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教学为培养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人才提供了保证。科研与跨学科教学融合的课程改革成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科学研究成果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在联系,从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两方面论证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即科研催化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新发现。通过探索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实践,总结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应注重抓好的五个环节。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实践
当前,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近百年的诺贝尔奖中,许多项目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尤其重视这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同时,学科交叉和融合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新发现。形成科研的新领域,新兴的管理科学、生物信息学、信息经济学、公司金融等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我校是具有理、工、经、管、文、艺类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校科研服务。在学科交叉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不同学科融合的新课题,产生有待探索的命题。从而进行深入判断、推理、假设、论证,形成有待检验的结论。由此推进科研前沿的发展和创新。而在科研的过程中。大多会遇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它伴随着整个研究的过程。这给新时期下的教学模式、学科建设、学科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科研与学科交叉教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
一、科研催化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定位
综观当今世界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无不显示学者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雄厚宽广的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这一表象反映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与成功者所拥有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的高度关联性。它引发我们的教学思考,对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多学科融合的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笔者在研究“大宗商品经营决策科学化设计与研究”课题时,学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运用的专业知识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应用数学、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务中的相关理论。课题的理论基础包括组合投资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基差理论、套期保值理论、等效用曲线理论、投资偏好理论、投资效用函数模型等。笔者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可能完成课题的研究。基于这样的科研经历。促使我对课程进行改革。当时笔者正开设“金融市场学”的公共选修课程。在讲授投融资管理理论时,我将相关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为了便于理解,我选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核心理论内容和高等数学中的相关定理进行了详解,对于理工或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各自角度都学到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各取所需。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对金融学方面是否存有兴趣或者是否将它选作自己的未来专业方向。学习结束后,理工科专业的部分学生将金融方向确定为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实践证明,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定位。
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用以完善课堂教学,丰富教材内容,作为成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
高校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基地。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实现的。因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随之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对基于科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具体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进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变革。知识体系进行相应的更新,教学的各个要素、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应体现人才培养的开放性。现代学科体系、专业结构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素及其过程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科研的新成果进入课堂、进入教科书是其坚持科学发展的最有效的落实。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大宗商品经营决策科学化设计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丰富了效用函数理论在期、现两市场经营决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知识体系。模型设计的研究方法为投融资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及思路,补充了企业投资管理知识体系在经营决策中的实践内容。课题的研究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方面提供了范例。充实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两类学科知识体系的应用层面的实践成果。笔者将研究的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及时给学生讲授,对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增加,使学生了解了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增加了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的储备,增强了学生的自身竞争优势和自信心。
三、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新课题的发现
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这是由于将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交融,可以碰撞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假设命题,进而需要寻找破译命题的答案,在寻求命题的答案过程中,采取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学科的研究服务,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发现新课题的过程。因而,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改革不仅对教育教学,还对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作为大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师,在教授“金融市场学”(教材高教出版社,张亦春、郑振龙主编)课程中,当讲授效用函数模型时。发现该模型的个别参数设置与我国的实际应用环境存在差异,于是联想到将设计一种适合我国具体应用环境的模型为研究目标,以此确定研究的课题。由于我国缺乏这方面的大量验证数据,研究设想目前还未能深入展开。但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研究环境的不断完善,这一研究课题终将得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指导经管类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成效对学生优质论文产出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在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评估阶段,笔者指导下的一篇优秀学生论文体现了跨学科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特点。正是具备相关学科交叉的知识储备,才使得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将之融入专业研究,发挥自己拥有的学科交叉知识的储存优势,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四、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改革的实例研究
国内外高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打破各学科专业分立的壁垒,整合课程、更新内容,鼓励用多学科的探究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哈佛大学实施了“科学交融”的本科教学模式,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自由选修课程。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尝试实行了大一年级不分专业进行教学。从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现状看,大多高校通过实施不同的学科课程进行物理叠加实现跨学科教学,几乎还没有将不 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案例。
如果将跨学科内容融入一门课程教学。在目前教育部减少专业课程学分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选择,既可以为学生讲授多学科的相关理论,提高授课质量,又可以将专业课程的总学分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笔者通过“证券投资信息系统”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三个领域,融合了现代证券投资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经济信息因素分析的前沿理论和研究内容,构建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工程、证券交易业务与实务、经济信息(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的不同领域融合的知识体系,同时配备了实训课程,通过实验提高实战技能和经济科学研究分析的能力。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从知识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创新的模式,从内容层次上体现创新的视角。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统计信息反馈得知:“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岗位的应变能力强,理论基础牢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性岗位和研究性岗位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工作定位明确,业务能力可塑性强。”这个反馈结果表明了我们实施的课程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实践中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应注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 正确认识“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纠正“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科研互动是教学失重”的错误观念,转变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仍沿袭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过窄的封闭式思维模式。这种观念严重制约着科研创新能力的产出。科研的联动效应表明,教师只有丰富多面知识,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 加大对教师深造的支持力度。理工科的教学着重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文艺术类教学着重培养直觉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创造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提升,为教师创造多渠道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提升知识层次。
3 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科学研究,设计高质量课程,或课程体系。出版高质量的特色教材和专著,对学科交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加大支持力度。
4 组合教师资源,建立教师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机制,使教师间的交流路径简单顺畅,以便加强相互的合作机会。
5 建立科学的、定量化的科研和教学考评体系,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实践
当前,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近百年的诺贝尔奖中,许多项目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尤其重视这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同时,学科交叉和融合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新发现。形成科研的新领域,新兴的管理科学、生物信息学、信息经济学、公司金融等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我校是具有理、工、经、管、文、艺类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校科研服务。在学科交叉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不同学科融合的新课题,产生有待探索的命题。从而进行深入判断、推理、假设、论证,形成有待检验的结论。由此推进科研前沿的发展和创新。而在科研的过程中。大多会遇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它伴随着整个研究的过程。这给新时期下的教学模式、学科建设、学科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科研与学科交叉教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
一、科研催化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定位
综观当今世界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无不显示学者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雄厚宽广的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这一表象反映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与成功者所拥有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的高度关联性。它引发我们的教学思考,对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多学科融合的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笔者在研究“大宗商品经营决策科学化设计与研究”课题时,学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运用的专业知识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应用数学、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务中的相关理论。课题的理论基础包括组合投资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基差理论、套期保值理论、等效用曲线理论、投资偏好理论、投资效用函数模型等。笔者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可能完成课题的研究。基于这样的科研经历。促使我对课程进行改革。当时笔者正开设“金融市场学”的公共选修课程。在讲授投融资管理理论时,我将相关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为了便于理解,我选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核心理论内容和高等数学中的相关定理进行了详解,对于理工或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各自角度都学到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各取所需。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对金融学方面是否存有兴趣或者是否将它选作自己的未来专业方向。学习结束后,理工科专业的部分学生将金融方向确定为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实践证明,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定位。
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用以完善课堂教学,丰富教材内容,作为成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
高校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基地。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实现的。因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随之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对基于科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具体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进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变革。知识体系进行相应的更新,教学的各个要素、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应体现人才培养的开放性。现代学科体系、专业结构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素及其过程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科研的新成果进入课堂、进入教科书是其坚持科学发展的最有效的落实。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大宗商品经营决策科学化设计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丰富了效用函数理论在期、现两市场经营决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知识体系。模型设计的研究方法为投融资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及思路,补充了企业投资管理知识体系在经营决策中的实践内容。课题的研究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方面提供了范例。充实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两类学科知识体系的应用层面的实践成果。笔者将研究的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及时给学生讲授,对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增加,使学生了解了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增加了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的储备,增强了学生的自身竞争优势和自信心。
三、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新课题的发现
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这是由于将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交融,可以碰撞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假设命题,进而需要寻找破译命题的答案,在寻求命题的答案过程中,采取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学科的研究服务,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发现新课题的过程。因而,跨学科教学的课程改革不仅对教育教学,还对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作为大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师,在教授“金融市场学”(教材高教出版社,张亦春、郑振龙主编)课程中,当讲授效用函数模型时。发现该模型的个别参数设置与我国的实际应用环境存在差异,于是联想到将设计一种适合我国具体应用环境的模型为研究目标,以此确定研究的课题。由于我国缺乏这方面的大量验证数据,研究设想目前还未能深入展开。但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研究环境的不断完善,这一研究课题终将得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指导经管类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成效对学生优质论文产出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在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评估阶段,笔者指导下的一篇优秀学生论文体现了跨学科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特点。正是具备相关学科交叉的知识储备,才使得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将之融入专业研究,发挥自己拥有的学科交叉知识的储存优势,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四、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改革的实例研究
国内外高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打破各学科专业分立的壁垒,整合课程、更新内容,鼓励用多学科的探究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哈佛大学实施了“科学交融”的本科教学模式,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自由选修课程。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尝试实行了大一年级不分专业进行教学。从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现状看,大多高校通过实施不同的学科课程进行物理叠加实现跨学科教学,几乎还没有将不 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案例。
如果将跨学科内容融入一门课程教学。在目前教育部减少专业课程学分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选择,既可以为学生讲授多学科的相关理论,提高授课质量,又可以将专业课程的总学分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笔者通过“证券投资信息系统”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三个领域,融合了现代证券投资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经济信息因素分析的前沿理论和研究内容,构建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工程、证券交易业务与实务、经济信息(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的不同领域融合的知识体系,同时配备了实训课程,通过实验提高实战技能和经济科学研究分析的能力。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从知识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创新的模式,从内容层次上体现创新的视角。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统计信息反馈得知:“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岗位的应变能力强,理论基础牢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性岗位和研究性岗位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工作定位明确,业务能力可塑性强。”这个反馈结果表明了我们实施的课程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实践中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应注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 正确认识“科研与跨学科教学互动的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纠正“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科研互动是教学失重”的错误观念,转变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仍沿袭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过窄的封闭式思维模式。这种观念严重制约着科研创新能力的产出。科研的联动效应表明,教师只有丰富多面知识,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 加大对教师深造的支持力度。理工科的教学着重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文艺术类教学着重培养直觉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创造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提升,为教师创造多渠道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提升知识层次。
3 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科学研究,设计高质量课程,或课程体系。出版高质量的特色教材和专著,对学科交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加大支持力度。
4 组合教师资源,建立教师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机制,使教师间的交流路径简单顺畅,以便加强相互的合作机会。
5 建立科学的、定量化的科研和教学考评体系,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