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蛇俑形象生动
在中华文化中,蛇是一种很重要的远古图腾标记。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起源于女娲与伏羲的结合,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有载“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女娲与伏羲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而伏羲与女娲最早的形象便是人首蛇身。在扬州博物馆中,就有一件木雕双人首蛇身俑。其出土于寻阳公主墓中,其通高23.8厘米,两端为人首,两颈相交后,人首分别望向左右。人首头戴风帽、双目垂闭、表情安详。同时,木俑的身体部分,犹如交缠在一起的蛇一般,呈圈状竖立。蛇身下,还有木制的托架,确保木俑站立的姿态。整件木俑呈现出既简洁大方,又深邃肃穆的随葬品典型风格。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首蛇身交缠一起的形象,描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
除了木蛇俑外,在许多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陶制的蛇俑,这充分说明了当时蛇所具备的图腾含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中,就有唐代彩绘陶十二生肖陶俑,蛇首人身,着交领阔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还有一件宋代红陶人首蛇身俑,人首呈女子形象,面颊丰圆、神情祥和,脑后长发垂披,身躯呈蛇状,蛇尾盘绕两圈为座。
蛇纹种类千变万化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有两件与蛇有关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春秋早期的四蛇饰甗,这件青铜器肩四角各饰以盘蛇,蛇上颈昂起,双眼凸于头顶处,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纹,鬲腹饰蛇纹,四条盘蛇身上饰鳞纹。另外一件则是铜蛇纽“白水弋丞”印。蛇钮是古印钮名,因印章的鼻作蛇形而得名。
从模仿蛇的写实图案到抽象、简化的几何纹样,我们从许多文物上可以这个规律。像云雷纹、S纹、菱回纹、波状纹、曲折纹、叶脉纹、三角纹、编织纹、篦点纹、圈点纹、方格纹等11种纹样,分别是由蛇身盘曲形状的简化、蛇身扭曲简化、蛇身花纹图案化、蛇身爬行状态、蛇脊骨形状模拟、蛇身斑纹或蛇皮鳞纹的简化等。像春秋早期就出现的盘蛇纹镜中,铜镜纹饰自内向外采用同心圆式设计,蛇钮外双绳纹内环置一周弦纹高台,高台上阴铸十条S形虺龙纹。主纹饰为环饰的四只独角兽及四虎纹,其外一周锯齿纹及一周贝壳纹,平素缘。铜镜纹饰颇具象征意义,盘蛇钮似乎为某部落之图腾,实属首次现身拍场,极为少见。状态完好。
在2008年就出现过一件青铜器——镶嵌蟠蛇纹扁壶,器物为小口短颈,扁圆形宽腹,长方圈足,肩两侧以兽首衔环为耳。腹部有四道横栏和交错的直条栏组成的长方格,每格皆饰以极细的蟠蛇纹,有层叠的羽翅突起。颈部的三角形内、腹部隔栏均镶嵌以红铜。纹饰的制作也采用了印模的技术,因而纹饰精细而制作又比较便捷。这类形式的扁壶是战国时期新出现的盛酒器,山西、河南等地有一些发现,如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曾出土过类似的器物。
在画家的笔下,蛇的种类也是千变万化。吴冠中、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都画过蛇。徐悲鸿曾经画过一幅著名的《雄狮捕蛇图》,以水墨淡彩画一狮凝视自岩中窜出的蛇。本来对不熟悉狮子真实形象的中国人来说,狮子出现的平面造型,多属装饰图案或宗教神话故事一类,在类似自然主义作风的绘画,狮子出现的机会还远较老虎为少。由于显示的刺激,近代中国绘画出现狮子的题材既多,也多属自然形象,而且多具有象征意义,像徐悲鸿这幅《狮蛇图》,全图以类似写生的笔法,描绘一头雄狮匍匐草间,怒目圆睁,弓身俯前,双爪之中紧抓一条毒蛇,双方凝视,斗智斗勇。徐悲鸿画狮多采用西画法,与传统的狮子形象有所不同,虽用国画简练笔墨,但其气质仍为西式,极其传神,反映了融汇东西方艺术的大家风格。有专家分析说,徐悲鸿把中国人比喻是一只雄狮,激励人们抗日斗志。
不同组合各有含义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四象”的说法,即东方苍龙象、北方龟蛇象、西方白虎象和南方朱雀象。而玄武是“四象”中唯一两种动物合一的形象。造型就是一条蛇紧缠一只乌龟,蛇的头耸立着,乌龟的脑袋则向后望着。在宋代的符咒背七星玄武花钱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对于人们玄武的理解。
立体造型的玄武文物中,铜玄武砚滴最为著名。砚滴制作精美、考究,形象逼真、写实一蛇伏于龟背状。龟前腿微曲,后退向后直蹬,其颈前伸,头昂立,双眼圆睁,口有一小孔,衔一耳杯,龟身均阴刻纹饰。背甲中央部位竖有一中空短管,短管外盘踞一条灵蛇,似爬行状,生动自然。龟体中空,水可由中部圆管注入,注满水后用拇指封住圆管,无论如何倾斜,水都无法从龟口处滴出。而当拇指移开后,稍作倾斜,水即可经龟颈从龟口的小孔滴出,以此来控制水的流量。到了明清时期,玉雕中表现玄武的形象也不胜枚举,特别是像手把件、鼻烟壶等日常使用品中,都可以看到。在2006年的拍卖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件白玉蛇盘鼋荷叶摆件,成交价为30.8万元。玉鼋昂头引颈,头部推磨十字形凹槽作饰,斜披法琢鼋眼,粗阴刻线琢嘴,舌尖微露,鼋背隆起,壳以阴线作回纹边两周,中心用几何纹作饰,四足爬状,肌肉丰满有力,尾细长笔直。一条光素无饰的巨蛇盘伏鼋背,蛇张嘴,圆凸眼,颈成“之”形,吻似鼋头,蛇尾弯曲。蛇鼋相缠相迭爬行在翻卷的荷叶上,动姿憨拙有趣,沁色荷叶覆于鼋背,荷花含苞欲放,荷梗挺拔有力。整器雄浑大气,构思巧妙,题材独特,刀工得法豁达老到,为元代玉琢难得一见的佳作。
官窑瓷器中的蛇纹十分罕见,但也可以看到,比如清代道光时期的青花九蛇图荸荠瓶。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中国瓷器出口到海外的时候,当地人往往喜欢在瓷器上镶嵌金属装饰,像一件清嘉庆·仿官窑釉贯耳方壶,上面就嵌有法兰西鎏金铜双蛇耳,这无疑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最终的成交价为50.4万港元。
在当代玉雕中,邱启敬对竹的刻划,是非常写实的。一段竹节,上面被剥去一小片竹皮,露出平滑、润泽的竹芯,而在被折断的关节处,也仔细雕刻出断面的剥损和孔隙,甚至连竹节内部的隔膜,也极力塑造。但在翠青蛇的塑造上,就是写意,完全抛弃对蛇鳞以及头部的细致刻划,只是强调此蛇的幼小、乖觉、与平滑弯曲的姿态。翠青蛇是一种非常温驯的小蛇,从不攻击人类,是宠物蛇的一种。以此蛇攀爬在竹节之上,作为纸镇,倒是别有意趣。
在中华文化中,蛇是一种很重要的远古图腾标记。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起源于女娲与伏羲的结合,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有载“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女娲与伏羲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而伏羲与女娲最早的形象便是人首蛇身。在扬州博物馆中,就有一件木雕双人首蛇身俑。其出土于寻阳公主墓中,其通高23.8厘米,两端为人首,两颈相交后,人首分别望向左右。人首头戴风帽、双目垂闭、表情安详。同时,木俑的身体部分,犹如交缠在一起的蛇一般,呈圈状竖立。蛇身下,还有木制的托架,确保木俑站立的姿态。整件木俑呈现出既简洁大方,又深邃肃穆的随葬品典型风格。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首蛇身交缠一起的形象,描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
除了木蛇俑外,在许多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陶制的蛇俑,这充分说明了当时蛇所具备的图腾含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中,就有唐代彩绘陶十二生肖陶俑,蛇首人身,着交领阔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还有一件宋代红陶人首蛇身俑,人首呈女子形象,面颊丰圆、神情祥和,脑后长发垂披,身躯呈蛇状,蛇尾盘绕两圈为座。
蛇纹种类千变万化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有两件与蛇有关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春秋早期的四蛇饰甗,这件青铜器肩四角各饰以盘蛇,蛇上颈昂起,双眼凸于头顶处,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纹,鬲腹饰蛇纹,四条盘蛇身上饰鳞纹。另外一件则是铜蛇纽“白水弋丞”印。蛇钮是古印钮名,因印章的鼻作蛇形而得名。
从模仿蛇的写实图案到抽象、简化的几何纹样,我们从许多文物上可以这个规律。像云雷纹、S纹、菱回纹、波状纹、曲折纹、叶脉纹、三角纹、编织纹、篦点纹、圈点纹、方格纹等11种纹样,分别是由蛇身盘曲形状的简化、蛇身扭曲简化、蛇身花纹图案化、蛇身爬行状态、蛇脊骨形状模拟、蛇身斑纹或蛇皮鳞纹的简化等。像春秋早期就出现的盘蛇纹镜中,铜镜纹饰自内向外采用同心圆式设计,蛇钮外双绳纹内环置一周弦纹高台,高台上阴铸十条S形虺龙纹。主纹饰为环饰的四只独角兽及四虎纹,其外一周锯齿纹及一周贝壳纹,平素缘。铜镜纹饰颇具象征意义,盘蛇钮似乎为某部落之图腾,实属首次现身拍场,极为少见。状态完好。
在2008年就出现过一件青铜器——镶嵌蟠蛇纹扁壶,器物为小口短颈,扁圆形宽腹,长方圈足,肩两侧以兽首衔环为耳。腹部有四道横栏和交错的直条栏组成的长方格,每格皆饰以极细的蟠蛇纹,有层叠的羽翅突起。颈部的三角形内、腹部隔栏均镶嵌以红铜。纹饰的制作也采用了印模的技术,因而纹饰精细而制作又比较便捷。这类形式的扁壶是战国时期新出现的盛酒器,山西、河南等地有一些发现,如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曾出土过类似的器物。
在画家的笔下,蛇的种类也是千变万化。吴冠中、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都画过蛇。徐悲鸿曾经画过一幅著名的《雄狮捕蛇图》,以水墨淡彩画一狮凝视自岩中窜出的蛇。本来对不熟悉狮子真实形象的中国人来说,狮子出现的平面造型,多属装饰图案或宗教神话故事一类,在类似自然主义作风的绘画,狮子出现的机会还远较老虎为少。由于显示的刺激,近代中国绘画出现狮子的题材既多,也多属自然形象,而且多具有象征意义,像徐悲鸿这幅《狮蛇图》,全图以类似写生的笔法,描绘一头雄狮匍匐草间,怒目圆睁,弓身俯前,双爪之中紧抓一条毒蛇,双方凝视,斗智斗勇。徐悲鸿画狮多采用西画法,与传统的狮子形象有所不同,虽用国画简练笔墨,但其气质仍为西式,极其传神,反映了融汇东西方艺术的大家风格。有专家分析说,徐悲鸿把中国人比喻是一只雄狮,激励人们抗日斗志。
不同组合各有含义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四象”的说法,即东方苍龙象、北方龟蛇象、西方白虎象和南方朱雀象。而玄武是“四象”中唯一两种动物合一的形象。造型就是一条蛇紧缠一只乌龟,蛇的头耸立着,乌龟的脑袋则向后望着。在宋代的符咒背七星玄武花钱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对于人们玄武的理解。
立体造型的玄武文物中,铜玄武砚滴最为著名。砚滴制作精美、考究,形象逼真、写实一蛇伏于龟背状。龟前腿微曲,后退向后直蹬,其颈前伸,头昂立,双眼圆睁,口有一小孔,衔一耳杯,龟身均阴刻纹饰。背甲中央部位竖有一中空短管,短管外盘踞一条灵蛇,似爬行状,生动自然。龟体中空,水可由中部圆管注入,注满水后用拇指封住圆管,无论如何倾斜,水都无法从龟口处滴出。而当拇指移开后,稍作倾斜,水即可经龟颈从龟口的小孔滴出,以此来控制水的流量。到了明清时期,玉雕中表现玄武的形象也不胜枚举,特别是像手把件、鼻烟壶等日常使用品中,都可以看到。在2006年的拍卖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件白玉蛇盘鼋荷叶摆件,成交价为30.8万元。玉鼋昂头引颈,头部推磨十字形凹槽作饰,斜披法琢鼋眼,粗阴刻线琢嘴,舌尖微露,鼋背隆起,壳以阴线作回纹边两周,中心用几何纹作饰,四足爬状,肌肉丰满有力,尾细长笔直。一条光素无饰的巨蛇盘伏鼋背,蛇张嘴,圆凸眼,颈成“之”形,吻似鼋头,蛇尾弯曲。蛇鼋相缠相迭爬行在翻卷的荷叶上,动姿憨拙有趣,沁色荷叶覆于鼋背,荷花含苞欲放,荷梗挺拔有力。整器雄浑大气,构思巧妙,题材独特,刀工得法豁达老到,为元代玉琢难得一见的佳作。
官窑瓷器中的蛇纹十分罕见,但也可以看到,比如清代道光时期的青花九蛇图荸荠瓶。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中国瓷器出口到海外的时候,当地人往往喜欢在瓷器上镶嵌金属装饰,像一件清嘉庆·仿官窑釉贯耳方壶,上面就嵌有法兰西鎏金铜双蛇耳,这无疑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最终的成交价为50.4万港元。
在当代玉雕中,邱启敬对竹的刻划,是非常写实的。一段竹节,上面被剥去一小片竹皮,露出平滑、润泽的竹芯,而在被折断的关节处,也仔细雕刻出断面的剥损和孔隙,甚至连竹节内部的隔膜,也极力塑造。但在翠青蛇的塑造上,就是写意,完全抛弃对蛇鳞以及头部的细致刻划,只是强调此蛇的幼小、乖觉、与平滑弯曲的姿态。翠青蛇是一种非常温驯的小蛇,从不攻击人类,是宠物蛇的一种。以此蛇攀爬在竹节之上,作为纸镇,倒是别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