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师资队伍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 特色专业 ERP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办于2004年。创办之初,就明确了办学方向,以ERP为特色,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取得了积极成效:创设了ERP综合体验中心;建立了广东联升、九江联盛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承办了全国ERP沙盘大赛江西赛区的赛事组织工作;举办了江西省高职院校首届企业管理综合实训高级研修班;参加了全国ERP大赛,财院代表队获江西赛区二等奖: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与台湾统率集团合作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使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成为江西省内有影响力的管理类专业,并成为08年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重点规划专业。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优秀的办学资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集中资源重点投入,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进而成为特色专业。结合财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我认为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核心竞争力原理为指导,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方向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企业要永续经营,基业长青,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财院领导在05年适时的提出:在经过规模化扩张后,要及时转变办学理念,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并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实施“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发展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或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教学团队在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工商管理专业以企业资源计划(即ERP)为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建立一只专兼结合、技能高超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聘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把企业搬到课堂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把企业搬到课堂。实训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训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的转化。财院工商管理专业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校内ERP软件模拟实训室、企业环境模拟实训室、企业模拟沙盘对抗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等。管理类的其他校内实训室如会计模拟实训室、金融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也为本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了实训场地。
1.企业经营管理物理沙盘、电子沙盘实训室。沙盘实训包括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訓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模拟企业实训室。模拟企业实训室是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利用ERP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亲身经历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写室。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室通过ERP教学系统,搭建起模拟现实企业管理、经营的应用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基于实务训练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模拟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市场模拟和企业生产经营模拟。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为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模式。该实训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团财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大功能模块。
四、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校外实训建设力度,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与联升集团、中房集团、东莞市联升电信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佛山市东汇电子有限公司所等20家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学校每年召开校企理事会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听取企业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派出教师参与ERP流程改革和规范,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有机会接受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导,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模式,切实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并得到了实际工作和生产作业现场培训机会,更了解相关岗位职责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面向市场、立足岗位、重视素质、突出能力、强调应用”为办学定位,适岗与变岗、综合与应变、产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在现有课程体系上,根据以下原则调整课程体系的布局:
1.突出专业特点,抓住核心课程,兼顾相关知识。
2.与时俱进,把握本专业人才特点,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的设计,逐步完善实训指导书,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3.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以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学生在毕业时要能拿到“双证”,即既要有毕业证书,又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坚持走特色化之路,建立专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培养有竞争力的学生。虽然以上所述远未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的所有方面,但它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 特色专业 ERP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办于2004年。创办之初,就明确了办学方向,以ERP为特色,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取得了积极成效:创设了ERP综合体验中心;建立了广东联升、九江联盛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承办了全国ERP沙盘大赛江西赛区的赛事组织工作;举办了江西省高职院校首届企业管理综合实训高级研修班;参加了全国ERP大赛,财院代表队获江西赛区二等奖: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与台湾统率集团合作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使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成为江西省内有影响力的管理类专业,并成为08年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重点规划专业。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优秀的办学资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集中资源重点投入,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进而成为特色专业。结合财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我认为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核心竞争力原理为指导,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方向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企业要永续经营,基业长青,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财院领导在05年适时的提出:在经过规模化扩张后,要及时转变办学理念,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并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实施“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发展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或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教学团队在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工商管理专业以企业资源计划(即ERP)为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建立一只专兼结合、技能高超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聘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把企业搬到课堂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把企业搬到课堂。实训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训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的转化。财院工商管理专业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校内ERP软件模拟实训室、企业环境模拟实训室、企业模拟沙盘对抗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等。管理类的其他校内实训室如会计模拟实训室、金融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也为本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了实训场地。
1.企业经营管理物理沙盘、电子沙盘实训室。沙盘实训包括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訓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模拟企业实训室。模拟企业实训室是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利用ERP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亲身经历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写室。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室通过ERP教学系统,搭建起模拟现实企业管理、经营的应用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基于实务训练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模拟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市场模拟和企业生产经营模拟。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为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模式。该实训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团财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大功能模块。
四、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校外实训建设力度,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与联升集团、中房集团、东莞市联升电信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佛山市东汇电子有限公司所等20家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学校每年召开校企理事会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听取企业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派出教师参与ERP流程改革和规范,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有机会接受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导,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模式,切实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并得到了实际工作和生产作业现场培训机会,更了解相关岗位职责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面向市场、立足岗位、重视素质、突出能力、强调应用”为办学定位,适岗与变岗、综合与应变、产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财院工商管理专业在现有课程体系上,根据以下原则调整课程体系的布局:
1.突出专业特点,抓住核心课程,兼顾相关知识。
2.与时俱进,把握本专业人才特点,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的设计,逐步完善实训指导书,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3.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以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学生在毕业时要能拿到“双证”,即既要有毕业证书,又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坚持走特色化之路,建立专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培养有竞争力的学生。虽然以上所述远未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的所有方面,但它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