制品、鸡肉、牛奶),低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所提供的热能分别为60%~65%、15%~20%与25%)。同时把握住以下几个小技巧:
◇ 每餐进食量不要过饱,七八成即可。
◇ 细嚼慢咽,以延长进食时间,忌暴饮暴食。
◇ 尽量用小餐具进食,增加满足感。
◇ 少量多餐,减少饥饿感。
◇ 适当补充烟酸、核黄素以及吡哆醇 (维生素 B6)等维生素类营养素,促进脂质代谢。
运动方面,以中等或低强度有氧运动为宜,如快步走、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游泳等,一般锻炼30分钟即可耗能100~200千卡。记住,运动要量力而行,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时要注意安全,选择活动方式一般从小运动量开始,每日30分钟,适应后逐步增加到30~60分钟。
最后提醒一点,在达到减肥目标前,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虽说肥胖受孕几率较低,但并非一点机会也没有,加上肥胖容易使避孕失败,意外怀孕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青春少女,羞涩红润;成熟女性,气质高雅;都离不开每月一次的正常“月信”。健康的育龄妇女,卵巢不断发生着周期性的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同时伴随着女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调控着子宫内膜随之发生增生、脱落和修复的周期性改变。子宫内膜脱落时会出血并自阴道流出,这便是“月经”,因每月一次按时报到,所以又称之为“月信”。经血中除血液外还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炎性细胞、宫颈黏液和阴道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一般持续3~7天,失血量在50毫升左右,经血颜色呈暗红色。
“医生,我月经好几个月才来一次,量少色黑”心烦气躁的少女由妈妈带着来看病……
“医生,我人流后好几个月了,月月经血发黑,痛经还很严重”年轻的姑娘由男朋友陪同……
“医生,你看我内裤上这些黑黑的东西是血吗?”刚怀孕不久少妇一脸忧郁……
“医生,我上环后月经时间拖得很长,十来天不完,颜色也黑黑的”一位女性如是说……
“医生,我月经漓漓拉拉一个多月了,颜色黑黑的”面色蜡黄、一身疲惫的职场女士走进诊室……
看来,肥胖不仅仅是身材的“杀手”,对生育的杀伤力也不小。可能你还不知道吧,对此美国科学家早就敲响了警钟:肥胖是怀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不逊于吸烟与喝酒。
胖女较难怀孕 ● ● ● ●
荷兰一位叫作施特格的专家调查了3000多名育龄女性,发现怀孕几率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当体重指数大于29时,怀孕几率可减少4%;体重指数在35和40之间,怀孕的可能性比体重指数在21和29之间的同龄者减少26%~43%。
丹麦研究人员对7600对夫妇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结论:双方都肥胖的夫妻,等待1年以上才怀孕的几率要比正常体重夫妻高3倍;即使体重超标还未达到肥胖的程度,等上1年才受孕的几率也要比体重正常夫妻高出1.4倍之多。
施特格的解释是:肥胖可导致女性停止排卵;即使侥幸排卵,孕育成为健康胚胎的可能性也较小,因为细胞发育的方式被打乱了,分裂和增长的速度变得很缓慢。因此,他提出的恢复生育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瘦身,只要减去5~10公斤体重,就会恢复正常排卵。
胖女孕期危险多 ● ● ● ●
孕期并发症风险高
即使侥幸受孕,孕期也会变得多灾多难,发生高血压、子痫症、糖尿病、血管栓塞等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大幅度升高。原因在于孕前肥胖可导致孕期体重超标,甚至可延续到产后相当长的时间。
先天缺陷发生率高
美国畸形学会的研究显示,孕前体重指数大于30的女性,生下先天缺陷儿的危险性显著大于体重正常者,特别是一种称为脊柱裂的神经管畸形胎儿可增加2~6倍,即使服用足量预防剂量的叶酸也难以抵消这种危险。其他先天缺陷还有心脏间隔缺损、主动脉或肺动脉等大血管异位、阴茎短小、巨结肠等。
死胎可能性增加
最新研究认为孕前超重还可增加孕末期胎死腹中的可能性。症结在于肥胖者易伴有高血脂症,而高血脂症会使体内的过氧化酶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凝集,最后使得胎盘功能丧失而断绝胎儿的氧气与养分来源所致。
增加分娩难度
如产程延长,难产、过期产,或增加剖腹产的概率以及并发症,如剖腹产过程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术后感染机率上升等。研究资料提示,孕前肥胖的准妈妈会将更多的能量转移到胎儿身上,造成胎儿过大而致孕期明显延长(超过42周) 且不能自然分娩者为体重正常者的3~4倍。
殃及你的下一代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报告,肥胖女性生下的女儿在长大后会潜藏较多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及生育方面的障碍;所生儿子的精子浓度较低,可移动的精子数量也较少,可累及成年后的生育力。与孕前超重有关的雌激素损害了男胎生殖器的正常发育是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孕前肥胖可能推迟产后乳汁分泌,缩短母乳喂养期,给你的产后喂养蒙上阴影。
想怀孕最好先减肥 ● ● ● ●
肥胖之弊端如此之多,每一个育龄女性打算要孩子前,都应该致力于打造一个比较适中的体重指数。
何谓体重指数呢? 此乃日本专家确立的一种评估肥胖以及肥胖程度的方法,比其他评估肥胖的方法(如身高法)更接近于真实,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
估算公式是: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所得指数在18~25之间为标准体重,生殖能力旺盛,最宜于怀孕。如果体重指数高于25,表示你太胖了,低于18又太瘦了,皆不容易怀孕。
另外,腰围及体脂也可用来作为肥胖的评估标准。如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或腰围不大,但体脂大于30%,尽管体重正常,也应算作肥胖一族。
假如你已成为“肥胖一族”的成员,千万别忙着怀孕,应着手将肥胖问题解决了再说。
搞清肥胖的原因
一般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症状性肥胖两大类,前一类又分为体质性肥胖与获得性肥胖。
体质性肥胖指的是孩提时代营养过剩,引起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又称为幼年型肥胖,可持续终生。
获得性肥胖则指成年期因为吃得过多或疏于运动而引起的肥胖,特点是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并未增加,仅表现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营养过剩为其主因,所以称为成年型肥胖。
至于后一类症状性肥胖往往祸起某些疾病,尤其是内分泌器官病变,如甲减症(甲状腺病变)、糖尿病(胰腺病变)、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以及垂体病变等。
针对性地采取瘦身措施
以症状性肥胖为例,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疾病当为关键,疾病治愈之日就是体重恢复正常之时。
至于单纯性肥胖,则须从调整生活方式着手,做好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两门“功课”。
注意,瘦身不单是减轻体重,还需要减少腰围及体脂,故要从饮食及运动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每月减少体重不宜超过1公斤。
就饮食控制而言,重点在于调整食谱,在坚持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三餐膳食的安排原则是低脂肪(少吃肥肉、内脏、坚果类),适宜优质蛋白(如鱼、鸡蛋、豆制品、鸡肉、牛奶),低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所提供的热能分别为60%~65%、15%~20%与25%)。同时把握住以下几个小技巧:
◇ 每餐进食量不要过饱,七八成即可。
◇ 细嚼慢咽,以延长进食时间,忌暴饮暴食。
◇ 尽量用小餐具进食,增加满足感。
◇ 少量多餐,减少饥饿感。
◇ 适当补充烟酸、核黄素以及吡哆醇 (维生素 B6)等维生素类营养素,促进脂质代谢。
运动方面,以中等或低强度有氧运动为宜,如快步走、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游泳等,一般锻炼30分钟即可耗能100~200千卡。记住,运动要量力而行,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时要注意安全,选择活动方式一般从小运动量开始,每日30分钟,适应后逐步增加到30~60分钟。
最后提醒一点,在达到减肥目标前,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虽说肥胖受孕几率较低,但并非一点机会也没有,加上肥胖容易使避孕失败,意外怀孕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青春少女,羞涩红润;成熟女性,气质高雅;都离不开每月一次的正常“月信”。健康的育龄妇女,卵巢不断发生着周期性的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同时伴随着女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调控着子宫内膜随之发生增生、脱落和修复的周期性改变。子宫内膜脱落时会出血并自阴道流出,这便是“月经”,因每月一次按时报到,所以又称之为“月信”。经血中除血液外还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炎性细胞、宫颈黏液和阴道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一般持续3~7天,失血量在50毫升左右,经血颜色呈暗红色。
“医生,我月经好几个月才来一次,量少色黑”心烦气躁的少女由妈妈带着来看病……
“医生,我人流后好几个月了,月月经血发黑,痛经还很严重”年轻的姑娘由男朋友陪同……
“医生,你看我内裤上这些黑黑的东西是血吗?”刚怀孕不久少妇一脸忧郁……
“医生,我上环后月经时间拖得很长,十来天不完,颜色也黑黑的”一位女性如是说……
“医生,我月经漓漓拉拉一个多月了,颜色黑黑的”面色蜡黄、一身疲惫的职场女士走进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