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合作。校企双方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好在合作中遇到的诸如教育理念、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三大瓶颈: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就业水平。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不足、特别是急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的困难;育人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出来的人员类型、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规格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比较匮乏,特别是符合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没有全面推广;就业水平即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产学结合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就办学形式来说,诸如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订单”培养、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诸如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合作研究、蹲点调查等等;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形成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等。
二、从当前高校就业形势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许多高校把校企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有些高校给学生联系到实习企业以后就放手不管,从不关心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使得学生实习仅仅成了一种应付任务的形式。而企业也没有品尝到校企合作带来的甜头,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其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起来。
2.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许多高校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高校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很难到企业学习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 尚未实质性运作,还没有找到合作“多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造成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3.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校企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 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许多高校寻求合作企业,为学生寻找实习基地,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是为教学计划的改革开辟新的途径。而企业却愿意从大范围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员工,这样就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 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
(1)统一思想,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高职院校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采取灵活的政策,让企业一方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校企合作的模式。二是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原有的校办产业(企业)、行业(企业)办学、校企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研究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三是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宗旨,结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2) 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严格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3)创建考评标准,促进合作规范有序。
一是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参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的质量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体系,让更多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现场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的能力,最终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二是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技术服务的考评机制。
(4)树立科研观念,加强合作课题研究。
一是牢固树立教学科研观念。学校、企业都应对校企合作的理念、模式、制度、路径选择、运作机制、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与探索,要认真分析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以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校企合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确定校企合作研究课题。
(5)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合作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统筹与协调,即统筹资源、协调关系。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的政府是一个大概念“政府”,可以统筹发展经费。其次,规划与政策,即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再次,扶持与鼓励,即资源支持、减免税收和项目扶持。
四、结语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现在我国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的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中小企业同普通高校的合作是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当务之急,如何正确引导我国校企合作,使之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之所在。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有限,只能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和细心观察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对于我国校企合作策略问题的分析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以便从更高的实践层面上去分析我国校企合作,为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2]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李亿龙.解放思想重在行动[EB/OL].怀化新闻网,2013
关键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三大瓶颈: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就业水平。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不足、特别是急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的困难;育人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出来的人员类型、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规格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比较匮乏,特别是符合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没有全面推广;就业水平即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产学结合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就办学形式来说,诸如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订单”培养、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诸如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合作研究、蹲点调查等等;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形成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等。
二、从当前高校就业形势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许多高校把校企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有些高校给学生联系到实习企业以后就放手不管,从不关心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使得学生实习仅仅成了一种应付任务的形式。而企业也没有品尝到校企合作带来的甜头,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其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起来。
2.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许多高校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高校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很难到企业学习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 尚未实质性运作,还没有找到合作“多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造成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3.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校企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 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许多高校寻求合作企业,为学生寻找实习基地,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是为教学计划的改革开辟新的途径。而企业却愿意从大范围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员工,这样就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 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
(1)统一思想,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高职院校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采取灵活的政策,让企业一方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校企合作的模式。二是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原有的校办产业(企业)、行业(企业)办学、校企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研究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三是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宗旨,结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2) 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严格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3)创建考评标准,促进合作规范有序。
一是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参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的质量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体系,让更多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现场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的能力,最终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二是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技术服务的考评机制。
(4)树立科研观念,加强合作课题研究。
一是牢固树立教学科研观念。学校、企业都应对校企合作的理念、模式、制度、路径选择、运作机制、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与探索,要认真分析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以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校企合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确定校企合作研究课题。
(5)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合作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统筹与协调,即统筹资源、协调关系。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的政府是一个大概念“政府”,可以统筹发展经费。其次,规划与政策,即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再次,扶持与鼓励,即资源支持、减免税收和项目扶持。
四、结语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现在我国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的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中小企业同普通高校的合作是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当务之急,如何正确引导我国校企合作,使之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之所在。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有限,只能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和细心观察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对于我国校企合作策略问题的分析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以便从更高的实践层面上去分析我国校企合作,为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2]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11
[3]李亿龙.解放思想重在行动[EB/OL].怀化新闻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