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法的碰撞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亲相隐制度,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也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长久存在。时至今日,我国立法中完全否定了“亲亲相隐”制度,也使得普通人在面临法律与情理的冲突时,陷入两难境地。重新吸纳亲亲相隐制度,实现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现阶段对情与法冲突的有效解决之道!
  关键词:情与法;亲亲相隐;法理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265-01
  作者简介:王奕博(1989-),男,汉族,硕士,通化市东昌公安分局。
  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封建社会特点的独特的法律制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必要保障。传统法律思想及法律制度固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其中也不乏闪光点。亲亲相隐制度,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也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长久存在。时至今日,我国立法中完全否定了“亲亲相隐”制度,也使得普通人在面临法律与情理冲突时,陷入两难境地。当情与法出现碰撞,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便体现出来。而重新吸纳亲亲相隐制度,实现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我国现阶段对情与法冲突的有效解决之道。
  一、亲亲相隐法理分析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和谐与秩序
  亲亲相隐制度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当面临亲属犯罪时,作为普通人,法律不应期待其作出“大义灭亲”这样高尚的举动,而是应当充分考虑到人的本性,考虑到人对亲属的感情,考虑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司法机关来说,打击犯罪固然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良好的秩序,但打击犯罪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应寄希望于近亲属的举报。而一旦近亲属举报了犯罪行为,必然会导致亲属关系被破坏,影响了亲情关系、家庭、家族的稳定。亲亲相隐制度完美地解决了情与法冲突的问题,考虑到了人之本性,也与法律所追求的和谐、秩序价值是一致的。
  (二)刑法的谦抑性
  谦抑性是刑法的基本价值。为避免刑法之恶对个体、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有必要限制刑法的适用。亲亲相隐制度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人们对亲属有本能的爱护和保护,即使对隐瞒、包庇亲属犯罪的行为予以打击,此类行为也不会因此而销声匿迹。亲亲相隐,是对伦理、亲情的维护,对亲属相隐并不需要通过刑法这一严厉的惩处措施来进行打击。
  (三)刑法法的经济性
  法律不仅要追求公平正义,也要体现效率,要考虑成本,体现经济性。刑法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法律效益。虽然有学者认为亲亲相隐会增加案件侦查侦破的难度,增加司法机关工作压力,浪费司法资源。但这种考量缺乏长远性,即使是通过近亲属的举报破获了案件,所带来的收益也远远小于因亲属举报行为给个体、给家庭甚至给社会所带来的伤害。
  二、对亲亲相隐制度的重新吸纳
  从法理的一面考虑,亲亲相隐制度具有积极的价值,与法对秩序、公平、稳定、效率的追求是一致的。因此,在解决情与理的冲突问题时,我国可以考虑重新吸纳亲亲相隐制度,实现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对传统法律文化积极一面的传承
  我国古代法律中不乏对情法冲突的解决之道。唐律中有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设定,这样的规定,是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现,也体现了法律在面对情理时,充分考虑到了情理。在现阶段,这样的制度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情理与法律出现冲突时,是否有必要完全忽视情理?我国现阶段包庇罪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主体的特殊性,这与传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是存在差异的。法律理应与现实国情保持一致,基于对人性伦理的尊重与保护,对人类感情与人性品格的正视,需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一面,避免人性基础与亲情纽带遭到无情的破坏。
  (二)对人伦价值的重视
  要真正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使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使法律深深烙印到每个人的心中,法律在价值追求上也应与公民基本的道德观念保持一致。我国现阶段否定亲亲相隐,将亲亲相隐作为犯罪行为予以打击,体现了刑法对打击犯罪的过度关注以及对人伦情理的忽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家庭成员、亲属的深厚感情,是人道德层面的一部分。法律应该看到这一面,重视人伦价值,尊重与保护人伦价值,从而使法成为良法,成为公民自觉主动去遵循的制度。
  (三)对亲亲相隐制度的丰富与完善
  尽管亲亲相隐制度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但植根于封建社会的这一制度,不可避免的存在历史局限。在吸纳亲亲相隐制度的同时,也应剔除这一法律制度中不合时宜的、落后的一面。亲亲相隐制度要真正发挥其价值,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确保个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平衡,也能在确保亲情伦理得到维护保障的同时,不会过多地影响对犯罪行为的打击。立法中,可以明确亲亲相隐制度适用的范围,限定这一制度的适用,避免对国家利益造成伤害。对严重危害国家利益,以及危害亲属、破坏亲情的行为,应该将其排除出亲亲相隐制度适用的范围之外,以确保这一制度的适用能够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相信我国未来的法律制度中,亲亲相隐制度将会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人伦价值,回归传统,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参 考 文 献 ]
  [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王爱鲜.重新审视亲亲相隐制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
  [3]杨杰.“亲亲相隐”制度的伦理反思[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自党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科学、严谨、明确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遵循法治的共性和实质,又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当前,民族主义思潮和一些地方出现的民族分裂活动等,给民族团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的“法治思维”,在政治上着重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族间的相互
摘 要:核心实践技能课程可按照课程包含的讲授与实践内容比例粗略划分为讲授型课程及实践型项目。我国实践技能培养以后一类为主,美国则两类并重。前一类也可被视为核心实践技能知识储备型课程,为实践项目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两类课程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关键词:法学核心;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研究;美国法学院;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05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总结了我党的革命经验,丰富并完善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对我们当前群众工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党的群众工作,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为了实现历史任务,拥护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和宣传的工
摘要:随着《婚姻法》中夫妻共有财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能偿还个人财务时,能否执行被执行人的夫妻共有财产,为了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问题探索的实践,同时提出完善《婚姻法》中的分别财产制和由法院审查认可夫妻分割财产协议等措施。  关键词: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法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
摘要: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是指股东将所持股份向公司以外的人转让的行为。根据最新公司法的规定,股权发生变动仅需要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公示方式并不作为股权转让必要的生效要件。因此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应属于意思主义变动模式,及股权转让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转让合同成立即生效,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只是一种证明权利存在的方式,而不是创设权力的法律行为。但是,意思主义模式下的股权变动存在一定的缺陷,需不断完
摘要: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依据是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在我国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加以控制和补偿的最佳机制是资源税制。从经济理论上说,征收资源税是对有关自然资源使用的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全成本”定价的一种手段,含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实现其外部性成本内化。但是实践中我国的资源税功能定位缺乏关于自然资源使用生态成本的制度设计,违背了保护资源生态的初衷。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资源税法律体系有必要将
摘 要: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罗马法有最初的萌芽思想,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法国民法典的进一步发展。最后耶林对缔约过失责任做了归纳并提出概念,创立了完整的体系。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仍存在不足,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我国需在立法上突出其独立的民事责任地位,注重多部门协调,发挥司法解释、判例和学说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完善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信赖利益;先合同义务  中图
摘要:近年来,为了高校贫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国家和社会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因而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环节,缺乏合理的认定标准增加了认证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分析现存认定方法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要:社会生活的范围广阔无边,成文法不可能对所有社会关系加以调整,而仅就其中部分生活资源进行规范。正义原则对法律主体的利益追求进行正当性评价,并把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上升为权利。民法通过确立一系列制度实现和保护民事权利,但利益具有生长性和上升为权利倾向,成文法确定的民事权利体系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应矫正相对封闭的权利体系,对民事法益进行保护。  关键词:成文法;民事权利;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近年来,警察滥用枪支的案件屡有发生,成为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的关键词之一。针对警察滥用枪支案件,媒体和学界大多呼吁完善立法,加强对警察用枪的管理等。本文基于2010—2013年国内媒体报道的8则案件以及相关文献,认为法律规定与现实脱节是引发警察滥用枪支案件的重要原因。此外,警察职业的工作压力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压力导致警察心理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警察变得更加冲动易怒,这更加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