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制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六年级小学生,探讨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部编教材特点是聚焦法律,给予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下文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是真实的课堂,道德与法治离开生活的教学就是空中楼阁,而真实的课堂才能引发真实的思考和共鸣。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立足生活,贴近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坚持”,在生活中实践“坚持”,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作为未成年人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例如:在依据部编版的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三部法律,感受“我们受特殊保护”。以校园生活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通过今昔对比,体会中国70年教育历程;经由《今日说法》系列案件层层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大保护;以真实案例引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孩子们领会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盾牌,而不是挡箭牌。又如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师借助“诚信社区广场舞纠纷”事件展开讨论,培养用法律维护权利的观念;观看《法律保障我的权利》微视频,了解法律广泛保护权利,引领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借助“法律实践园”案例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法律保护全体公民的普通权利,体会未成年人享有特殊权利与保护,并引导未成年人运用特别法;通过“诚信社区居民维权”事件探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有效的维权手段,理解法律是最有效、最有力的维权手段,但权利人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
二、运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不需要高大上的说教,更需贴近生活,方能打动人心。对于一些法律知识,教师要在把握法律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明理,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观念,依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读宪法,坚持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关心时事,坚持看《今日说法》,了解法律案例,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和表达能力。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课时《权力行使有边界》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探究了解身边行政机关的职责,通过“微课”了解当地出入境管理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展示,有合作小组以小品的形式情景再现了办理港澳通行证流程,课堂中又引入了法治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的案例为学生带来了思辨。同时课堂还播放了一段《奇葩说》有关“权力行使”的辩论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辩论的积极性。每一组学生在争论、辨析中活跃了思维,孩子们在辩论中思维越来越清晰,真正理解国家机关的职责由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定职责必须法无授权不能为,行政机关的权力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坚守权力行使的边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师通过指导活动来教学,从而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教师对于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同时还应当将教学时空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开放性”和“趣味性”的学科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的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和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科书扩展到其他生活空间,把常见的法律案例引入课堂,设计了小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快板宣传法律、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学生扎实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相关法律法规做了解释。同时教师还积极拓展了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学习法治专册的知识平台。有六年级孩子专门绘制的法治主题的手抄报;有艺术功底的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绘制的“我身边的法”,他们用水墨画、书法作品呈现的《道德与法治》书画作品;还有学生联合设计制作的传统文化特色对联、屏风、剪纸,以及制作皮影演一演身边的道德和法治的小故事。总之,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由浅入深,在快乐的体验中潛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知法和懂法的意识,让学生成为一名好公民的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日常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运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法治知识,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郑凤仪.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8,000(006):P.25-27.
[2]王建娅. 做一名新时代的“三得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三得”中趋于高效[J]. 天津教育,2019(1).
关键词: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部编教材特点是聚焦法律,给予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下文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是真实的课堂,道德与法治离开生活的教学就是空中楼阁,而真实的课堂才能引发真实的思考和共鸣。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立足生活,贴近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坚持”,在生活中实践“坚持”,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作为未成年人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例如:在依据部编版的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三部法律,感受“我们受特殊保护”。以校园生活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通过今昔对比,体会中国70年教育历程;经由《今日说法》系列案件层层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大保护;以真实案例引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孩子们领会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盾牌,而不是挡箭牌。又如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师借助“诚信社区广场舞纠纷”事件展开讨论,培养用法律维护权利的观念;观看《法律保障我的权利》微视频,了解法律广泛保护权利,引领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借助“法律实践园”案例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法律保护全体公民的普通权利,体会未成年人享有特殊权利与保护,并引导未成年人运用特别法;通过“诚信社区居民维权”事件探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有效的维权手段,理解法律是最有效、最有力的维权手段,但权利人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
二、运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不需要高大上的说教,更需贴近生活,方能打动人心。对于一些法律知识,教师要在把握法律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明理,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观念,依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读宪法,坚持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关心时事,坚持看《今日说法》,了解法律案例,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和表达能力。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课时《权力行使有边界》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探究了解身边行政机关的职责,通过“微课”了解当地出入境管理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展示,有合作小组以小品的形式情景再现了办理港澳通行证流程,课堂中又引入了法治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的案例为学生带来了思辨。同时课堂还播放了一段《奇葩说》有关“权力行使”的辩论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辩论的积极性。每一组学生在争论、辨析中活跃了思维,孩子们在辩论中思维越来越清晰,真正理解国家机关的职责由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定职责必须法无授权不能为,行政机关的权力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坚守权力行使的边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师通过指导活动来教学,从而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教师对于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同时还应当将教学时空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开放性”和“趣味性”的学科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的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和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科书扩展到其他生活空间,把常见的法律案例引入课堂,设计了小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快板宣传法律、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学生扎实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相关法律法规做了解释。同时教师还积极拓展了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学习法治专册的知识平台。有六年级孩子专门绘制的法治主题的手抄报;有艺术功底的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绘制的“我身边的法”,他们用水墨画、书法作品呈现的《道德与法治》书画作品;还有学生联合设计制作的传统文化特色对联、屏风、剪纸,以及制作皮影演一演身边的道德和法治的小故事。总之,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由浅入深,在快乐的体验中潛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知法和懂法的意识,让学生成为一名好公民的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日常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运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法治知识,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郑凤仪.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8,000(006):P.25-27.
[2]王建娅. 做一名新时代的“三得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三得”中趋于高效[J]. 天津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