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我在湖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作,这年1—7月,中共湖南省委衡山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简称省委社教工作队)组成,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第一次参加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在农村开展社教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干部子弟连扣肉汤也喝
我们蹲点的地方是在湖南衡山县的两个大队,那里地势平坦,树木稀少,烧柴极其困难。为了节省烧柴,当地人都是将早、中、晚三餐饭在早晨一次煮好,中、晚两餐随便炒热一下就吃。而且他们习惯喝生冷水(一般人家多喝井水,有的人家甚至喝池塘水),口渴时,就用木瓜瓢从水缸中舀半瓢冷水喝,从来不喝开水。我们入队后,在生活上、身体上都很难适应这种情况,许多同志因此腹泻肚痛。为此,省委社教工作队队长请求住户在煮早饭时,用砂罐或瓦壶烧沸一罐或一壶水,让工作队的队员每人自备一个保温瓶,将开水灌入保温瓶内,供一日饮水之用。
由于我们住在最贫困的贫下中农家里,这些家庭生活非常艰苦,有的家里甚至连饭也吃不饱。省委为了照顾这些住户,规定我们每人每月向住户交纳伙食费12元,粮票30市斤(我们本来的粮食定量为27市斤,社教期间由长沙市粮食局补足到30市斤)。有了这些钱和粮票后,住户家里每个月的米和油盐就有了基本保障,家里严重缺粮的,他们就会买一些红薯、玉米、蚕豆等杂粮掺到大米中一起煮着吃。但毕竟粮少僧多,而且很多住户家里还不时吃“红锅子菜”(即炒菜不放油,只是把锅子烧热再炒菜),因此社教工作队的队员经常感觉吃不饱,肚子里的油水太少,体质普遍下降。
为保证社教工作顺利进行,也从爱护社教队员的身体出发,省委社教工作队队长决定,工作队员每月可轮流进城休假一日,一是让我们进城理发、洗澡;二是顺便改善一下生活。当时长沙市鲜猪肉的价格是每市斤八角钱,而衡山县的鲜猪肉价格,每市斤价仅为六角钱。衡山县城不少饭馆有烧好的红烧肉、扣肉、清蒸鱼等菜肴卖,其中红烧肉、扣肉每份(碗)售价仅一元。当时由于我们肚子里的“油水”少,有时饿得心里发慌,因此每次进城理完发、洗完澡后,中餐一般会多吃一份扣肉或红烧肉和其他的菜,喝酒的同志还会喝上一二两白酒。
我们队里有一位年轻的女共青团员,她的父母是南下老干部,分别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当领导。父母对她从小特别宠爱,养成她“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坏毛病。可是在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后,生活习惯有了改变。有一次我恰巧碰到她刚从城里回队,便问她:“你今天中餐吃了什么?”她说:“吃了一碗扣肉!”“吃完了没有?”“连汤我也给它喝了!”
我被误认为是搬运工人
按照党中央、省委规定,社教工作队队员不能暴露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队员之间也不许相互打听,只能称呼队长、组长、老张、小李,或直呼其名。因此到工作结束时我对同组工作的同志是哪个单位,什么职务、职称,干什么的,一概不知道。同样,他们对我也一点不了解。当时我正年富力强,和社员们一起扮禾(割稻),我可以将扮好的湿毛谷一担(120-130市斤)从稻田挑到生产队的晒谷坪。晒干后的干稻谷一担(均为100市斤),我可以沿板梯(比楼梯宽一些的木梯)挑进生产队的粮仓中。
通过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有一天搞完生产劳动后休息时,社员围着我闲谈,有人问:“你是不是交通部门的?”“你是不是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我因上级有规定,不能给他们解释,暴露身份,只好笑而不答。他们再三追问我“是不是?”我还是笑而不答,只反问了他们一句:“你们为什么这样猜想?”他们纷纷说:“省委社教工作队来了六七十个干部,就数你的力气最大,能挑湿毛谷一百多斤。因此我们都猜想你是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
从此后社员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大老粗,由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这事逐步传开,后来越传越远,也越传越“神”!本来我只能挑一百多斤,后来传来传去,说“省委社教工作队来了一个搬运工人,能挑几百斤!”……
1965年六七月间,省委社教工作队陆续撤回长沙,休整一两个月后,准备于9月开展第二届社教工作,需要总结材料上报省委。在一次全队干部会议(正、副队长、组长等)上,隊长宣布决定抽调几个同志来队部整理材料,其中有我的名字。于是有些人说:“抽调赵声琳干什么?他是一个‘大老粗’,搬运工人!”大家议论纷纷……队长便问:“你们听谁说的?”“大家都知道,连许多社员都知道。”队长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简直是瞎说,他是新中国我们党培养的正正规规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跟苏联专家进修了一年!”这一下把大家弄得目瞪口呆!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我是一个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楚 文)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干部子弟连扣肉汤也喝
我们蹲点的地方是在湖南衡山县的两个大队,那里地势平坦,树木稀少,烧柴极其困难。为了节省烧柴,当地人都是将早、中、晚三餐饭在早晨一次煮好,中、晚两餐随便炒热一下就吃。而且他们习惯喝生冷水(一般人家多喝井水,有的人家甚至喝池塘水),口渴时,就用木瓜瓢从水缸中舀半瓢冷水喝,从来不喝开水。我们入队后,在生活上、身体上都很难适应这种情况,许多同志因此腹泻肚痛。为此,省委社教工作队队长请求住户在煮早饭时,用砂罐或瓦壶烧沸一罐或一壶水,让工作队的队员每人自备一个保温瓶,将开水灌入保温瓶内,供一日饮水之用。
由于我们住在最贫困的贫下中农家里,这些家庭生活非常艰苦,有的家里甚至连饭也吃不饱。省委为了照顾这些住户,规定我们每人每月向住户交纳伙食费12元,粮票30市斤(我们本来的粮食定量为27市斤,社教期间由长沙市粮食局补足到30市斤)。有了这些钱和粮票后,住户家里每个月的米和油盐就有了基本保障,家里严重缺粮的,他们就会买一些红薯、玉米、蚕豆等杂粮掺到大米中一起煮着吃。但毕竟粮少僧多,而且很多住户家里还不时吃“红锅子菜”(即炒菜不放油,只是把锅子烧热再炒菜),因此社教工作队的队员经常感觉吃不饱,肚子里的油水太少,体质普遍下降。
为保证社教工作顺利进行,也从爱护社教队员的身体出发,省委社教工作队队长决定,工作队员每月可轮流进城休假一日,一是让我们进城理发、洗澡;二是顺便改善一下生活。当时长沙市鲜猪肉的价格是每市斤八角钱,而衡山县的鲜猪肉价格,每市斤价仅为六角钱。衡山县城不少饭馆有烧好的红烧肉、扣肉、清蒸鱼等菜肴卖,其中红烧肉、扣肉每份(碗)售价仅一元。当时由于我们肚子里的“油水”少,有时饿得心里发慌,因此每次进城理完发、洗完澡后,中餐一般会多吃一份扣肉或红烧肉和其他的菜,喝酒的同志还会喝上一二两白酒。
我们队里有一位年轻的女共青团员,她的父母是南下老干部,分别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当领导。父母对她从小特别宠爱,养成她“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坏毛病。可是在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后,生活习惯有了改变。有一次我恰巧碰到她刚从城里回队,便问她:“你今天中餐吃了什么?”她说:“吃了一碗扣肉!”“吃完了没有?”“连汤我也给它喝了!”
我被误认为是搬运工人
按照党中央、省委规定,社教工作队队员不能暴露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队员之间也不许相互打听,只能称呼队长、组长、老张、小李,或直呼其名。因此到工作结束时我对同组工作的同志是哪个单位,什么职务、职称,干什么的,一概不知道。同样,他们对我也一点不了解。当时我正年富力强,和社员们一起扮禾(割稻),我可以将扮好的湿毛谷一担(120-130市斤)从稻田挑到生产队的晒谷坪。晒干后的干稻谷一担(均为100市斤),我可以沿板梯(比楼梯宽一些的木梯)挑进生产队的粮仓中。
通过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有一天搞完生产劳动后休息时,社员围着我闲谈,有人问:“你是不是交通部门的?”“你是不是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我因上级有规定,不能给他们解释,暴露身份,只好笑而不答。他们再三追问我“是不是?”我还是笑而不答,只反问了他们一句:“你们为什么这样猜想?”他们纷纷说:“省委社教工作队来了六七十个干部,就数你的力气最大,能挑湿毛谷一百多斤。因此我们都猜想你是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
从此后社员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大老粗,由搬运工人提拔的干部。这事逐步传开,后来越传越远,也越传越“神”!本来我只能挑一百多斤,后来传来传去,说“省委社教工作队来了一个搬运工人,能挑几百斤!”……
1965年六七月间,省委社教工作队陆续撤回长沙,休整一两个月后,准备于9月开展第二届社教工作,需要总结材料上报省委。在一次全队干部会议(正、副队长、组长等)上,隊长宣布决定抽调几个同志来队部整理材料,其中有我的名字。于是有些人说:“抽调赵声琳干什么?他是一个‘大老粗’,搬运工人!”大家议论纷纷……队长便问:“你们听谁说的?”“大家都知道,连许多社员都知道。”队长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简直是瞎说,他是新中国我们党培养的正正规规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跟苏联专家进修了一年!”这一下把大家弄得目瞪口呆!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我是一个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楚 文)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