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 是我国主动应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在此背景下, 原有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三三五”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理论和建设流程, 为新形式下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一条有效路径, 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控加工;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 是我国主动力应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 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1,2]。智能制造要逐步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等要求, 其中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3]。在此背景下, 原有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也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 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需求,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已成当前各类职业院校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1、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属于技术技能型的范畴, 学制以五年制及六年制为主,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获取知识、技能以外, 也要注重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只是培养被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当前岗位需求的人, 要实现“职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要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社会性和人本性并重, 要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过程中分别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专业课程开发围绕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个性发展三个关键要素展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构建将围绕这个核心要求展开。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企业对技术、生产与人员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 岗位的分工逐渐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 岗位能力也由原先单一能力转变为综合职业能力,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完整产品生产全过程, 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显著提升。因此,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充分融入主体性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 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培养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
3、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智能制造背景数控加工核心课程采用基于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流程, 并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则以职业工作过程逻辑为依据, 形成行动导向体系, 其它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按照学科体系排序。行动体系和学科体系的教学实施是有差别, 首先是教学载体和学习程序的差别, 行动体系的教学载体是实践课程;在学习程序上,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也即技能的高低以从易到难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科课程的教学载体是理论课程:在学习程序上, 以学科教学为主线, 按照知识的深浅, 由浅入深, 组织教学, 不同类型体系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 两类体系在培养人才方面但各有侧重, 行动体系所培养是技能型人才, 学科体系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实现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融合发展, 形成理实协同、相互促进, 体现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集约化, 形成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整合的知识体系。
二、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
1、 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通过校企协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标准, 使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形成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2、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工作步骤
数控加工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是以行业情况分析为基础, 再对具体的工作进行分析, 归纳出数控加工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 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 最后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主线对所有的学习领域进行梳理, 完成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解构学科体系重构行动体系, 每一学习领域均以数控加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 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具体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
3、“三三五”数控加工课程体系
“三三五”课程体系即课程开发依据三个要素 (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个性发展) , 融入三类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形成五种课程 (文化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行动导向课和综合实践课) 如图2所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所需要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图纸识读和分析能力, 二是制定加工工艺的能力, 三是数控编程能力、四是机床加工操作能力、五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能力、六是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 七是机床维护和保养能力、八是柔性制造单元系统集成能力。将这些职业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融入不同的课程,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融入具体的教学项目。同时鉴于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场地及教材的限制, 且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所有课程行动导向化, 导致在现阶段会出现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并存的现状, 因此要将文化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操作课、行动导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五类课程有机整合和相互融通, 最终形成“三个要素、三类能力、五种类型”的数控加工课程体系。
总结:智能制造是多门技术、多种技能有机叠加、复合集成的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工程, 体系构建应根据学校当前的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现实条件做好顶层设计, 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学校通过“三三五”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有效推动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切实提高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Z].2015.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黄尧.职业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王喜文.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基金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7年度科研课题:“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中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课题编号:XJK17C096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控加工;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 是我国主动力应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 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1,2]。智能制造要逐步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等要求, 其中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3]。在此背景下, 原有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也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 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需求,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已成当前各类职业院校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1、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 属于技术技能型的范畴, 学制以五年制及六年制为主,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获取知识、技能以外, 也要注重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只是培养被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当前岗位需求的人, 要实现“职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要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社会性和人本性并重, 要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过程中分别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专业课程开发围绕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个性发展三个关键要素展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构建将围绕这个核心要求展开。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企业对技术、生产与人员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 岗位的分工逐渐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 岗位能力也由原先单一能力转变为综合职业能力,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完整产品生产全过程, 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显著提升。因此,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充分融入主体性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 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培养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
3、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智能制造背景数控加工核心课程采用基于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流程, 并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则以职业工作过程逻辑为依据, 形成行动导向体系, 其它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按照学科体系排序。行动体系和学科体系的教学实施是有差别, 首先是教学载体和学习程序的差别, 行动体系的教学载体是实践课程;在学习程序上,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也即技能的高低以从易到难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科课程的教学载体是理论课程:在学习程序上, 以学科教学为主线, 按照知识的深浅, 由浅入深, 组织教学, 不同类型体系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 两类体系在培养人才方面但各有侧重, 行动体系所培养是技能型人才, 学科体系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实现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融合发展, 形成理实协同、相互促进, 体现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集约化, 形成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整合的知识体系。
二、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
1、 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通过校企协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标准, 使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形成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2、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工作步骤
数控加工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是以行业情况分析为基础, 再对具体的工作进行分析, 归纳出数控加工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 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 最后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主线对所有的学习领域进行梳理, 完成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解构学科体系重构行动体系, 每一学习领域均以数控加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 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具体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
3、“三三五”数控加工课程体系
“三三五”课程体系即课程开发依据三个要素 (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个性发展) , 融入三类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形成五种课程 (文化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行动导向课和综合实践课) 如图2所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所需要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图纸识读和分析能力, 二是制定加工工艺的能力, 三是数控编程能力、四是机床加工操作能力、五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能力、六是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 七是机床维护和保养能力、八是柔性制造单元系统集成能力。将这些职业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融入不同的课程,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融入具体的教学项目。同时鉴于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场地及教材的限制, 且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所有课程行动导向化, 导致在现阶段会出现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并存的现状, 因此要将文化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操作课、行动导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五类课程有机整合和相互融通, 最终形成“三个要素、三类能力、五种类型”的数控加工课程体系。
总结:智能制造是多门技术、多种技能有机叠加、复合集成的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工程, 体系构建应根据学校当前的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现实条件做好顶层设计, 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学校通过“三三五”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有效推动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切实提高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Z].2015.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黄尧.职业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王喜文.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基金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7年度科研课题:“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中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课题编号:XJK17C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