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实践新课程的方式方法,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出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观正在被大家认同。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施 问题与对策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人数可在3~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个性素质和协作能力,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二、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科學合理分组,创设有效合作条件。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4至6人一组为宜,由1人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担任具体的合作角色,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角色中体验、锻炼和提高,经常评比最佳小组,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局面,为成功进行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师生共同精心设计讨论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参与教学设计,师生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问题,学生的组内互助学习、课堂的展示和组内互动都必须以这些问题为中心。给学生一个“好问题”比给学生一个“好答案”更重要。
3.运用好多媒体,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认真读图探究,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实施阶段
1.优化基本的教学流程。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是: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地理教学的合作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学习话题的选择要有意义。合作学习因为探究性比较强,体现合作的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那些真正具有合作学习必要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分阶段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就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不可能短时间内掌握太多的知识点,把教学目标分散开,学生可以针对每一个小问题进行探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完成任务。(2)在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获得反馈不一定要进行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深入各个小组中,进行个别反馈,如果通过反馈发现教学设计中不完善的部分,一定要进行及时补救。
2.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密切性,使得那种单纯传授的教学方法被学生强烈排斥。首先是作为指导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2)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3)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5)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6)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7)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8)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9)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令学生畏惧的姿态。再次,适时监控,密切注意各组的讨论情况,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3.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把课前设计好的分层教学的不同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的、能通过自己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如果能学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不断有积极学习的愿望。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起点上提高、进步。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后产生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保证学习的继续进行。
(三)评价阶段
及时多角度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互相争论,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本节课上没有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评价,评价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从不同角度肯定各小组合作,并进行奖励。教师要评价自己是否恰当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评价后要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以便今后进行改进。
三、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考虑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其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没有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位专家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仅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更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施 问题与对策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人数可在3~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个性素质和协作能力,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二、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科學合理分组,创设有效合作条件。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4至6人一组为宜,由1人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担任具体的合作角色,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角色中体验、锻炼和提高,经常评比最佳小组,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局面,为成功进行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师生共同精心设计讨论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参与教学设计,师生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问题,学生的组内互助学习、课堂的展示和组内互动都必须以这些问题为中心。给学生一个“好问题”比给学生一个“好答案”更重要。
3.运用好多媒体,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认真读图探究,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实施阶段
1.优化基本的教学流程。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是: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地理教学的合作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学习话题的选择要有意义。合作学习因为探究性比较强,体现合作的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那些真正具有合作学习必要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分阶段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就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不可能短时间内掌握太多的知识点,把教学目标分散开,学生可以针对每一个小问题进行探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完成任务。(2)在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获得反馈不一定要进行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深入各个小组中,进行个别反馈,如果通过反馈发现教学设计中不完善的部分,一定要进行及时补救。
2.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密切性,使得那种单纯传授的教学方法被学生强烈排斥。首先是作为指导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2)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3)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5)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6)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7)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8)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9)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令学生畏惧的姿态。再次,适时监控,密切注意各组的讨论情况,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3.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把课前设计好的分层教学的不同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的、能通过自己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如果能学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不断有积极学习的愿望。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起点上提高、进步。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后产生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保证学习的继续进行。
(三)评价阶段
及时多角度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互相争论,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本节课上没有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评价,评价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从不同角度肯定各小组合作,并进行奖励。教师要评价自己是否恰当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行评价后要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以便今后进行改进。
三、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考虑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其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没有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位专家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仅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更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