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对于学习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现代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一个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年代。新课改迎合时代的特点对学校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一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止一种单一的途径,而是多种多样。笔者就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在教学经历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怎么样才能促成我国拥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就要把好教育关,大力施行创新性的教育,要对学生更突出一种创新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培育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靠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拥有更多的优势,才能减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认清的事实。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怎么样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步骤开展。
首先就是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不是约束与命令,建立一种更和谐、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老师面前开口,才乐于参与数学的各种实践,数学创新教学才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以及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采取更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努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针对这一点,笔者推荐几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是在每一节课堂的前几分钟给学生一个演讲的机会,演讲的内容可以较为开放,可以介绍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分享自己的数学知识发现,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引入一些竞争机制刺激学生学习数学,比如说可以是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实验操作等比赛,让学生改变他们只能参加一些语文、体育等学科的比赛的观念,拉近他们与数学的距离,建立一种亲切感。
这些方式让学生站到了课堂舞台中间,他们得以以主人翁的身份学习,不再是一味地听,这将激发他们乐于探索,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帮助。
3鼓励质疑和总结,培养创新思维
3.1培养学生批判性质疑精神
可以说,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批判性质疑,一切的创造以及发明都是始于批判性质疑的。在我们的一些日常教学里,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对同学的观点里一些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老师的讲解以及教材的内容提出质疑的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敢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老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尝试通过辩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判断能力开展训练,这能够对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流畅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出具有他们个性特征的意见。
3.2培养总结思维能力
我们说的总结思维的能力也就是指孩子们集中思维的能力,它属于一种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体现。对小学生的总结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一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是两件相辅相成的事。通过思维能力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灵活、准确掌握的能力,进而将这些知识进行更好的概括和提取,将其变成自己的观点。总结思维能力是求异思维的基础,它能够对求异思维的科学性、新颖度以及广度进行做出保障。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课堂里,老师最好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总结机会。
4激发学生热情,培养数学兴趣
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素材,吸引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数学的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更乐于学,还可以把学生所见所闻归纳为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教学更有成效。其二是通过引发疑问进行教学,增强学生数学兴趣。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很大方面取决于该学科的老师。若是一个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只会照书本读,那学生原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也会被磨灭。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中通过故事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幸福。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面积含义”中,笔者在黑板上画上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长3分米,宽度是2分米,而另一个是长5分米,宽度为1分米。老师再通过故事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请同学们看这两块菜地,作为林中之王的狮子要将两块菜地分给狐狸与山羊,狡猾的狐狸要先挑选,山羊后挑选,而狐狸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长5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那么,狡猾的狐狸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呢?请同学自愿站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回答狐狸占了便宜,有的回答狐狸没占便宜。怎么样知道学生的回答哪一个是正确的呢?那就要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如何比较呢?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探讨出正确的比较方式。
5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属于一种积极探索问题、勇于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只有具备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发展创新能力。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小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属于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少不了学生自创。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要从数学教学的每一点小事做起,提升孩子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坚持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方可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吕 敏,《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7期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吴应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洪梅兰,《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作者简介:
斯琴毕力格,男,1968年5月出生,籍贯:镶黄旗,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教小学数学,工作单位:苏尼特右旗第三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怎么样才能促成我国拥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就要把好教育关,大力施行创新性的教育,要对学生更突出一种创新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培育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靠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拥有更多的优势,才能减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认清的事实。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怎么样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步骤开展。
首先就是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不是约束与命令,建立一种更和谐、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老师面前开口,才乐于参与数学的各种实践,数学创新教学才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以及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采取更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努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针对这一点,笔者推荐几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是在每一节课堂的前几分钟给学生一个演讲的机会,演讲的内容可以较为开放,可以介绍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分享自己的数学知识发现,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引入一些竞争机制刺激学生学习数学,比如说可以是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实验操作等比赛,让学生改变他们只能参加一些语文、体育等学科的比赛的观念,拉近他们与数学的距离,建立一种亲切感。
这些方式让学生站到了课堂舞台中间,他们得以以主人翁的身份学习,不再是一味地听,这将激发他们乐于探索,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帮助。
3鼓励质疑和总结,培养创新思维
3.1培养学生批判性质疑精神
可以说,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批判性质疑,一切的创造以及发明都是始于批判性质疑的。在我们的一些日常教学里,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对同学的观点里一些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老师的讲解以及教材的内容提出质疑的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敢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老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尝试通过辩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判断能力开展训练,这能够对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流畅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出具有他们个性特征的意见。
3.2培养总结思维能力
我们说的总结思维的能力也就是指孩子们集中思维的能力,它属于一种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体现。对小学生的总结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一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是两件相辅相成的事。通过思维能力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灵活、准确掌握的能力,进而将这些知识进行更好的概括和提取,将其变成自己的观点。总结思维能力是求异思维的基础,它能够对求异思维的科学性、新颖度以及广度进行做出保障。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课堂里,老师最好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总结机会。
4激发学生热情,培养数学兴趣
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被动学习的效果更好,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素材,吸引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数学的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更乐于学,还可以把学生所见所闻归纳为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教学更有成效。其二是通过引发疑问进行教学,增强学生数学兴趣。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很大方面取决于该学科的老师。若是一个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只会照书本读,那学生原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也会被磨灭。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中通过故事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幸福。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面积含义”中,笔者在黑板上画上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长3分米,宽度是2分米,而另一个是长5分米,宽度为1分米。老师再通过故事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请同学们看这两块菜地,作为林中之王的狮子要将两块菜地分给狐狸与山羊,狡猾的狐狸要先挑选,山羊后挑选,而狐狸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长5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那么,狡猾的狐狸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呢?请同学自愿站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回答狐狸占了便宜,有的回答狐狸没占便宜。怎么样知道学生的回答哪一个是正确的呢?那就要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如何比较呢?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探讨出正确的比较方式。
5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属于一种积极探索问题、勇于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只有具备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发展创新能力。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小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属于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少不了学生自创。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要从数学教学的每一点小事做起,提升孩子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坚持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方可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吕 敏,《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7期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吴应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洪梅兰,《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作者简介:
斯琴毕力格,男,1968年5月出生,籍贯:镶黄旗,本科学历,小教高级职称,教小学数学,工作单位:苏尼特右旗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