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是命题者将中学生常犯的各种典型错误更集中、更系统地整理出来,放入一篇内容较为浅显、题材较为轻松的文章中设计而成的,它主要考查考生判断、发现、纠正语篇中语言错误的能力以及在语篇中综合、准确地运用英语能力,但是考生在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新课标改革以来,高考英语做了部分变革,最突出的当属短文改错部分,由原来的短文中一行一改,变为不设空式,即短文中可能会一行一错,也可能是一行多错,或无错。这就增加了高中英语试题的难度,更加倾向于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高中生应随着新课改的变化而变动自己的训练方向,调整自己的做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短文改错策略
正文: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可供不同程度学生认知、思维、分析、研究等能力发展的相关情境,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
而短文改错正是学生综合能力考察的体现,因为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注重学生的詞汇量和语法知识双重运用,因此短文改错的提高对于高中英语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做短文改错题的能力,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对其错项设置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一、1)新课改后短文改错的选材与设题特点
由以上表格可见,新课标高考短文改错多为记叙文体,一般多为陈述过去的一则故事,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生词量几乎为零。
2)试题特点:
1、题目一般都设计得比较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短文改错的考点可分为三类:词法错误、句法错误和行文逻辑错误。
2、改错考点分布具有平均分布的规律。
3、错误的形式分别为缺词、多词和错词,改错词是最主要的形式,是考查的重点。
3)错误项考查点分布情况
高中短文改错的错误点,主要集中在实词上,例如:动词(多为动词的时态或非V的变换),形容词,副词(主要是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转换),名词(单复数),还包括虚词在短语及文中情景的运用,例如:冠词,代词,介词和连词。
高中教师和学生只有了解了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出题特点和设题点,才能有的放矢,训练学生的做题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知道错误点才能更好地运用短文改错的做题策略。
二、应试策略:
了解了高中英语短文改错的出题特点,高中生就应该顺应高考试题出题的方向,在练习中不断培养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1)出题思路:高中英语短文改错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改错的错误一般出现在两方面: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打好自己的语法基础,扩充词汇量,以及对句子和段落的综合理解力。
2)解题思路:做短文改错一定要先看文章大局观——时态,再看句子大局观——连词,再看单词大局观——动词加ed加ing的互相转换;名词单复数转换;形容词和副词转换;代词是否准确。
3)具体的应试策略:
① 看到名词时,检查名词和限定词的搭配。
如名词和冠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搭配是否有误,名词的单复数是否正确。
如:1.You can’t fi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s(information) in just a few minutes on the Internet.2.They went to the nearest restaurants(restaurant) and sat at the table near the window.
②看到动词,就要检查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形式是否正确。
常见的错误形式是总体时态为过去时或现在时,中间却加有另一时态以及动词的谓语与非谓语形式之间的误用。
如:After shopping, Mother and I went to a restaurant for lunch. I notice(noticed) Mother looking at a nearby table occupy(occupied) by an elderly woman and a young couple.
③句中出现代词时,检查代词是否误用。
如:a. That(It) is also natural that parents want to protect and guide his children.
b. In England we have been learning about it’s(its) rich culture and long history.
④看到句子中出现形容词与副词时,要检查形容词与副词是否误用。
主要考查形式为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与最高级的误用及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误用等。如:Like the rest of my classmates, I did not really want to get closest(close) to her.
⑤发现有转折、因果及对比结构时,要检查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如but, and, so, however, otherwise等一些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的误用;before, after, when, until, since 等状语从句引导词的误用。如:I have my weakness. That, therefore(however), does not mean I am not qualified for the job.
⑥检查一些相似结构是否误用。
如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的结构的误用。如:How different life is today from what it was(去掉) used to be ten years ago!
⑦发现有固定短语,固定搭配时,检查所带的副词、介词、冠词是否有误。
如:It was indeed not easy to get in the(去掉) touch with everybody and set a good time for all of us.
除了平时打好基础外,在应考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先通读全文。认真阅读短文,在做题之前确保已经弄清原文大意。根据短文大意和上下文逻辑关系,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语气是否连贯,启承转折是否符合文意等。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根据各行不同的错误情况分别进行答题(即改词、加词或减词)
二、验证答案。改完后,要回过头来重读一遍全文,查看改过后是否能使文章通顺,时态是否一致,是否合乎逻辑。再次通读可以在初改时感觉不顺的地方集中精力,仔细推敲,使答案更加准确。
结论:短文改错作为高考英语的一类题型重点是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对能力。长久以来,很多考生都在此项上失分很多,而要想解决短文改错这一难题,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外,了解题型特点,设题点和做题技巧、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高中生应随着新课改的变化而变动自己的训练方向,调整自己的做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谷禹:《中学语言训练丛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2]程家学:《2012年高中英语新题型完全解读-短文改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页;
[3]张泉:《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陕西出版集团未来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页;
[4]徐青根,贾冠杰:《走进高中新课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新课标改革以来,高考英语做了部分变革,最突出的当属短文改错部分,由原来的短文中一行一改,变为不设空式,即短文中可能会一行一错,也可能是一行多错,或无错。这就增加了高中英语试题的难度,更加倾向于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高中生应随着新课改的变化而变动自己的训练方向,调整自己的做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短文改错策略
正文: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可供不同程度学生认知、思维、分析、研究等能力发展的相关情境,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
而短文改错正是学生综合能力考察的体现,因为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注重学生的詞汇量和语法知识双重运用,因此短文改错的提高对于高中英语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做短文改错题的能力,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对其错项设置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一、1)新课改后短文改错的选材与设题特点
由以上表格可见,新课标高考短文改错多为记叙文体,一般多为陈述过去的一则故事,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生词量几乎为零。
2)试题特点:
1、题目一般都设计得比较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短文改错的考点可分为三类:词法错误、句法错误和行文逻辑错误。
2、改错考点分布具有平均分布的规律。
3、错误的形式分别为缺词、多词和错词,改错词是最主要的形式,是考查的重点。
3)错误项考查点分布情况
高中短文改错的错误点,主要集中在实词上,例如:动词(多为动词的时态或非V的变换),形容词,副词(主要是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转换),名词(单复数),还包括虚词在短语及文中情景的运用,例如:冠词,代词,介词和连词。
高中教师和学生只有了解了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出题特点和设题点,才能有的放矢,训练学生的做题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知道错误点才能更好地运用短文改错的做题策略。
二、应试策略:
了解了高中英语短文改错的出题特点,高中生就应该顺应高考试题出题的方向,在练习中不断培养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1)出题思路:高中英语短文改错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根本理解。改错的错误一般出现在两方面: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打好自己的语法基础,扩充词汇量,以及对句子和段落的综合理解力。
2)解题思路:做短文改错一定要先看文章大局观——时态,再看句子大局观——连词,再看单词大局观——动词加ed加ing的互相转换;名词单复数转换;形容词和副词转换;代词是否准确。
3)具体的应试策略:
① 看到名词时,检查名词和限定词的搭配。
如名词和冠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搭配是否有误,名词的单复数是否正确。
如:1.You can’t fi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s(information) in just a few minutes on the Internet.2.They went to the nearest restaurants(restaurant) and sat at the table near the window.
②看到动词,就要检查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形式是否正确。
常见的错误形式是总体时态为过去时或现在时,中间却加有另一时态以及动词的谓语与非谓语形式之间的误用。
如:After shopping, Mother and I went to a restaurant for lunch. I notice(noticed) Mother looking at a nearby table occupy(occupied) by an elderly woman and a young couple.
③句中出现代词时,检查代词是否误用。
如:a. That(It) is also natural that parents want to protect and guide his children.
b. In England we have been learning about it’s(its) rich culture and long history.
④看到句子中出现形容词与副词时,要检查形容词与副词是否误用。
主要考查形式为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与最高级的误用及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误用等。如:Like the rest of my classmates, I did not really want to get closest(close) to her.
⑤发现有转折、因果及对比结构时,要检查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如but, and, so, however, otherwise等一些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的误用;before, after, when, until, since 等状语从句引导词的误用。如:I have my weakness. That, therefore(however), does not mean I am not qualified for the job.
⑥检查一些相似结构是否误用。
如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的结构的误用。如:How different life is today from what it was(去掉) used to be ten years ago!
⑦发现有固定短语,固定搭配时,检查所带的副词、介词、冠词是否有误。
如:It was indeed not easy to get in the(去掉) touch with everybody and set a good time for all of us.
除了平时打好基础外,在应考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先通读全文。认真阅读短文,在做题之前确保已经弄清原文大意。根据短文大意和上下文逻辑关系,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语气是否连贯,启承转折是否符合文意等。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根据各行不同的错误情况分别进行答题(即改词、加词或减词)
二、验证答案。改完后,要回过头来重读一遍全文,查看改过后是否能使文章通顺,时态是否一致,是否合乎逻辑。再次通读可以在初改时感觉不顺的地方集中精力,仔细推敲,使答案更加准确。
结论:短文改错作为高考英语的一类题型重点是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对能力。长久以来,很多考生都在此项上失分很多,而要想解决短文改错这一难题,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外,了解题型特点,设题点和做题技巧、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高中生应随着新课改的变化而变动自己的训练方向,调整自己的做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谷禹:《中学语言训练丛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2]程家学:《2012年高中英语新题型完全解读-短文改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页;
[3]张泉:《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陕西出版集团未来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页;
[4]徐青根,贾冠杰:《走进高中新课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