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洼油田属特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方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蒸汽驱井组伴生气中硫化氢含量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作业安全。2011年以来,开展了硫化氢生成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硫化氢井筒消除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保障了含硫井生产安全。
关键词:硫化氢 生成机理 井筒消除
引言
小洼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中央隆起的南部倾没带北端,为三面被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开发目的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下第三系沙三段、东三段和东二段。1990年投入开发,以蒸汽吞吐及局部蒸汽驱方式开发。
随着沙三、东三蒸汽驱开发的深入,蒸汽驱井组伴生气中硫化氢气体逐渐增多。截止2013年底含硫化氢油井84口,超标76口,单井硫化氢最高含量12.6×104mg/m3。
针对硫化氢含量高危害大、治理难度大、脱硫设备负荷增加等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开展硫化氢井筒消除技术研究与试验,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小洼油田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脱硫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脱硫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
2.1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通常适用于低含硫气体的处理,特别是用于气体精细脱硫,脱硫效率较高,需间歇再生或更换,其硫容量相对较低,脱硫剂大多不能再生,需要废弃,大部分干法脱硫工艺由于需要更换脱硫剂而不能连续操作,如锰矿法、氧化锌法等,脱硫剂均不能再生,脱硫饱和后要废弃,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给会增加脱硫成本。
2.2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主要根据硫化氢能充分溶解在水中的特性,以稀碱液或强氧化性溶液与硫化氢反应形成化合物,是传质与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
湿法工艺主要包括碱式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等。有机碱类是开发中最常用的除硫剂,常以含胺类的有机物为主。胺是比氢氧根离子或乙氧基离子较弱的碱,但比醇,醚,酯要强的多,它们是比水强的碱;它们与无机酸的水溶液反应很易变为胺的盐,氢氧根离子又很容易把胺盐变回游离胺。胺基之所以有碱性,是因为胺的氮原子上有一弧的电子,易于质子相结合:RNH2+H+ —— R - N+H3 。目前针对稠油开采中产生的次生H2S,比较常用的还是有机碱类脱除剂。
二、脱硫剂适应性评价
1.1技术性能
理想的热采环境下的脱硫剂应具有下列性能:一是同H2S的反應完全、迅速且不可逆;二是与原油能充分溶解;三是对注汽井油管、套管无腐蚀性;四是反应物不污染环境,不堵塞地层;五是货源充足,售价合理;六是注入工艺简单。
1.2注入方式选择
脱硫剂注入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油井出口加入脱除剂,这是常用办法,此时温度低于150℃,此温度下脱除剂中的有机物都能以稳定状态存在。另一种是注蒸汽时在蒸汽中加入脱硫剂,使其在井下与H2S反应,此过程是在地层里面完成,但由于水蒸汽温度较高(高达300℃)在此温度下,注入脱硫剂中的有机物易分解,脱硫效果不佳。所以应采用井口点滴时加入,有利于与硫化氢气体迅速反应以消除其危害。
1.3脱除剂效果评价
通过对国内石油行业常用的五种类型脱除剂在不同温度、时间、硫化氢浓度和PH值下进行评价,各个脱除剂的脱除效率依次为1#>2#>3#>4#,各个脱除剂的成分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1~4#脱除剂均属于有机碱类化合物,由于1#脱除剂中含有胺基较多,因此,其脱除效率相应较高。
三、现场试验与效果分析
洼16-12井为小洼油田的一口采油井,对应注汽井段为d3, 1384.4-1401.9m,15.4m/3层,日产液37.8,日产油1.5t。
药剂采用ETC-03硫化氢去除剂。注入方式采用泵注点滴进行。药剂用计量泵由加药箱从16-12井掺稀油管线入口加入,2014年11月28日开始每天注入药剂量为160L,然后每天对该井硫化氢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注入脱除剂量(初始160L,3天后减为80L以此类推)。所用施工设备主要为撬装加药设备一套;配电箱一台;色谱仪一套。注入流程见下图。
由检测结果显示,试验开展前的2014年11月14日至2014年11月27日该井硫化氢气体浓度在7000 mg/ m3左右,试验开始后经过检测硫化氢气体浓度始终保持在0 mg/ m3。
4、结束语
通过试验说明,改性硫化氢消除剂除氢效果非常好,解决了高含硫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降低了干式脱硫中药剂使用量,具备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硫化氢 生成机理 井筒消除
引言
小洼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中央隆起的南部倾没带北端,为三面被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开发目的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下第三系沙三段、东三段和东二段。1990年投入开发,以蒸汽吞吐及局部蒸汽驱方式开发。
随着沙三、东三蒸汽驱开发的深入,蒸汽驱井组伴生气中硫化氢气体逐渐增多。截止2013年底含硫化氢油井84口,超标76口,单井硫化氢最高含量12.6×104mg/m3。
针对硫化氢含量高危害大、治理难度大、脱硫设备负荷增加等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开展硫化氢井筒消除技术研究与试验,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小洼油田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脱硫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脱硫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
2.1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通常适用于低含硫气体的处理,特别是用于气体精细脱硫,脱硫效率较高,需间歇再生或更换,其硫容量相对较低,脱硫剂大多不能再生,需要废弃,大部分干法脱硫工艺由于需要更换脱硫剂而不能连续操作,如锰矿法、氧化锌法等,脱硫剂均不能再生,脱硫饱和后要废弃,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给会增加脱硫成本。
2.2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主要根据硫化氢能充分溶解在水中的特性,以稀碱液或强氧化性溶液与硫化氢反应形成化合物,是传质与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
湿法工艺主要包括碱式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等。有机碱类是开发中最常用的除硫剂,常以含胺类的有机物为主。胺是比氢氧根离子或乙氧基离子较弱的碱,但比醇,醚,酯要强的多,它们是比水强的碱;它们与无机酸的水溶液反应很易变为胺的盐,氢氧根离子又很容易把胺盐变回游离胺。胺基之所以有碱性,是因为胺的氮原子上有一弧的电子,易于质子相结合:RNH2+H+ —— R - N+H3 。目前针对稠油开采中产生的次生H2S,比较常用的还是有机碱类脱除剂。
二、脱硫剂适应性评价
1.1技术性能
理想的热采环境下的脱硫剂应具有下列性能:一是同H2S的反應完全、迅速且不可逆;二是与原油能充分溶解;三是对注汽井油管、套管无腐蚀性;四是反应物不污染环境,不堵塞地层;五是货源充足,售价合理;六是注入工艺简单。
1.2注入方式选择
脱硫剂注入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油井出口加入脱除剂,这是常用办法,此时温度低于150℃,此温度下脱除剂中的有机物都能以稳定状态存在。另一种是注蒸汽时在蒸汽中加入脱硫剂,使其在井下与H2S反应,此过程是在地层里面完成,但由于水蒸汽温度较高(高达300℃)在此温度下,注入脱硫剂中的有机物易分解,脱硫效果不佳。所以应采用井口点滴时加入,有利于与硫化氢气体迅速反应以消除其危害。
1.3脱除剂效果评价
通过对国内石油行业常用的五种类型脱除剂在不同温度、时间、硫化氢浓度和PH值下进行评价,各个脱除剂的脱除效率依次为1#>2#>3#>4#,各个脱除剂的成分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1~4#脱除剂均属于有机碱类化合物,由于1#脱除剂中含有胺基较多,因此,其脱除效率相应较高。
三、现场试验与效果分析
洼16-12井为小洼油田的一口采油井,对应注汽井段为d3, 1384.4-1401.9m,15.4m/3层,日产液37.8,日产油1.5t。
药剂采用ETC-03硫化氢去除剂。注入方式采用泵注点滴进行。药剂用计量泵由加药箱从16-12井掺稀油管线入口加入,2014年11月28日开始每天注入药剂量为160L,然后每天对该井硫化氢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注入脱除剂量(初始160L,3天后减为80L以此类推)。所用施工设备主要为撬装加药设备一套;配电箱一台;色谱仪一套。注入流程见下图。
由检测结果显示,试验开展前的2014年11月14日至2014年11月27日该井硫化氢气体浓度在7000 mg/ m3左右,试验开始后经过检测硫化氢气体浓度始终保持在0 mg/ m3。
4、结束语
通过试验说明,改性硫化氢消除剂除氢效果非常好,解决了高含硫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降低了干式脱硫中药剂使用量,具备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