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剪我的辫子,我要你的命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3月5日,武昌起义几个月后,南京临时政府就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各地,在接到命令的20日内,都要把百姓的辫子剪去。
   当时,山东的都督叫周自齐,他具体什么时间接到的命令不知道,但他起码没推诿,很快就派出人员,去全省各地落实剪辫子的命令。
   6月底,都督府特派劝导员彭忠豪、周振声,赶到了昌邑县城。
   两位劝导员工作很积极,并且他们可能并不认为劝导起来有什么困难,被满清权贵压榨了近300年,现在有了翻身得解放的机会,怎么也算是欢天喜地的事吧。
   7月1日(农历五月十七),昌邑县城逢大集,两位劝导员就在县衙门前搭台子,发表演讲,劝导当地人剪辫子。说完之后,为表示率先垂范之意,两个人让警察当场把前清武官许殿魁和县衙里几位胥吏的鞭子剪掉。
   当天下午,两位劝导员又去城区议事会,再次指挥警察,当场把地方士绅梁怀思、魏桂五的鞭子剪掉。
   武官、胥吏、士绅被带头了,其他原本就不愿拖辫子的人,也就纷纷主动将鞭子剪掉。
  形势一片大好。
   大好形势只维持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七时,昌邑县城城隍庙内钟声敲响,梁怀思、许殿魁、魏桂五等人,纠集起衙门胥吏及其他人等200多人,携带大刀、土枪、铁叉等武器,浩浩荡荡,沿街搜查剪辫子的人,搜出就地杀掉。
   彭忠豪、周振声逃跑,没跑了,被杀。最终杀掉了多少人,事后并没有准确统计,能够确认的、有名有姓的死者是27个,受伤的人更多。在昌邑县高等小学堂就学的14岁学童王凤,被一块肉一块肉地碎刀子割死。
   时间上推260多年,大清铁骑横扫江南之后,下了道命令,要求被统治地区的人民,在10日之内,必须把头发剃去,梳一个小辫子挂在脑袋后,“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命令一下,群情愤激,扬州、江阴、嘉定一带的百姓,群起抗争。血染中华史册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此上演。据记载,有上百万人,牺牲在这场抗争中。他们真的做到了为了不梳辫子,宁可不要脑袋。
   260多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为保留自己的辫子,就去砍人家的脑袋,最终自己的脑袋也与辫子一起掉下的事情。
   ——昌邑那些砍剪辫子人脑袋的人,迅即被抓,共有64人被处决。
   我在30年前,便读到过这件往事,当时觉得很搞笑,没怎么在意。
   后来在多种版本的辛亥革命史和民国类著作中读到,其中部分著作有很深刻的剖析,渐渐有些自己的思考,却没有就此写一篇文章的想法。
   今天上午,与一位朋友讨论起一些问题。譬如说,为什么叫不醒装睡的人?他明明醒了,听到了叫他的声音,他为什么不起床?明明看到了也知道了某些事情,为什么就是不承认,反而要把他看到听到的虚无化?
   又想起这个剪辫子的往事。
   一百多年前,昌邑街头那些暴力反抗剪辫子的人,并不完全是乌合之众,如士绅梁怀思、魏桂五,都是读過书的人,平时也不见得多么罪大恶极,反而在地方上颇有佳名。“扬州三日”“嘉定十屠”的往事,在晚清时被大肆宣传,他们没理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还要置先辈的鲜血于不顾,为保护头上的那根辫子而大开杀戒?
   因为这些人与扬州、嘉定的那些先辈不一样。这些人的辫子是从记事起就拖在脑袋上的,他们从小接受的教导,就是拖这根辫子天经地义。
   剪辫子是一件小事,一剪刀下去,一秒钟就可以完成。但剪辫子所代表的意义,则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
   这些士绅们的社会地位,胥吏们的日常收入,是由要求他们留辫子的大清朝廷带给他们的。留辫子,是大清朝廷的特色,与朝廷紧密捆绑。如果有朝一日不留辫子了,也就标志着带给他们社会地位和日常收入的那个权力消失了。那么,这些人已经靠那个权力取得的地位收入,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那个权力之下,他们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坐稳了现在的位置。那个权力一旦破碎,他们还能找到新的主人依附吗?他们没有把握,不确定性让他们恐惧。
   对一辈子靠依附那个权力获取利益、从没有机会进行多角度对比的人来说,此时所感受的恐惧,会强烈到完全覆盖他们的理智,最后产生疯狂的举动。
   辛亥革命,在他们够不着的层级,南京那个地方改天换日,他们最多私聊一会,不会有剧烈反应。而自家的辫子则是切切实实长在自家脑袋上,被下了剪刀,也就等于将他们获取收益的依附靠山挖除。他们要保下的并不是辫子,而是辫子所代表的他们已经坐稳了的那个什么什么地位。
   只要心中还有辫子在,这剪刀,就难下。
其他文献
Llano APU凭借CPU与GPU的完美融合,令PC芯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其支持DX11的独显核心,性能在当今处理器内置图形核心中没有对手。我们在上期AMD A6-3670K+A75融合平台与Intel Core i3-2120+Z68整合平台对比测试中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同时A6-3670K不锁倍频的设计更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不过,A6-3670K APU还有另一杀招,就是我们今天
期刊
最近,我在北方一个著名海滨旅游胜地,与一批作家编辑开了几天笔会。会上,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著名”,每有人发言,必被主持人热情地介绍为“著名”,这其中有真著名的,也有假著名的,有著大名的,也有著小名的,反正没有不著名的。你著名,我著名,他著名,人人著名,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最后一天安排旅游,我长长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从“著名”的圈子里解脱了。可是没想到,上了旅游车,还是没有远离“著名”
期刊
Windows 8消费者预览版已经公开发布。根据之前版本的反馈,消费者预览版有超过100,000行代码的改变,加上由于这个版本包含了简体中文语言等个版本,因此吸收了不少国内用户,无论是媒体或是测试用户都是赞美声一片。不过,很多朋友在安装体验Windows 8之后,却大呼上当,难道真是如此吗?  根据我们的测试,Windows 8消费者预览版确实有许多“吐槽”之处,下面我们就一一到来。    关键硬
期刊
杭州一小学期末语文试卷上有一道1分的“阅读积累题”,因为答案五花八门,成为网络热搜。题目是:爷爷六十大寿,你会献上什么吉言?报道称,三年级某班,四十二个学生,十八个空着不会,十六个答案让人无法直视,只有八个答“寿比南山,身体健康”。  那些“无法直视”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试举几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期刊
好端端的一个人,上午还碰面打招呼,下午怎么就说走就走、阴阳两隔了呢?“猝死”这个词,近年频频见之于报端。有人在马拉松长跑中猝死,有人在出行的列车上猝死,还有人和他人拌了几句嘴,急火攻心,也忽然“猝死”……但最常见的,还是那种因工作压力过大、生活过于劳累所引起的猝死,人们习惯称之为“过劳死”。   接连看到医生在岗位上猝死的两个案例,令人黯然神伤。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医生郭庆源,宽厚沉稳,
期刊
2012年年末,河南省官方数据显示,全省建成及在建三千二百五十个新型农村社区。而到了2016年年末,新华社报道称,河南省有一千三百六十六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六百多亿元。  在河南当地,因为这些新农村社区规模普遍巨大,民间俗称“万人村”。以万人为基准测算,若规划的社区全部建成,其承载农村人口或将超过三千万。这显然是极富想象力的“大手笔”。如果成功,不仅能用农民宅基地置换出可观的建设用地,也将
期刊
形式主义的特征就是尽玩虚的,不干实事。   形式主义首先危害的就是基层治理。中部地区某县有个村庄,就因为每年报送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表格、材料太多,结果年终打印费一算,竟然“吃”掉了村集体半年“粮”(财政收入)!(2020.12.2《报刊文摘》)如此耗时耗力地尽在“痕迹”上下功夫,结果自然不会很妙。所以基层治理至今仍是我们这个国家治国理政的一个难题。   笔者有个师弟,在某211高校的某学院当院长。学
期刊
隔空闲聊,友人推荐我看看一篇《我们怎么读电话号码》的文章。我问荐读理由,对方不作回答,只发给我一个龇牙咧嘴的笑脸。这让我感觉几分神秘,找出一读,还真开了眼界。   文章开头写道:一天,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个电话号码,我重复朋友报给的电话——假定这个号码是12345678——我是这样读的:1234—5678。朋友说不对,并再次强调是1—2345678。我总算弄明白了“不对”是因为“节奏问题”,即
期刊
同事祥松的父亲,八十有四,因病而逝。临终前,老人被送去医院抢救。护工不解地说了一句:你们和农村是反着来的。我们老家那里谁病重了,都是往家里拖,你们这里都是往医院里送。   反着来的?护工来自苏北农村,他一语道破的是城乡差别,是贫富差距,也是观念差异。   网上早先有个段子,说得更加全面透彻——   俺们刚买上私家车,你们又改骑车或走路了。   俺们刚可以放开来吃荤菜,你们又改吃素了。  
期刊
《吕氏春秋》上记载了一则很有趣味的故事:高阳应打算建造房舍,木匠说:“现在还不行!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在它上面,一定会压弯的。用湿木料来建造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将来也一定会坍塌的。”高阳应说:“按照你的说法,房子恰恰不会坍塌,木料越干越坚固有力,而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干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泥,房子就不会坍塌。”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建造房屋。房子刚建成是好的,后来果然坍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