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历史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唱到尾”的枯燥局面,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历史课堂也由此精彩起来。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试从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等四个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历史教学“一支枝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唱到尾”的枯燥局面,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使历史课堂也由此精彩起来,备受老师、学生的喜爱,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省时、省力、有效。下面我就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尽管历史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重复过去历史,但可以再现过去历史情景。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打破时空限制,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富有感染力,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以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作为开场,以反映长征的基本历史过程,同时制作长征路线的动态示意图:瑞金→湘江→贵州→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吴起镇→会宁,随着流动的箭头,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很快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一名红军战士,经过艰难跋涉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又让学生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脑。例如《戊戌变法》一课,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利用PPT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对本节课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在多媒体课件中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会注释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如讲“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时,先展示义和团的资料和图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采用多媒体教学,就避免了学生对老师习惯的依赖性,学会独立的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再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创新意识也得到激发。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和粉笔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在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我利用当时的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与其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在近代中国龙是如何遭受屈辱”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通过音像资料,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影片,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若入审判现场,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感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这样学生的爱国精神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再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人民吸食鸦片,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展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 《电化教育》.
[3]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历史教学“一支枝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唱到尾”的枯燥局面,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使历史课堂也由此精彩起来,备受老师、学生的喜爱,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省时、省力、有效。下面我就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尽管历史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重复过去历史,但可以再现过去历史情景。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打破时空限制,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富有感染力,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以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作为开场,以反映长征的基本历史过程,同时制作长征路线的动态示意图:瑞金→湘江→贵州→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吴起镇→会宁,随着流动的箭头,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很快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一名红军战士,经过艰难跋涉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又让学生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脑。例如《戊戌变法》一课,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利用PPT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对本节课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在多媒体课件中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会注释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如讲“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时,先展示义和团的资料和图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采用多媒体教学,就避免了学生对老师习惯的依赖性,学会独立的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再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创新意识也得到激发。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和粉笔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在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我利用当时的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与其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在近代中国龙是如何遭受屈辱”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通过音像资料,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影片,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若入审判现场,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感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这样学生的爱国精神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再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人民吸食鸦片,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展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 《电化教育》.
[3]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