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身知识性的、技能性的、理念性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的得与失来促进自己进一步专业化,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职业巅峰迈进。笛卡尔曾有言道“我思故我在。”朱永新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名师的话可以找他领取保险金。这虽然近乎戏言,然而许多著名的学者、教育家都极其注重反思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如此重要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落到实处。笔者对此进行分析探究,发现以下存在问题:
首先是个人和组织思想认识不够。个人的思想认识不够是由于教师本身对职业方向的模糊,未能将优秀作为目标,而仅仅关注自身生存状态。组织思想认识不够是现代中学教学功利化的教学观造成的,仅仅关注学生短期的提高,不考虑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仅仅需要满足课堂目标达成这样的小目标就足够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书写教学反思显然缺少必要的土壤。所以倡导教学反思首先得扭转陈旧的观念,教师需将教育当作一份可以不断提升的事业,教育系统部门需要给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有可预期的提升空间。教师不断反思继而成长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提高,使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习理念方法认知不够也是教学反思书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定位原因,眼光往往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缺少对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关注。这种缺陷导致了教学反思的肤浅,而认识的肤浅又使得教师难以将教学经验理论化,难以接受更为先进教学理念。这就形成一个悖论。所以现代教育背景之下,需要每个教师对教育环境持续地关注,才能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是教学反思的书写存在为反思而反思的问题,反思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角度单一,教师在反思时着眼点往往放在自身,侧重教师的个体,难以超脱自我意识,所以反思内容往往只侧重于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教学语言、问题提出、教学手段等。事实上,教学的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也需要反思其他方面,比如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等,比如教学教法的运用、教学理念的贯彻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思路单一,教师往往是从自身课堂出发,思路狭窄造成了反思内容的单一,事实上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与其他同事比较,形成反思,可以通过集体对话,准确定位自己,形成反思,也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教学历程,从时间上纵向思考形成反思。角度与思路的单一造成了教学反思深度与广度的缺失,这也就影响了教学反思的价值,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给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反思欲望。
第三由于教学反思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反思书写上存在不成系统的现象。当然反思也的确是不拘一格,但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个序列还是应当系统化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课前反思是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案,以期获得效果最大化的设想。这种反思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能激活教师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这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课前反思这些内容:“应该用什么方法介绍苏轼及创作背景?”、“采用什么形式来诵读这首词?谁来读?”、“怎样导入才新颖有趣?”、“上阕‘乱’‘穿’‘惊’‘拍’‘卷’这几个字的赏析该用什么方法进行?”、“从哪里过渡到情感赏析?”、“讨论探究部分该花多少时间?”、“需不需要介绍手法技巧呢?”等。
课中反思是当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活动出现矛盾时及时反思。这种反思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能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思路,从而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真正探究氛围,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本课可能会关注的问题:“学生读不出豪放的感觉怎么办呢?”、“苏轼为要突出小乔这个人物呢?”、“周瑜的形象需要对学生解释”、“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析出情感呢?”、“学生认为‘羽扇纶巾’为诸葛亮,肯定还是否定?”、“有学生联系到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能不能展开对话?”等。
课后反思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于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的总结。这是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可以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提炼变成理性认识,将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基于教学的教学理论。本课可以关注以下问题:“课堂合作探究是不是有意义?”、“有没有关注学生个体?”、“本课的设计有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在课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再上一次会有什么变化?”等。
教学反思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困难,只有明了问题所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的策略。坚持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如此重要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落到实处。笔者对此进行分析探究,发现以下存在问题:
首先是个人和组织思想认识不够。个人的思想认识不够是由于教师本身对职业方向的模糊,未能将优秀作为目标,而仅仅关注自身生存状态。组织思想认识不够是现代中学教学功利化的教学观造成的,仅仅关注学生短期的提高,不考虑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仅仅需要满足课堂目标达成这样的小目标就足够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书写教学反思显然缺少必要的土壤。所以倡导教学反思首先得扭转陈旧的观念,教师需将教育当作一份可以不断提升的事业,教育系统部门需要给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有可预期的提升空间。教师不断反思继而成长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提高,使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习理念方法认知不够也是教学反思书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定位原因,眼光往往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缺少对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关注。这种缺陷导致了教学反思的肤浅,而认识的肤浅又使得教师难以将教学经验理论化,难以接受更为先进教学理念。这就形成一个悖论。所以现代教育背景之下,需要每个教师对教育环境持续地关注,才能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是教学反思的书写存在为反思而反思的问题,反思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角度单一,教师在反思时着眼点往往放在自身,侧重教师的个体,难以超脱自我意识,所以反思内容往往只侧重于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教学语言、问题提出、教学手段等。事实上,教学的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也需要反思其他方面,比如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等,比如教学教法的运用、教学理念的贯彻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思路单一,教师往往是从自身课堂出发,思路狭窄造成了反思内容的单一,事实上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与其他同事比较,形成反思,可以通过集体对话,准确定位自己,形成反思,也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教学历程,从时间上纵向思考形成反思。角度与思路的单一造成了教学反思深度与广度的缺失,这也就影响了教学反思的价值,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给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反思欲望。
第三由于教学反思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反思书写上存在不成系统的现象。当然反思也的确是不拘一格,但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个序列还是应当系统化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课前反思是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案,以期获得效果最大化的设想。这种反思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能激活教师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这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课前反思这些内容:“应该用什么方法介绍苏轼及创作背景?”、“采用什么形式来诵读这首词?谁来读?”、“怎样导入才新颖有趣?”、“上阕‘乱’‘穿’‘惊’‘拍’‘卷’这几个字的赏析该用什么方法进行?”、“从哪里过渡到情感赏析?”、“讨论探究部分该花多少时间?”、“需不需要介绍手法技巧呢?”等。
课中反思是当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活动出现矛盾时及时反思。这种反思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能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思路,从而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真正探究氛围,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本课可能会关注的问题:“学生读不出豪放的感觉怎么办呢?”、“苏轼为要突出小乔这个人物呢?”、“周瑜的形象需要对学生解释”、“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析出情感呢?”、“学生认为‘羽扇纶巾’为诸葛亮,肯定还是否定?”、“有学生联系到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能不能展开对话?”等。
课后反思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于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的总结。这是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可以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提炼变成理性认识,将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基于教学的教学理论。本课可以关注以下问题:“课堂合作探究是不是有意义?”、“有没有关注学生个体?”、“本课的设计有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在课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再上一次会有什么变化?”等。
教学反思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困难,只有明了问题所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的策略。坚持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