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吾夏尔·巴合提:“新疆推销员”
吾夏尔·巴合提,新疆乌鲁木齐人,哈萨克族,今年25岁。6年前,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使他从新疆来到了广州,从此他也成为了身边人了解新疆的“百科全书”。
当初之所以选择广州,吾夏尔·巴合提有着自己的想法。从他新潮的发型和前卫的穿着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打小就很爱“臭美”的人。只不过他的“臭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大学期间,吾夏尔·巴合提一边上学,一边在广州的多个服装店打工。平日里在店里“打货”、算账,为客人搭配各类衣着,聊聊新疆的趣事,他单纯地享受着这样的状态,对于毕业之后的去向依然没有太明确的规划。
而生活轨迹的延伸方向却往往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
“你这么热爱服装,有没有想过自己设计一款呢?”店长偶然的一句话让吾夏尔·巴合提心中好似有个小火苗被点燃,那些只因热爱而不断付出的年少时光已经随着日积月累逐渐孕育出了一个创业梦想。
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但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大学专业课的美术功底使吾夏尔·巴合提在自学服装设计时显得轻车熟路。
毕业第一年他选择留在广州,为不同的服装店设计服装。做着自己热爱的事还能赚钱,吾夏尔·巴合提觉得最快乐的生活方式莫过于此。
但是快乐从来就不是生活的常态。广州服装产业发达,产业链完整,仅服装设计这一环节的人才就不计其数。“你能想到的款型和样式,别人早就想到了。”那段时间,吾夏尔·巴合提有些气馁,不知如何突围。身边的朋友们看见这位曾经阳光又乐观的新疆小伙子变得郁郁寡欢,决定拉他一把。
在新疆,青山碧水颠覆了朋友们对新疆原有的想象,大漠戈壁荡涤着他们的胸怀,呼吸着久违的干燥空气,吾夏尔·巴合提感觉浑身舒畅。
与此同时,吾夏尔·巴合提还发现,这些内地朋友对新疆的民族服饰有着很大的兴趣,无论是围巾、领带,还是衣服、裤子,都有着让他们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反应。
对,就是把时尚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回到广州,吾夏尔·巴合提如获至宝般地迅速投入到设计当中。
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却不易被发现。
两款带有民族风格花纹的衬衫用一个月设计完成,在样品经过商家认可后,批量投入生产,市场反响良好,为吾夏尔·巴合提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
首次“突围成功”,吾夏尔·巴合提信心倍增,他一边研究新疆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一边继续以“民族风”的设计特色打开市场。
如此一年,如今的吾夏尔·巴合提已经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具有民族元素的服装是他们的主打,从设计到销售全都是他们一条龙负责。
吾夏尔·巴合提笑着说:“经过这些年在内地的生活,我发现我的梦想也在不断地成长。梦想不能仅仅围绕自身,我现在希望以服装为载体,成为一个在内地的‘新疆推销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家乡。”
艾力·吐热克:拥抱现代文明
艾力·吐热克,成了在北京工作的维吾尔族人的骄傲。他博士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正在领导着一群从国外归来的博士、博士后,为这个国资委旗下的世界500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8月18日,他回到家乡——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看望父母。当晚阿瓦提县一名副县长请他吃饭,席间聊起当地的孩子。艾力·吐热克感到很揪心:不论哪个民族,都需要不断地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去拥抱现代文明,适应现代生活,否则只能越来越落后。
1997年,艾力·吐热克考入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毕业后继续在该校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上学期间,他和其他同学一道参与了中科院主持的一项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研究课题,走遍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中的某些有益真菌,可抑制小麦等农作物的土传病害……关键是菌株的类型数以万计,你首先得搞清楚哪些菌株是有价值的。”他尽可能地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所从事的科学研究。
为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所从事的专业,他介绍了自己在读博士期间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有害微生物的单一细胞个体不会导致病害,只有当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进行交流、聚合,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形成的群体才会发生病害。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感应”。如果能通过研究有害细菌发出的信号类型,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个好的基因,将其克隆到有害细菌体内,就能破坏有害细菌信号分子,使其无法交流,自然也就形不成群体感应。
读博士期间,艾力·吐热克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的研究是“降解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这个方向的研究不仅在国内是最前沿的,即便在国外也只有屈指可数的研究机构在开展工作。而艾力·吐热克是目前唯一进入该领域的维吾尔族科研人员。
艾力·吐热克真正开始学汉语是从初中开始的,而学英语则是从高中开始的。现在,他不但汉语说得毫无障碍,而且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常常令英美国家的同行感到惊诧。
他说:“语言,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不向其他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学习是绝对不行的。我想告诉家乡的孩子们:一定要学好汉语和英语,一定要积极努力才能为自己争光,为民族争光,为家乡争光。”
帕尔哈提·迪里夏提:用相声传播新疆文化
帕尔哈提·迪里夏提,一个在北京打拼的维吾尔族小伙。他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90后维吾尔族相声演员。他期待用自己诙谐幽默的相声表演,传播新疆现代文化,使内地人更加了解和熟悉新疆。
帕尔哈提·迪里夏提供职于北京中新起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说,为了更好地学相声,首先还得生活着,需要一个暂时的安身立命的场所。
帕尔哈提·迪里夏提上学时一直是文艺骨干,时不时地做做主持人。在阿瓦提县第二中学读高中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上了相声舞台:一次文艺晚会,他的同班同学吉鹏原本计划和搭档一起说相声,谁知那搭档在晚会前夕突然生病了。吉鹏思来想去,想到了汉语表达流利、幽默风趣的帕尔哈提·迪里夏提。尽管是临时救场,帕尔哈提·迪里夏提还是从相声机敏的对白、暗藏笑料的插科打诨和一个个巧妙设置的“包袱”中,发现了汉语独特的表现力和富有魅力的节奏感,以及能让人心领神会的语境。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相声。
从此,他声名鹊起,几乎红遍了整个阿克苏。2009年,帕尔哈提·迪里夏提和吉鹏同时考上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两位好朋友想尽各种办法,师从“新疆名嘴”郭胜老师。之后他还得到丁广泉、邢迪海等多位名师的指点。
至今,这两位好朋友相继表演了《吹牛》、《我要搞对象》、《外地人看新疆》等一系列相声节目。“我们在相声里增加了很多新疆土话,比如维吾尔族老大爷是怎么说汉语的,还有四川人、河南人、台湾人都有哪些生活习惯等等。”帕尔哈提·迪里夏提说。201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说相声的能力,帕尔哈·迪里夏提独自来到北京。最初他夜里借宿在朋友家里,白天到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听著名相声演员讲课,听课的除了他之外全是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课余时间,帕尔哈提·迪里夏提“缠”着相声老师讨教说好相声的“真经”。老师们对这个来自新疆的“相声迷”不吝赐教,他们肯定了他说相声的热情,同时也指出他说相声时“发音不够有味儿,眼神有点僵硬”等不足之处。通过名师点拨,帕尔哈提·迪里夏提进步得很快。
平时,他还到德云社、广铭阁等北京相声演员经常表演的场所听相声,去细细揣摩大师们炉火纯青的表演,享受相声艺术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