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目标,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与生态发展理念。新时期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给我们带来了警示,要从生态危机的影响进行反思,认识到严峻环境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只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让人民享有美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为促进民族的永续发展而夯实基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建设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就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建设,而是要提升环保与节约意识,加大知识宣传,让美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1.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不管是哪个国家,城市的人口集中度都高于乡镇,而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范围也是城市,它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也更加强烈。因为城市的包容性较大,涉及到基础建设、景观建设、工业发展等众多产業,给城市的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河流水文降水、气温、渗漏等自然因素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也让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显著差异。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高度发达,每天24小时都发生着大量的物质流动与产品转化,城市环境的污染性质也从以往单一的生活性污染转变成交通污染、工业污染、商业污染等多样性污染。而污染源的变化造成了环境问题的叠加,加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城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人口集中的问题,城市交通拥挤、工业“三废”等有害物质的差生,给城市的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要应对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改善挑战,各部门都要坚持生活污染治理与工业污染治理协同并进的原则,将综合环境整治朝着污染防治与生态补偿并重的方向转变。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有效提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2.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我国针对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各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水环境破坏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例如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混入等,极大地提升了净化水资源的成本,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大气污染。该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城市植物、土壤、建筑都会带来腐蚀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厂数量在急剧下降,工业生产企业逐渐远离城市经济发展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大气环境作出了改善。并且低碳节能型资源利用理念的提出,也给工业生产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年度大气指标不佳,
三是噪声污染。每个城市都会发生噪声污染,并且所指定的噪声污染标准有所差异。噪声污染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极大的,而产生噪声污染的因素也较多,如城市建设施工、车辆噪声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破坏。长此以往,居民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不良影响,生产生活质量也会降低。
3.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坚持两线管控
要让城市走向生态文明良好型、环境资源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安全生产底线。要严格划分必须实施保护政策的自然区域,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范围。因为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没有替代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保护。而坚持生态区域的划分和保护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理念,才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高速发展现象。各地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商用开发,科学控制新城发展规模,确保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尽量规避因城市规模扩大而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3.2调整产业结构
要推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以多元化的生产方式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根据生态资源的分布特征,加大对林下经济、园林经济、文化服务产品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工业生产,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节能资源的利用,产业结构由高能耗专项减量化,促进经济结构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体系的方向发展,减少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规模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转移城市提供条件。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即寻求经济、环境、生活之间的平衡,做好生态规划调研,让企业、居民与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共存。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维持生态平衡,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3重视基础建设
要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就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为生态修复提供保障。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避免各种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加强对环境的监控与管理,优化投资运营环境,让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依靠规划先行,结合城市的功能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分布结构,以超前的严管编制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完善环保监测系统建设,有利于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提升生态产业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扩大新型产业辐射范围。加强环保部门对地方自然环境的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向市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升公众环境保护的重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狠抓薄弱环节,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重点,特别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加强执法监督,做好区域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参考文献:
[1]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 赵陆萍. 节能与环保. 2019(12).
[2]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形势研判、归因与应对策略[J]. 王帆宇. 生态经济. 2016(03).
[3]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 张翠翠.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7).
(作者单位: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吉木萨尔县分局)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只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让人民享有美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为促进民族的永续发展而夯实基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建设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就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建设,而是要提升环保与节约意识,加大知识宣传,让美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1.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不管是哪个国家,城市的人口集中度都高于乡镇,而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范围也是城市,它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也更加强烈。因为城市的包容性较大,涉及到基础建设、景观建设、工业发展等众多产業,给城市的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河流水文降水、气温、渗漏等自然因素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也让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显著差异。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高度发达,每天24小时都发生着大量的物质流动与产品转化,城市环境的污染性质也从以往单一的生活性污染转变成交通污染、工业污染、商业污染等多样性污染。而污染源的变化造成了环境问题的叠加,加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城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人口集中的问题,城市交通拥挤、工业“三废”等有害物质的差生,给城市的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要应对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改善挑战,各部门都要坚持生活污染治理与工业污染治理协同并进的原则,将综合环境整治朝着污染防治与生态补偿并重的方向转变。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有效提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2.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我国针对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各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水环境破坏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例如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混入等,极大地提升了净化水资源的成本,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大气污染。该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城市植物、土壤、建筑都会带来腐蚀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厂数量在急剧下降,工业生产企业逐渐远离城市经济发展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大气环境作出了改善。并且低碳节能型资源利用理念的提出,也给工业生产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年度大气指标不佳,
三是噪声污染。每个城市都会发生噪声污染,并且所指定的噪声污染标准有所差异。噪声污染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极大的,而产生噪声污染的因素也较多,如城市建设施工、车辆噪声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破坏。长此以往,居民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不良影响,生产生活质量也会降低。
3.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坚持两线管控
要让城市走向生态文明良好型、环境资源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安全生产底线。要严格划分必须实施保护政策的自然区域,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范围。因为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没有替代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保护。而坚持生态区域的划分和保护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理念,才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高速发展现象。各地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商用开发,科学控制新城发展规模,确保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尽量规避因城市规模扩大而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3.2调整产业结构
要推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以多元化的生产方式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根据生态资源的分布特征,加大对林下经济、园林经济、文化服务产品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工业生产,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节能资源的利用,产业结构由高能耗专项减量化,促进经济结构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体系的方向发展,减少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规模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转移城市提供条件。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即寻求经济、环境、生活之间的平衡,做好生态规划调研,让企业、居民与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共存。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维持生态平衡,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3重视基础建设
要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就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为生态修复提供保障。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避免各种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加强对环境的监控与管理,优化投资运营环境,让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依靠规划先行,结合城市的功能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分布结构,以超前的严管编制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完善环保监测系统建设,有利于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提升生态产业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扩大新型产业辐射范围。加强环保部门对地方自然环境的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向市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升公众环境保护的重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狠抓薄弱环节,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重点,特别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加强执法监督,做好区域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参考文献:
[1]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 赵陆萍. 节能与环保. 2019(12).
[2]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形势研判、归因与应对策略[J]. 王帆宇. 生态经济. 2016(03).
[3]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 张翠翠.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7).
(作者单位: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吉木萨尔县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