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伟广和李振宁各自抛出了鲜明的观点,前者相当看好中小盘股,同时认为今年“沉默的大多数”非常值得关注,而后者则认为金融、地产股最值得投资。
在日前第一财经携手证券之星举办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峰会上,多位私募界风云人物,包括罗伟广、石波、何震、李振宁等,均表达了对于市场的看法,其中看好后市者居多。罗伟广相当看好中小盘股,同时认为今年“沉默的大多数”非常值得关注,而李振宁则认为金融、地产股最值得投资。
罗伟广: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去年的阳光私募业绩冠军——新价值的罗伟广,在会上高调表示,“未来七八年都将是A股的好日子”。
他说:“我认为2009年基本上是押仓位,很多股票都有很高的收益,今年基本上是押风格,撇开大盘,只要押对了风格今年收益就会比较好。上半年的防御型股、医药股,下半年的有色、煤炭股,到近期的高铁股,基本上是一个风格一个板块地起来,板块个股都抱成一块。明年我认为是押个股的时候。”
罗伟广认为,目前中国处于很好的历史周期,“从美国市场过去100多年的市盈率波动来看,基本反映了情绪的博弈,悲观时市盈率低到5倍左右,乐观时高到30倍。A股过去15年也基本体现了这种规律”。
他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全了中国的崛起。现在印度的通胀率到了10%,巴西和俄罗斯也有7%,他们也是通胀,也是加息,但股市仍然是牛市,而我们却是熊市。美国、日本、欧洲也是牛市。中国经济很好,通胀率没有其他国家高,也一样印钞票,但中国股市恰恰是熊市。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投资者可能被过去10年跌怕了,对很多问题倾向于往悲观的方面理解。”
就市场特征而言,罗伟广认为结构性行情至少将持续5年,机会主要存在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他说:“日本当年的股市表现,启示了中国经济转型期也会蕴藏很大的行业机会。日本早期经济起飞是靠城市化和房地产带动起来的,但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靠内需、高科技带动。我觉得这是中国未来七八年要走的路。
“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波到转型期,10年中股指不涨。转型期完成以后,内需和高科技、信息产业起来的时候,股市走出了一个大牛市,其中没涨的行业有房地产、工业、运输、电力、银行。这个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罗伟广认为,中国经济转型起码还需要5年,也就是说,结构性行情仍有至少3年以上。未来的结构性行情将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为主,传统型行业只有阶段性机会。
他表示:“股市有风格轮换的周期问题。1996至2001年,中国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虽有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业没有很多机会。那几年钱比较多,市场主要炒小盘科技股。这个过程完全是资金推动的,没有基本面的实际支撑。
“2003~2007年,因为加入世贸,中国的经济起来了,房地产市场热起来了,这两个因素催生了‘五朵金花’行情,‘五朵金花’正是价值投资的代表。投资的风格从资金推动回归到价值投资,实业提供了支撑,大盘蓝筹股表现非常好。
“而从2009年开始,市场潮流和资金偏好又回到1996~2001年的小盘股。我认为这次和2006年一样,会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泡沫大到不能容纳了,或者美国大幅加息,全球资金回流到美国,这个周期才会结束。”
对新兴产业中的机会,罗伟广认为:“新兴产业有个缺点,就是存在估值泡沫。可能100家公司中有99家会倒闭,但只要出—个苹果或者微软,这个泡沫就是有意义的。当然新兴产业的估值泡沫是有大背景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要扶持新兴产业。同时,新兴产业的泡沫里确实有部分公司是合理的,有基本面支撑。我们作为基金经理的目标,就是在众多新兴产业的泡沫里找到未来的苹果、微软。”
同时,罗伟广认为,过去一年中一直横盘的很多个股可能是明年的投资首选。今年四季度的投资策略是“布局沉默的大多数”。
李振宁:金融地产股最值得买
与罗伟广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振宁。作为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李振宁是中国最早接触证券交易的经济学家,他也是今年业绩表现突出的4只阳光私募基金——深国投·睿信1~4期的掌舵人。圈内人认为,他是坚定的做多者,风格激进,敢于长期坚持高仓位操作。一向奉行选股比选时更重要,操作手法是典型的单边做多模式。今年他坚持持有金融、地产类股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振宁表示相当看好金融、地产股。他说:“金融、地产股价值被低估了。金融股中的银行股目前市盈率只有8到10倍。地产股今年业绩很好,明年的业绩由于大量收回来的钱也都完成了。我觉得,市场过高地估计了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压力。实际上政府希望其慢涨、稳定,并不希望暴跌。我们以后要大量地建设安居房、公租房、廉租房,这些还得由地产公司来做。
“买房子和买车是中国城市居民最大的消费,如果把这两个都否定了,你就看不到未来经济的增长了。美国什么地方比我们强呢?就是华尔街,所谓第三产业就在此。我们片面地把金融业当作周期性的。你说证券业是周期性的,它确实是和股市波动相关。保险因为有理财业务,所以和股市周期也是吻合的。但银行并不与这些周期有关。在现实中,银行业是垄断的,这几年几乎都在直线增长。如果说明年银行业不增长,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今年大银行全部增资扩股了。现在买银行股,股息率很多达到4%到5%,而存在银行一年的利率才2.5%。很多人说可能会加息,但加息对银行其实没有影响,非对称加息也不会非对称多少。就算有影响,也很有限,因为银行是最有转嫁能力的。
“我相信创业板、中小板都有非常好的优势,不过问题是,现在是基金说了算,明年就是原始股东说了算。我相信明年风格转换是必然的。”
关于推动银行股上涨的资金是否充裕,李振宁认为不足为虑。他说:“大盘股真实的流通盘并不大。很多银行股现在一天才成交两三亿元,那是因为没有资金关注。在估值方面,香港银行股中的H股对A股的溢价已经超过20%到30%,而研究机构还在推荐,认为还有潜力。
“另外,很多人认为银行信贷等同于流动性。实际上股市上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多少根本不能划等号,因为股市资金和银行不是一回事。以前德隆时代,庄家是向银行借贷的,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一方面银行控制得很好,另一方面,融资融券只有7%左右的利息,但还有600多亿元的额度,说明实际上借银行钱去炒股的情况很少。”
在日前第一财经携手证券之星举办的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峰会上,多位私募界风云人物,包括罗伟广、石波、何震、李振宁等,均表达了对于市场的看法,其中看好后市者居多。罗伟广相当看好中小盘股,同时认为今年“沉默的大多数”非常值得关注,而李振宁则认为金融、地产股最值得投资。
罗伟广: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去年的阳光私募业绩冠军——新价值的罗伟广,在会上高调表示,“未来七八年都将是A股的好日子”。
他说:“我认为2009年基本上是押仓位,很多股票都有很高的收益,今年基本上是押风格,撇开大盘,只要押对了风格今年收益就会比较好。上半年的防御型股、医药股,下半年的有色、煤炭股,到近期的高铁股,基本上是一个风格一个板块地起来,板块个股都抱成一块。明年我认为是押个股的时候。”
罗伟广认为,目前中国处于很好的历史周期,“从美国市场过去100多年的市盈率波动来看,基本反映了情绪的博弈,悲观时市盈率低到5倍左右,乐观时高到30倍。A股过去15年也基本体现了这种规律”。
他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全了中国的崛起。现在印度的通胀率到了10%,巴西和俄罗斯也有7%,他们也是通胀,也是加息,但股市仍然是牛市,而我们却是熊市。美国、日本、欧洲也是牛市。中国经济很好,通胀率没有其他国家高,也一样印钞票,但中国股市恰恰是熊市。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投资者可能被过去10年跌怕了,对很多问题倾向于往悲观的方面理解。”
就市场特征而言,罗伟广认为结构性行情至少将持续5年,机会主要存在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他说:“日本当年的股市表现,启示了中国经济转型期也会蕴藏很大的行业机会。日本早期经济起飞是靠城市化和房地产带动起来的,但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靠内需、高科技带动。我觉得这是中国未来七八年要走的路。
“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波到转型期,10年中股指不涨。转型期完成以后,内需和高科技、信息产业起来的时候,股市走出了一个大牛市,其中没涨的行业有房地产、工业、运输、电力、银行。这个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罗伟广认为,中国经济转型起码还需要5年,也就是说,结构性行情仍有至少3年以上。未来的结构性行情将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为主,传统型行业只有阶段性机会。
他表示:“股市有风格轮换的周期问题。1996至2001年,中国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虽有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业没有很多机会。那几年钱比较多,市场主要炒小盘科技股。这个过程完全是资金推动的,没有基本面的实际支撑。
“2003~2007年,因为加入世贸,中国的经济起来了,房地产市场热起来了,这两个因素催生了‘五朵金花’行情,‘五朵金花’正是价值投资的代表。投资的风格从资金推动回归到价值投资,实业提供了支撑,大盘蓝筹股表现非常好。
“而从2009年开始,市场潮流和资金偏好又回到1996~2001年的小盘股。我认为这次和2006年一样,会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泡沫大到不能容纳了,或者美国大幅加息,全球资金回流到美国,这个周期才会结束。”
对新兴产业中的机会,罗伟广认为:“新兴产业有个缺点,就是存在估值泡沫。可能100家公司中有99家会倒闭,但只要出—个苹果或者微软,这个泡沫就是有意义的。当然新兴产业的估值泡沫是有大背景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要扶持新兴产业。同时,新兴产业的泡沫里确实有部分公司是合理的,有基本面支撑。我们作为基金经理的目标,就是在众多新兴产业的泡沫里找到未来的苹果、微软。”
同时,罗伟广认为,过去一年中一直横盘的很多个股可能是明年的投资首选。今年四季度的投资策略是“布局沉默的大多数”。
李振宁:金融地产股最值得买
与罗伟广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振宁。作为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李振宁是中国最早接触证券交易的经济学家,他也是今年业绩表现突出的4只阳光私募基金——深国投·睿信1~4期的掌舵人。圈内人认为,他是坚定的做多者,风格激进,敢于长期坚持高仓位操作。一向奉行选股比选时更重要,操作手法是典型的单边做多模式。今年他坚持持有金融、地产类股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振宁表示相当看好金融、地产股。他说:“金融、地产股价值被低估了。金融股中的银行股目前市盈率只有8到10倍。地产股今年业绩很好,明年的业绩由于大量收回来的钱也都完成了。我觉得,市场过高地估计了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压力。实际上政府希望其慢涨、稳定,并不希望暴跌。我们以后要大量地建设安居房、公租房、廉租房,这些还得由地产公司来做。
“买房子和买车是中国城市居民最大的消费,如果把这两个都否定了,你就看不到未来经济的增长了。美国什么地方比我们强呢?就是华尔街,所谓第三产业就在此。我们片面地把金融业当作周期性的。你说证券业是周期性的,它确实是和股市波动相关。保险因为有理财业务,所以和股市周期也是吻合的。但银行并不与这些周期有关。在现实中,银行业是垄断的,这几年几乎都在直线增长。如果说明年银行业不增长,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今年大银行全部增资扩股了。现在买银行股,股息率很多达到4%到5%,而存在银行一年的利率才2.5%。很多人说可能会加息,但加息对银行其实没有影响,非对称加息也不会非对称多少。就算有影响,也很有限,因为银行是最有转嫁能力的。
“我相信创业板、中小板都有非常好的优势,不过问题是,现在是基金说了算,明年就是原始股东说了算。我相信明年风格转换是必然的。”
关于推动银行股上涨的资金是否充裕,李振宁认为不足为虑。他说:“大盘股真实的流通盘并不大。很多银行股现在一天才成交两三亿元,那是因为没有资金关注。在估值方面,香港银行股中的H股对A股的溢价已经超过20%到30%,而研究机构还在推荐,认为还有潜力。
“另外,很多人认为银行信贷等同于流动性。实际上股市上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多少根本不能划等号,因为股市资金和银行不是一回事。以前德隆时代,庄家是向银行借贷的,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一方面银行控制得很好,另一方面,融资融券只有7%左右的利息,但还有600多亿元的额度,说明实际上借银行钱去炒股的情况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