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志的《特别报道》栏目以分析见长,融新闻性、政治性、法律性和阅读性于一体,报道多角度、剖析深层次、形式多样化,刊发了一大批涉及民主法治、人大制度和社会热点等涉及重大题材的专题报道,集中展现了杂志前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编辑出版部主任、责任编辑 林 龙
大事化小:微观解读宏大主题
每次人代会,都是人大杂志报道的重中之重。同样,各大报刊也是争相角逐,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开始习惯于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纸质媒体开始淹没于“数字化的海洋”中,人大杂志经受着巨大冲击。
如何突出重围,弥补时效性差的劣势,报道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作品,就需要人大杂志的编辑团队认真研究、反复酝酿、精心策划。10年来,我们杂志在探索中前行,逐渐形成了人代会等重大题材报道的思路和风格。
专题报道必须突出“专”忌“散”。每次人代会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比较宏大,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特色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版面,更没有足够的采编力量。因此,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找准主题,大事化小。
首先是“删繁就简抓主题”。一本杂志是有灵魂的,一个专题策划同样如此。怎么提炼“专题的灵魂和主旨”,对于专题策划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以人代会报道为例,我们编辑部同志都要事先将有关文本认真研读,走访相关人员,掌握文本的精神和亮点,进而提炼出关键词,作为报道的突破口。如2011年全国人代会的专题报道《书写“十二五”幸福公式》,我们就以“幸福”为整个专题的着力点。这一方面符合人代会讨论“十二五”规划这项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发展进程的新特点;同时也契合了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等社会热点。可以说,“幸福”这个主题,既隆重又亲切。
其次是“微观解读宏大主题”。如果说主题是策划的灵魂,那么事例则是它的血肉。我们以2011年全国人代会的报道为例。“幸福”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不能“本本主义”,空谈大道理,而必须将其具体化、生活化。我们的思路是:借助发生在人大代表身边鲜活独特而又有说服力的案例加以诠释,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对此,我们谈及了“房价”和“物价”难题,讲述了“异地高考”故事,讨论了“微博打拐”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破解的真知灼见,在大会履职中共同书写了自己心中的“幸福公式”。这组稿子主题突出,内容厚实,受到了读者欢迎。
以小见大:透过表象揭示深度
有人说,一个专题策划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一个好的主题,还在于思想的厚度。人大杂志应该是探讨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热点问题思想最为深刻,工作指导性最强的载体之一。因此,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报道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要将其放到现行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来进行分析,以小见大,透过表象揭示深度。
遵循这样的思路,10年来,我们不仅追踪民主法治、人大制度的发展动态做“热话题”;同时找准事件背后能触动读者心灵和启发他们理性的那根“麻经”做“冷思考”,发挥人大杂志的专业优势,体现杂志的特色和深度。
以2010年第12期刊发的《罢免风波》这个专题为例,当时杭州居民联名申请罢免人大代表事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各大媒体“狂轰滥炸”之下,作为人大期刊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描述性报道,我们更将笔墨放在了“利益多元化时代背景下”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个可以说就是“社会的麻经”所在。围绕这个“专注点”,我们重新叙述事件,提出了“罢免源于房产纠纷”、“个人恩怨能否成为罢免理由?”等话题。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讨论“罢免的理念和困境”,围绕罢免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定展开分析,体现了人大期刊思想性的特点和优势。稿件刊发后社会反响良好。这组报道之所以成功,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挖掘了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条规律并清晰地呈现在版面上,启迪读者思考。
化整为零:多元视角丰富阅读
围绕一个主题刊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报道,不仅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还能够形成宣传声势,激发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兴趣。10年来,杂志积极探索新闻资源的多样化配置,刊发的专题稿件既有通讯、又有评论,既有导读、也有图表,既有消息、也有新闻链接,以此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而激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2011年第9期,我们策划的《浙江赶考社会管理创新》这组稿子,重点报道了浙江在基层管理、官方微博、项目风险预审、民主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性工作,同时我们还组织人大工作者、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从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社会组织的培育、“强政府、强社会”的构建、社会管理的发展历史等,集合“国内动态、历史维度、全球视野、专家观点”等多维视角聚焦主题,化整为零,给读者一个立体的印象。整个策划看上去有些“乱”,但每一篇文章主题集中,内容凸显民主法治理念;论述精当,“字少话白比喻妙”。读者们像是在一条专业街里漫步,看看这边,又瞧瞧那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专题策划常常是一本杂志的重头戏,它集中体现出一本杂志的办刊理念、编辑思想和团队力量。人大杂志的专题策划一定要挖掘自身杂志的特色并将其突出。只要你的“发现”、“策划”是独特的,就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传媒“泛杂志化”的竞争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
——编辑出版部主任、责任编辑 林 龙
大事化小:微观解读宏大主题
每次人代会,都是人大杂志报道的重中之重。同样,各大报刊也是争相角逐,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开始习惯于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纸质媒体开始淹没于“数字化的海洋”中,人大杂志经受着巨大冲击。
如何突出重围,弥补时效性差的劣势,报道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作品,就需要人大杂志的编辑团队认真研究、反复酝酿、精心策划。10年来,我们杂志在探索中前行,逐渐形成了人代会等重大题材报道的思路和风格。
专题报道必须突出“专”忌“散”。每次人代会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比较宏大,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特色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版面,更没有足够的采编力量。因此,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找准主题,大事化小。
首先是“删繁就简抓主题”。一本杂志是有灵魂的,一个专题策划同样如此。怎么提炼“专题的灵魂和主旨”,对于专题策划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以人代会报道为例,我们编辑部同志都要事先将有关文本认真研读,走访相关人员,掌握文本的精神和亮点,进而提炼出关键词,作为报道的突破口。如2011年全国人代会的专题报道《书写“十二五”幸福公式》,我们就以“幸福”为整个专题的着力点。这一方面符合人代会讨论“十二五”规划这项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发展进程的新特点;同时也契合了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等社会热点。可以说,“幸福”这个主题,既隆重又亲切。
其次是“微观解读宏大主题”。如果说主题是策划的灵魂,那么事例则是它的血肉。我们以2011年全国人代会的报道为例。“幸福”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不能“本本主义”,空谈大道理,而必须将其具体化、生活化。我们的思路是:借助发生在人大代表身边鲜活独特而又有说服力的案例加以诠释,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对此,我们谈及了“房价”和“物价”难题,讲述了“异地高考”故事,讨论了“微博打拐”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破解的真知灼见,在大会履职中共同书写了自己心中的“幸福公式”。这组稿子主题突出,内容厚实,受到了读者欢迎。
以小见大:透过表象揭示深度
有人说,一个专题策划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一个好的主题,还在于思想的厚度。人大杂志应该是探讨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热点问题思想最为深刻,工作指导性最强的载体之一。因此,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报道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要将其放到现行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来进行分析,以小见大,透过表象揭示深度。
遵循这样的思路,10年来,我们不仅追踪民主法治、人大制度的发展动态做“热话题”;同时找准事件背后能触动读者心灵和启发他们理性的那根“麻经”做“冷思考”,发挥人大杂志的专业优势,体现杂志的特色和深度。
以2010年第12期刊发的《罢免风波》这个专题为例,当时杭州居民联名申请罢免人大代表事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各大媒体“狂轰滥炸”之下,作为人大期刊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描述性报道,我们更将笔墨放在了“利益多元化时代背景下”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个可以说就是“社会的麻经”所在。围绕这个“专注点”,我们重新叙述事件,提出了“罢免源于房产纠纷”、“个人恩怨能否成为罢免理由?”等话题。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讨论“罢免的理念和困境”,围绕罢免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定展开分析,体现了人大期刊思想性的特点和优势。稿件刊发后社会反响良好。这组报道之所以成功,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挖掘了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条规律并清晰地呈现在版面上,启迪读者思考。
化整为零:多元视角丰富阅读
围绕一个主题刊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报道,不仅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还能够形成宣传声势,激发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兴趣。10年来,杂志积极探索新闻资源的多样化配置,刊发的专题稿件既有通讯、又有评论,既有导读、也有图表,既有消息、也有新闻链接,以此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而激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2011年第9期,我们策划的《浙江赶考社会管理创新》这组稿子,重点报道了浙江在基层管理、官方微博、项目风险预审、民主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性工作,同时我们还组织人大工作者、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从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社会组织的培育、“强政府、强社会”的构建、社会管理的发展历史等,集合“国内动态、历史维度、全球视野、专家观点”等多维视角聚焦主题,化整为零,给读者一个立体的印象。整个策划看上去有些“乱”,但每一篇文章主题集中,内容凸显民主法治理念;论述精当,“字少话白比喻妙”。读者们像是在一条专业街里漫步,看看这边,又瞧瞧那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专题策划常常是一本杂志的重头戏,它集中体现出一本杂志的办刊理念、编辑思想和团队力量。人大杂志的专题策划一定要挖掘自身杂志的特色并将其突出。只要你的“发现”、“策划”是独特的,就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传媒“泛杂志化”的竞争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