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岁的斯蒂芬·帕多克站在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32层的房间里,他冷静地举起一支改装过的冲锋枪,向下面密集的人群扫射。这是晚上10点,楼下正在举行一场露天音乐节,2万多名观众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不料死亡倏忽而至。
发生在2017年10月1日的这起枪击案,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枪击案,共造成58人死亡,515人受伤。
如果他手里没有枪,或者,他手里只是一支半自動步枪,那么,他能制造这么多伤亡吗?进一步,人们也经常会问,如果美国真的禁枪了,美国能够变得更好吗?
假如“奇迹发生”
“如果美国真的禁枪了,会有什么后果?”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这个问题也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回答。然而,与意料之中不同的是,支持禁枪的回答很少。反对禁枪的回答则往往是高赞回答。
“看看美国的禁毒战争引发的大屠杀,如果禁枪,死亡人数估计是禁毒的两倍或者三倍。”一个高赞回答的第一句,就给这个设想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他并未明说,所谓的“大屠杀”是为了扫毒引发的人员伤亡,还是禁毒未能控制毒品流行,反而使得毒品脱离政府控制而导致滥用毒品致死人数越来越多,但这个回答还是收获了两百多个赞。
美国的禁毒战争开始于70年代的尼克松时期,到现在,50年过去,美国投入了数万亿美元,逮捕了一百多万人,参与到墨西哥、南美等打击毒贩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付出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代价。但结果,美国依然没能打赢这场战争,每年,在美国有7万多人因吸毒过度而死亡,这是美国每年被枪杀人数的两倍。
网友内尔·西雅特说,如果“奇迹发生”,一个全面的枪支禁令通过了,美国将面临的是下一次内战。“如果美国政府通过一项全面枪支禁令,枪支拥有者会集体反抗上缴枪支的命令。政府要么只能强制没收枪支,要么只能取消这项禁令。而强制收缴枪支是行不通的,拥枪者为了反抗收缴,会制造更多暴力冲突。”
也有从可行性上讨论的技术流。网友迈克·舒克林就表示,“全面禁枪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回收枪支。一支普通手枪的价格是400至500美元,而好一些的枪价格更高。数据显示,美国一共拥有三亿多支枪,假设政府要回收一半,就需要支付875亿美元。还要考虑如何储存这些枪,如何看管,如何运输和最终销毁的问题。仅从经济上,美国政府就负担不起。”
而一些支持禁枪的回答,因为支持率不高往往都不能在首页上显示。“在发生了一起16名小学儿童被枪杀的校园枪击案后,苏格兰有超过6000名合法持枪者主动来到警察局,向当局上缴他们的武器。”网友阿兰·沃尔写道,“他们表示,‘如果一支合法的枪支能制造那样的惨案,我不希望自己家里有一支这样的枪’。”
这是个情真意切的回答,但仅有少得可怜的十几个赞,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Quora上只是关于美国枪支问题的一个侧面。在广泛反对禁枪呼声背后,是一个很难忽略的事实——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瑞士一个研究机构调查显示,美国人拥有的枪支数高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全世界民用枪支持有量约8.57亿,其中,美国拥有的枪支数量占46%,达3.93亿支,每100人拥有120支枪,是第二名也门的2倍多(100人52支枪)。
皮尤中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48%的美国人在拥有枪支的家庭长大。72%的美国人承认开过枪,还有66%的持枪者表示,他们拥有不止一支枪。此外,近四分之三的持枪者表示,他们不能想象没有枪会怎么样。
与高枪支拥有量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枪击案发生率和死亡率。澳大利亚一个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枪支暴力引发的死亡率最高的20个国家中,美国位列第二。美国的枪击案死亡率与阿富汗等战乱国家相当。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超过34万美国人死于枪口之下,平均每年发生五万多起因枪致死事件,3万多人死于枪击,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枪杀身亡。
假如美国真的禁枪,这些人,真的可以全部避免死亡吗?
答案是:只是其中一部分人。
禁枪后,这些人还是可能会死亡
2013年,美国有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了,“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他们主要提供有关枪支暴力的数据情况。据该组织统计,2018年,有3.67万美国人死在了枪口之下。
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耸动的数据,但它仍然低于每年超四万人的交通事故死亡数据。当然,这样对比过于简单。汽车带给人的便利远非枪支可以比拟。但具体区分这3.67万人会发现,其中有2.2万人,死于自杀。
也就是说,死于枪口下的美国人中,有大部分人是自杀的。查数据可以发现,美国每年自杀人数超过四万人,如此计算,其中一半是用枪自杀的。而且,据学者黄铁鹰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的数据,70岁以上老人选择用枪自杀的比例最高,达到74%。
这意味着,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拥枪成为他们变相实现“安乐死”的一个方法。当然,自杀这种行为,是应该反对的。但美国自杀率高企的原因,却并不是枪支问题。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法律教授史蒂芬·斯戴克就曾撰文指出,有明显证据表明,美国日益上升的自杀率与社会保障网不断弱化有着密切关系。在1960年至1995年间,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削减,而这一时期的自杀率显著上升。1990年至2000年间相关的研究中也显示出这种对应关系。这种相关性还出现在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数据比较中。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纯禁枪,也不过是减少了他们的一种自杀途径而已。如果美国真的禁枪,这部分人可能也会转而寻求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被忽视的另一群人
2016年9月16日,美国亚特兰大,三名持枪窃贼潜入一家美国华裔家庭。虽然这个国家终于出台了法令,禁止公民拥有枪支,但那些犯罪分子,总是有能力从地下黑市买到这类暴力武器。 家里只有一位华裔太太在家,三位窃贼用枪逼迫她打开了保险箱,拿走了家中的所有现金和贵重物品,之后为了防止受害人报警,其中一名男子当场射杀了这位华裔女性。
嗯。等等,这是发生在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事情,我们身处的时间线中,美国并没有禁枪。那位华裔太太家里也备有枪支。她看到有窃贼进入家中后,迅速找到了武器,上膛,对着他们一通射击。结果,一名窃贼当场被击毙,另外两人中枪后逃走。事后,警方判定该行为属于合法的自卫手段,这名女商人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警方也不会对其提出任何犯罪指控。
就在这起持枪自卫事件发生前两天,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购物中心内发生一起持刀扎人事件。一名身穿私人保安公司制服的男子持刀进入商场,在走廊、商家和公共区域等多处地点刺伤民众。后来,IS宣称对这起“独狼袭击”事件负责。
这在当场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男子砍伤了9个人,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候, 一位名叫杰森·福尔克纳的警察,下班后恰巧在现场。他当即拔出枪,将其击毙。
据事后媒体报道,杰森是一位拥枪派。他不认为自己当时是履行公职,而是实施公民逮捕权,而美国司法机构也认可了这一行为。
可以想见,如果美国实施严格的枪支管理,这位下班的警员,很可能是不允许配枪的——这也是很多禁枪国家施行的制度。这意味着,商场的惨剧,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关于美国人因为拥有枪支自卫到底避免了多少惨剧,目前缺少科学统计。美国步枪协会曾发表数据称,“每年枪支被用在个人保护方面的次数超过200万次,而且,不需要打一发子弹,单单只需要展示枪支就能在很多情况下制止犯罪。”
但因为它是美国最重要的拥枪权推动者,这个数字仍然存疑。美国暴力政策研究中心(VPC)出具了另一份数据:2007年到2011年的5年中,暴力犯罪或财产犯罪中受害者利用枪械进行自我防卫的案例加起来只有33.8万例。平均下来每年是6.7万例。
相比美国死在枪口下的3.67万人,持枪自我防卫的数字显然更大一些,而且,如果再剔除持枪自杀的2.2万人,这个差距会更大。
但与那些触目惊心的枪击案相比,避免悲剧的事件,总是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很多讨论是否禁枪的议题中,这6.7万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几乎算是沉默的大多数。
特朗普的最大动作
拥枪在美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枪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却也保护了另外一部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美国宪法、警察权力等因素限制、影响下,全面禁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控枪,就成了很多反对派的折中选择。
《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曾充满讽刺地写道:“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梯子的规定就长达五页,而联邦当局却对严格限制枪支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控枪的举措并不难。“我们可以从限制每人每月购买枪支不得超过一支开始,以此限制枪支贩运者。同样的,我们应该限制出售高容量弹夹,这样,一个枪手一次装弹就不能打死那么多人。……我们应该对所有购枪者,包括从私人手中购买枪支的,都进行背景调查。我们应该将枪支序列号制作得更难涂改……”
事实上,在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发生后,媒体曾经同仇敌忾地讨论过控枪。据拉斯维加斯警方披露,枪手斯蒂芬·帕多克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而警方在他的酒店房间里起获了至少17支枪。在他家里还发現了另外十多支枪。
另一个例子则是俄亥俄州的枪击案。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枪手打死了9个人。他用于作案的AR-15式自动步枪是从网上合法购买的,他还购买了一个双倍弹夹,可以在不换弹夹的情况下连续打出100发子弹。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这类半自动步枪和大容量弹夹都是被禁止的。
如果没有这么多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这起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也许不能避免,但至少,如果凶手仅仅拥有一支半自动步枪,那么,死伤人数不会这么巨大。
但特朗普政府最后成功地将话题从控制步枪转移到了一种设备——撞火枪托上。撞火枪托,这是一种将半自动步枪改装为类似全自动步枪,以便连续发射子弹的装置。
据悉,斯蒂芬·帕多克正是用撞火枪托,把原本只能半自动发射的枪支变成可以连续扫射的自动武器。而这个撞火枪托很难买到吗?并不。这个装置在沃尔玛就有售,售价150美元。换句话说,150美金就可让半自动步枪发射速度从每分钟60发,提高到800发,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枪支的威胁程度。
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枪击案发生一年后,2018年12月,美国立法将“撞火枪托”列为违禁品。而这,也是拉斯维加斯惨案发生以来,特朗普政府在控枪领域的最大动作了。
(本文选自:看天下 2019年33期)
发生在2017年10月1日的这起枪击案,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枪击案,共造成58人死亡,515人受伤。
如果他手里没有枪,或者,他手里只是一支半自動步枪,那么,他能制造这么多伤亡吗?进一步,人们也经常会问,如果美国真的禁枪了,美国能够变得更好吗?
假如“奇迹发生”
“如果美国真的禁枪了,会有什么后果?”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这个问题也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回答。然而,与意料之中不同的是,支持禁枪的回答很少。反对禁枪的回答则往往是高赞回答。
“看看美国的禁毒战争引发的大屠杀,如果禁枪,死亡人数估计是禁毒的两倍或者三倍。”一个高赞回答的第一句,就给这个设想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他并未明说,所谓的“大屠杀”是为了扫毒引发的人员伤亡,还是禁毒未能控制毒品流行,反而使得毒品脱离政府控制而导致滥用毒品致死人数越来越多,但这个回答还是收获了两百多个赞。
美国的禁毒战争开始于70年代的尼克松时期,到现在,50年过去,美国投入了数万亿美元,逮捕了一百多万人,参与到墨西哥、南美等打击毒贩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付出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代价。但结果,美国依然没能打赢这场战争,每年,在美国有7万多人因吸毒过度而死亡,这是美国每年被枪杀人数的两倍。
网友内尔·西雅特说,如果“奇迹发生”,一个全面的枪支禁令通过了,美国将面临的是下一次内战。“如果美国政府通过一项全面枪支禁令,枪支拥有者会集体反抗上缴枪支的命令。政府要么只能强制没收枪支,要么只能取消这项禁令。而强制收缴枪支是行不通的,拥枪者为了反抗收缴,会制造更多暴力冲突。”
也有从可行性上讨论的技术流。网友迈克·舒克林就表示,“全面禁枪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回收枪支。一支普通手枪的价格是400至500美元,而好一些的枪价格更高。数据显示,美国一共拥有三亿多支枪,假设政府要回收一半,就需要支付875亿美元。还要考虑如何储存这些枪,如何看管,如何运输和最终销毁的问题。仅从经济上,美国政府就负担不起。”
而一些支持禁枪的回答,因为支持率不高往往都不能在首页上显示。“在发生了一起16名小学儿童被枪杀的校园枪击案后,苏格兰有超过6000名合法持枪者主动来到警察局,向当局上缴他们的武器。”网友阿兰·沃尔写道,“他们表示,‘如果一支合法的枪支能制造那样的惨案,我不希望自己家里有一支这样的枪’。”
这是个情真意切的回答,但仅有少得可怜的十几个赞,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Quora上只是关于美国枪支问题的一个侧面。在广泛反对禁枪呼声背后,是一个很难忽略的事实——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瑞士一个研究机构调查显示,美国人拥有的枪支数高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全世界民用枪支持有量约8.57亿,其中,美国拥有的枪支数量占46%,达3.93亿支,每100人拥有120支枪,是第二名也门的2倍多(100人52支枪)。
皮尤中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48%的美国人在拥有枪支的家庭长大。72%的美国人承认开过枪,还有66%的持枪者表示,他们拥有不止一支枪。此外,近四分之三的持枪者表示,他们不能想象没有枪会怎么样。
与高枪支拥有量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枪击案发生率和死亡率。澳大利亚一个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枪支暴力引发的死亡率最高的20个国家中,美国位列第二。美国的枪击案死亡率与阿富汗等战乱国家相当。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超过34万美国人死于枪口之下,平均每年发生五万多起因枪致死事件,3万多人死于枪击,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枪杀身亡。
假如美国真的禁枪,这些人,真的可以全部避免死亡吗?
答案是:只是其中一部分人。
禁枪后,这些人还是可能会死亡
2013年,美国有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了,“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他们主要提供有关枪支暴力的数据情况。据该组织统计,2018年,有3.67万美国人死在了枪口之下。
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耸动的数据,但它仍然低于每年超四万人的交通事故死亡数据。当然,这样对比过于简单。汽车带给人的便利远非枪支可以比拟。但具体区分这3.67万人会发现,其中有2.2万人,死于自杀。
也就是说,死于枪口下的美国人中,有大部分人是自杀的。查数据可以发现,美国每年自杀人数超过四万人,如此计算,其中一半是用枪自杀的。而且,据学者黄铁鹰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的数据,70岁以上老人选择用枪自杀的比例最高,达到74%。
这意味着,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拥枪成为他们变相实现“安乐死”的一个方法。当然,自杀这种行为,是应该反对的。但美国自杀率高企的原因,却并不是枪支问题。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法律教授史蒂芬·斯戴克就曾撰文指出,有明显证据表明,美国日益上升的自杀率与社会保障网不断弱化有着密切关系。在1960年至1995年间,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削减,而这一时期的自杀率显著上升。1990年至2000年间相关的研究中也显示出这种对应关系。这种相关性还出现在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数据比较中。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纯禁枪,也不过是减少了他们的一种自杀途径而已。如果美国真的禁枪,这部分人可能也会转而寻求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被忽视的另一群人
2016年9月16日,美国亚特兰大,三名持枪窃贼潜入一家美国华裔家庭。虽然这个国家终于出台了法令,禁止公民拥有枪支,但那些犯罪分子,总是有能力从地下黑市买到这类暴力武器。 家里只有一位华裔太太在家,三位窃贼用枪逼迫她打开了保险箱,拿走了家中的所有现金和贵重物品,之后为了防止受害人报警,其中一名男子当场射杀了这位华裔女性。
嗯。等等,这是发生在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事情,我们身处的时间线中,美国并没有禁枪。那位华裔太太家里也备有枪支。她看到有窃贼进入家中后,迅速找到了武器,上膛,对着他们一通射击。结果,一名窃贼当场被击毙,另外两人中枪后逃走。事后,警方判定该行为属于合法的自卫手段,这名女商人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警方也不会对其提出任何犯罪指控。
就在这起持枪自卫事件发生前两天,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购物中心内发生一起持刀扎人事件。一名身穿私人保安公司制服的男子持刀进入商场,在走廊、商家和公共区域等多处地点刺伤民众。后来,IS宣称对这起“独狼袭击”事件负责。
这在当场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男子砍伤了9个人,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候, 一位名叫杰森·福尔克纳的警察,下班后恰巧在现场。他当即拔出枪,将其击毙。
据事后媒体报道,杰森是一位拥枪派。他不认为自己当时是履行公职,而是实施公民逮捕权,而美国司法机构也认可了这一行为。
可以想见,如果美国实施严格的枪支管理,这位下班的警员,很可能是不允许配枪的——这也是很多禁枪国家施行的制度。这意味着,商场的惨剧,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关于美国人因为拥有枪支自卫到底避免了多少惨剧,目前缺少科学统计。美国步枪协会曾发表数据称,“每年枪支被用在个人保护方面的次数超过200万次,而且,不需要打一发子弹,单单只需要展示枪支就能在很多情况下制止犯罪。”
但因为它是美国最重要的拥枪权推动者,这个数字仍然存疑。美国暴力政策研究中心(VPC)出具了另一份数据:2007年到2011年的5年中,暴力犯罪或财产犯罪中受害者利用枪械进行自我防卫的案例加起来只有33.8万例。平均下来每年是6.7万例。
相比美国死在枪口下的3.67万人,持枪自我防卫的数字显然更大一些,而且,如果再剔除持枪自杀的2.2万人,这个差距会更大。
但与那些触目惊心的枪击案相比,避免悲剧的事件,总是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很多讨论是否禁枪的议题中,这6.7万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几乎算是沉默的大多数。
特朗普的最大动作
拥枪在美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枪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却也保护了另外一部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美国宪法、警察权力等因素限制、影响下,全面禁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控枪,就成了很多反对派的折中选择。
《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曾充满讽刺地写道:“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梯子的规定就长达五页,而联邦当局却对严格限制枪支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控枪的举措并不难。“我们可以从限制每人每月购买枪支不得超过一支开始,以此限制枪支贩运者。同样的,我们应该限制出售高容量弹夹,这样,一个枪手一次装弹就不能打死那么多人。……我们应该对所有购枪者,包括从私人手中购买枪支的,都进行背景调查。我们应该将枪支序列号制作得更难涂改……”
事实上,在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发生后,媒体曾经同仇敌忾地讨论过控枪。据拉斯维加斯警方披露,枪手斯蒂芬·帕多克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而警方在他的酒店房间里起获了至少17支枪。在他家里还发現了另外十多支枪。
另一个例子则是俄亥俄州的枪击案。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枪手打死了9个人。他用于作案的AR-15式自动步枪是从网上合法购买的,他还购买了一个双倍弹夹,可以在不换弹夹的情况下连续打出100发子弹。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这类半自动步枪和大容量弹夹都是被禁止的。
如果没有这么多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这起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也许不能避免,但至少,如果凶手仅仅拥有一支半自动步枪,那么,死伤人数不会这么巨大。
但特朗普政府最后成功地将话题从控制步枪转移到了一种设备——撞火枪托上。撞火枪托,这是一种将半自动步枪改装为类似全自动步枪,以便连续发射子弹的装置。
据悉,斯蒂芬·帕多克正是用撞火枪托,把原本只能半自动发射的枪支变成可以连续扫射的自动武器。而这个撞火枪托很难买到吗?并不。这个装置在沃尔玛就有售,售价150美元。换句话说,150美金就可让半自动步枪发射速度从每分钟60发,提高到800发,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枪支的威胁程度。
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枪击案发生一年后,2018年12月,美国立法将“撞火枪托”列为违禁品。而这,也是拉斯维加斯惨案发生以来,特朗普政府在控枪领域的最大动作了。
(本文选自:看天下 2019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