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研究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i_w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引导地理教学贯彻执行新课标有实践意义。文章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教学目标、过程模式、目标追求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二级指标5级量表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案例设计与实施评价,以引导地理教师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转型,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成为当前地理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因此,构建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测评课堂教学转型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专家咨询和前期成果[1],该体系设置了教学目标、过程模式、目标追求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1. 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设计上升到核心素养层面是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最基本的环节。地理“课程目標”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反映了地理教育的本质要求,其实现需要以地理教学资源为教学载体。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缺少核心素养的设计,普遍存在以教学资源中的地理知识为目标的现象,提高教学目标设计水平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该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①教学目标地理性:要求教学目标摆脱教学资源本身知识的思维束缚,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层面逐级提升。②教学目标表述:要求教学目标中的主谓宾表述符合规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行为可测量,目标内涵明确。
  2. 过程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将完整呈现问题和相应情境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背景。本文提出问题引领和明暗线索的地理课堂概念,要求课堂以解决问题为明线,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暗线,教学形式变知识直接传授型为问题解决型。该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①问题设计的高效性:要求设计一个用于教学的地理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悬疑性,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如“班级农场今年秋季应生产什么”,并建议将教学内容标题变为与问题有关的新颖标题,如“2018年秋季班级农场生产论证会”。②问题贯彻的全程性:要求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明线,贯穿整个课堂,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③问题内涵的地理性:问题解决涉及的知识属于地理核心知识体系,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很好地结合地理核心知识与技能,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3. 目标追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目标尤其是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保证,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取得成效的保证。该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①目标指向性:要求教学过程有强烈的目标追求,全过程围绕目标开展教学。②目标实现度:目标追求的结果,检验既定的目标是否高效实现,一般需要通过测量,如设置目标检测题来获得数据。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评价标准
  在理论推演和经验借鉴[1]的基础上,以分级定量、可操作、可测量为原则,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表1)。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江苏省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合作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中试用、修订和检验。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面向“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内容设计主题为“横县茉莉花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地理课堂教学转型案例,并由青年地理教师米雪于2018年6月4日在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二(2)班实施教学。整个案例从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模式的设计和追求目标的实施来看,均达到了最高等级标准的要求。
  1.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为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目标,依据卢晓旭等[1]的成果将三维目标转变为知识技能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作为教学载体,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服务。同时设计指向不同目标的检测题,创新检测形式,穿插视频分析题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又检测了教学目标实现度。
  (1)知识技能目标。①学生说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文化等。②学生能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说出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能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能利用区位因素的变化进行农业决策,如能利用技术的变化改良茉莉花品种,解决横县茉莉花产业品种单一问题。
  (2)核心素养目标。①学生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时,表现出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的倾向。具备要素体系的意识,能够主动表现出(优)或在老师提醒时表现出(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解释农业区位选择依据的倾向。(综合思维)②学生在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表现出人地协调的发展思想。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时,能够根据现存问题,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条件,改变不利的地理要素,做到尊重自然和因地制宜,表现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地协调观)
  (3)教学目标检测题。猕猴桃又称“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图1),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中国、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目前也已引种。
  问题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目标1、3)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质疑。文章采用课例研究方式,通过对十年间四节“洋流”课例的剖析,梳理了高效课堂在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教学方法选择与匹配、教学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教育价值与理念等方面的演变特点,提出了全人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发展性教育四大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演变;对策;中学地理  一、问题的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猛,同时带来了城市夜间照明设施的极大发展。“不夜城”已成为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代名词。  然而,过度的灯光照明也带来不可避免的城市夜光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活以及动植物的栖息、繁殖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夜间灯光污染的加剧,为减少夜间灯光污染的影响,本调查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遥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探
金秋,伴着飘然下落的树叶来了;金秋,迎着南飞的大雁来了;金秋,带着夏日美丽的画卷来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枯绿时”,金秋呵,你是那么灿烂、那么迷人。  秋晨,落霧缭绕,好像给大地披上一层轻纱,凉风习习,十分清新,十分幽雅。  秋日,晴空万里,天高气爽,使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情开朗。秋夜,月明星稀,蟋蟀在草丛中歌唱,人们在大树下聊天,别有一番风光。  金秋的风吹散了春日的温柔和夏夜的凉爽,也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服务地方,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潜在需要为目标定位,依托地理学科、突出实践应用,建立起基于“基础 技能 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群,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双师双证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三维评价体系、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
摘要: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直接决定了学习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依托南菁天文美育课程的实施,通过对“司空见惯”的日出方位问题进行真相深究、对天文望远镜使用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对简易日晷的制作和使用进行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天文之美,享受学习研讨之乐,提升认知内驱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天文;美育;高中学生  康德曾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
万里长城——屹立不倒的坚固堡垒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从历史记载来看,每个时代修筑长城的总长达10万千米,就现代来说,即使有泥头车和挖掘机,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也是不可想象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它是中国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  北京故宫——皇家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
摘 要:“课堂视野”是指课堂教学开展时对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基础、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发展学习力的全方位关照。地理课堂的视野可以从生活趣味、地理风味、文化品味、人生隽味等四个方面对教学加以关注,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能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思维与综合思维,落实区域认知,不断浓郁课堂的学科韵味与文化品味;丰富学生对人地协调的情感体验;产生多维生成,形成长远价值,并以此促进学生地理核心
摘要:野外实习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内容,以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为例,提出建设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在分析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文化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皖南古村落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人文
摘 要:全球素养伴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而成为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提高中学生的全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PISA全球素养框架》设计“我们身边的全球化”课程,解读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教材编制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反思,以期为PISA 全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中学生全球素养培养和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全球素养;拓展课程;全球化;PISA;课程开发  2017年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都西安(古长安)为例,从地形地势与军事安全,气候、土壤、水源、资源条件与经济因素,政治与文化因素,交通与历史基础等角度,分析众多王朝选择西安作为都城的因素,探讨我国古都的选址问题。  关键词:城市区位;古都;选址  西安,古代称为长安,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曾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正所谓“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