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活动,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和抽象性,这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现状形成了矛盾。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将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结合,以此确保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感性生活经验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积极性,进而实现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玩心重等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思维注意力走偏的情况。这种情况为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帶来了更多挑战。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加强研究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结合学生现有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对应的数学教材,在实现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同时,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转变枯燥与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站在自主意识上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将数学教学知识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求知欲,确保其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更具形象化与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新课开始前导入提前创设的生活情境模式,使学生能够站在自主意识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吗?那么,你们认识几种人民币呢?”这时学生会纷纷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我上周六和爸爸妈妈去肯德基买了三份炸鸡、三杯可乐和三个汉堡,一共花了60块钱,爸爸付了100块,服务员找钱40块。”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畅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民币与相关购物经历,使其能够形成对人民币的基础认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与其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自主意识带入其中,进而促使其所学习的人民币知识更具结构化与系统化。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对应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充分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呢?”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这两种形状的认知与思考,并引导其进一步探索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形状特征。这种方法不仅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其自身的探索意识。通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同时还能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日常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转换。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存在的生活性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其提问:“今天是小明同学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蛋糕,大家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蛋糕?为了方便选择,我们就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选择一种口味好不好?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知道大多数同学想吃什么样的口味呢?”提问完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向每组人员发放一张表,请组员在表格中写下自己喜欢的口味,随后组长上台展示并进行汇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使用上述统计法对所填的表格内容进行汇总,使其在搜索、分析、探讨信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性与带入性,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相关作业,在确保作业生活化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分》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1小时=60分钟”这一概念之后,通过展开课堂生活化练习能让学生形成对时、分的基础认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联系自己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感知1分钟与1小时的差距。比如,带领学生进行为时1分钟的跳绳运动,或是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测量对方脉搏在1分钟之内的跳动次数,并进行汇总报告。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给你1分钟你能做什么?”通过创设这种让学生感兴趣与贴近其真实生活的课堂活动,能使其亲身感受到1分钟的长短,从而使其建立起1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师还可以在结合学生课外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对强化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理解应用能力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安排自己周末的一天。在学生设计周末安排表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并向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周末都会做些什么啊?”以此激发学生的回忆。另外,学生在设计周末安排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其实际生活习惯,并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其能够设计制作出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周末安排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入实践活动,能让小学生在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所提出的题目要求设计出对应的形式,使其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安排计划,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学材料相结合的同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安排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课外实践活动计划表,能让活动的内容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且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合理运用时间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其时间观念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进行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抽象思维与生活经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答,同时还应要求学生自觉将相关数学知识融合到各类生活场景之中,以此确保数学知识能够真正生活化,这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水平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玩心重等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思维注意力走偏的情况。这种情况为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帶来了更多挑战。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加强研究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结合学生现有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对应的数学教材,在实现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同时,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转变枯燥与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站在自主意识上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将数学教学知识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求知欲,确保其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更具形象化与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新课开始前导入提前创设的生活情境模式,使学生能够站在自主意识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吗?那么,你们认识几种人民币呢?”这时学生会纷纷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我上周六和爸爸妈妈去肯德基买了三份炸鸡、三杯可乐和三个汉堡,一共花了60块钱,爸爸付了100块,服务员找钱40块。”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畅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民币与相关购物经历,使其能够形成对人民币的基础认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与其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自主意识带入其中,进而促使其所学习的人民币知识更具结构化与系统化。
二、强化学生探索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对应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充分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呢?”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这两种形状的认知与思考,并引导其进一步探索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形状特征。这种方法不仅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其自身的探索意识。通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同时还能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强化小学生的认知
在日常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转换。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存在的生活性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其提问:“今天是小明同学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蛋糕,大家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蛋糕?为了方便选择,我们就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选择一种口味好不好?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知道大多数同学想吃什么样的口味呢?”提问完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向每组人员发放一张表,请组员在表格中写下自己喜欢的口味,随后组长上台展示并进行汇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使用上述统计法对所填的表格内容进行汇总,使其在搜索、分析、探讨信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性与带入性,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四、注重生活实践练习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相关作业,在确保作业生活化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分》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1小时=60分钟”这一概念之后,通过展开课堂生活化练习能让学生形成对时、分的基础认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联系自己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感知1分钟与1小时的差距。比如,带领学生进行为时1分钟的跳绳运动,或是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测量对方脉搏在1分钟之内的跳动次数,并进行汇总报告。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给你1分钟你能做什么?”通过创设这种让学生感兴趣与贴近其真实生活的课堂活动,能使其亲身感受到1分钟的长短,从而使其建立起1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师还可以在结合学生课外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对强化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理解应用能力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安排自己周末的一天。在学生设计周末安排表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并向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周末都会做些什么啊?”以此激发学生的回忆。另外,学生在设计周末安排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其实际生活习惯,并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其能够设计制作出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周末安排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入实践活动,能让小学生在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所提出的题目要求设计出对应的形式,使其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安排计划,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学材料相结合的同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安排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课外实践活动计划表,能让活动的内容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且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合理运用时间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其时间观念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进行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抽象思维与生活经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答,同时还应要求学生自觉将相关数学知识融合到各类生活场景之中,以此确保数学知识能够真正生活化,这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水平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