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策略,以期可以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现自动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就会更加的稳定和有效,也会更加安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建国初期,在50年代的时候,继电保护技术开始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并且有了一个精通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和应用经验的技术队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我国继电保护晶体管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并且解决了我国500kV继电保护只能从国外进口的窘况。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继电保护开始向集成电路发展,研制成功了集成电路在工频变化量方面的继电保护,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阶段。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基本处在微机阶段,并在不断的深入。微机继电保护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微型计算机,对比于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来说,其在功能上更加的全面和高效。在这之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融入了各种新技术,其主要有应用IT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光学数字式电压与互感器、广域保护四个方面。当前应有最广泛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和BOJB-902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等。
三、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研究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主要包括了:控制、监测整个电力系统中所有机械设备运行参数的装置,它能够实现现行继电保护的所有功能,例如: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并满足各项继电保护运行功能的实际需求。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质量,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内容。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特征量主要有:平均零故障运行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有效度等。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可靠性应该从下述三点入手。
1、全面分析自动化装置的设定与初始状态
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较为复杂,其初始设定对今后的设备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动化装置的初始化数据是判断装置可靠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使用自动化装置前,应该掌握自动化装置的基本数据资料、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等。
2、分析并统计自动化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出装置的运行规律,及时发现装置存在的漏洞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及时检查自动化装置中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并进行科学维修,以此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延长机械设备的是使用寿命。自动化装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设备问题,并且随着运行时间的不断增强,设备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因此,要需要对自动化装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的排查和维修,全面提高检修工作的科學性,从而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能。
3、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也会影响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可靠性
所以需要充分考虑自动化装置的技术更新问题,以此适应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要求;在选择自动化装置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生产厂家、原理也不同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以此对线路和母线进行有效地保护。
4、在利用自动化装置的检测器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动化装置运行可靠性进行系统化的检测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采用在线监测数据资料与离线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备基本的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来保护和检测电力设备。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结构
目前,电网的调度中心为了加强系统的运行规模,已经加大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力度,并在系统的建设上初具规模。根据不断在运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着眼于未来,调度部门开始在信息和故障的综合处理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实施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那么在系统的结构和管理模式上也要进行科学化设计,使其更为具有合理性。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护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且提高安全性。在结构的设计上,需要根据电网的管理特点来选择组成模式。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一般会设置在电网调度中心的主站,变电站以及热电厂的子站也会通过信息网络与主站调动中心联系。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继电保护自动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1、二级管理模式(主站/子站)
主站/子站二级管理模式主站设在电网电度中心,子站在厂站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传输的工作量大大地减少,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所传输的数据信息容量不需要太大,就可以考虑采用二级管理模式,或者是在大规模的系统建立之初,可以首先建立这种简单的管理模式,然后在扩展为三级管理模式。
2、三级管理模式(主站/分站/子站)
在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中,这种主站/分站/子站之间所建立的三级管理模式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变电站中的500kV信息数据可以直接向主站传输,低于220kV的信息数据可以部分传送到主站,一般都会向各级的分站传送。主站对于所传送的信息具有选择性。各级的分站为了与主站之间建立信息联系,都会有用来调取信息的网络接口。当220kV以下的信息数据被传输到各个分站之后,主站就会根据需要从各级分站调取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的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以分级管理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在结构的设计上为多级结构,在设计中要建设一步到位是很难的。
3、三级管理模式(主站/分站)
主站/分站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主站/分站/子站的三级管理模式相比较,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从功能性上而言,没有太大的差距。从这种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的机构设计上,主要是为了使信息能够在信息调度中心主站与分站端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传输,那么,在每一个子站都会建立向主站传输各种信息的接口。与主站/分站/子站三级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模式在信息的流向上相对简单,在主站与分站之间,并不会有信息的交互,因此,应用起来较为简单便利。
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创新和发展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创新,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更新和发展也越来越快。
2、将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中,能够有效地排除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的运算技术以及决策技术能够使继电保护技术得到创新发展,还能够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能够保障电力系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能够辅助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还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排除故障的速度。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计算机网络高科技技术能够使继电保护装置更加准确地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以及能够及时地排除故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要逐步的朝着高度的自动化发展,只有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电力系统才能够更加的完善,运行才能够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周煦光.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软件的开发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罗松林,曾平辉.关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4:363.
[3]温庆亮,陈定科,罗洋洋.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129-130.
[4]刘章波.继电保护自动化中装置与检修的探讨[J].硅谷,2012,22:154+18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就会更加的稳定和有效,也会更加安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建国初期,在50年代的时候,继电保护技术开始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并且有了一个精通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和应用经验的技术队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我国继电保护晶体管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并且解决了我国500kV继电保护只能从国外进口的窘况。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继电保护开始向集成电路发展,研制成功了集成电路在工频变化量方面的继电保护,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阶段。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基本处在微机阶段,并在不断的深入。微机继电保护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微型计算机,对比于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来说,其在功能上更加的全面和高效。在这之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融入了各种新技术,其主要有应用IT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光学数字式电压与互感器、广域保护四个方面。当前应有最广泛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三相继电保护测试仪和BOJB-902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等。
三、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研究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装置主要包括了:控制、监测整个电力系统中所有机械设备运行参数的装置,它能够实现现行继电保护的所有功能,例如: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并满足各项继电保护运行功能的实际需求。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质量,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内容。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特征量主要有:平均零故障运行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有效度等。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可靠性应该从下述三点入手。
1、全面分析自动化装置的设定与初始状态
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较为复杂,其初始设定对今后的设备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动化装置的初始化数据是判断装置可靠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使用自动化装置前,应该掌握自动化装置的基本数据资料、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等。
2、分析并统计自动化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出装置的运行规律,及时发现装置存在的漏洞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及时检查自动化装置中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并进行科学维修,以此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延长机械设备的是使用寿命。自动化装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设备问题,并且随着运行时间的不断增强,设备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因此,要需要对自动化装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的排查和维修,全面提高检修工作的科學性,从而提高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能。
3、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也会影响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可靠性
所以需要充分考虑自动化装置的技术更新问题,以此适应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要求;在选择自动化装置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生产厂家、原理也不同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以此对线路和母线进行有效地保护。
4、在利用自动化装置的检测器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动化装置运行可靠性进行系统化的检测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采用在线监测数据资料与离线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备基本的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来保护和检测电力设备。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结构
目前,电网的调度中心为了加强系统的运行规模,已经加大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力度,并在系统的建设上初具规模。根据不断在运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着眼于未来,调度部门开始在信息和故障的综合处理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实施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那么在系统的结构和管理模式上也要进行科学化设计,使其更为具有合理性。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护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且提高安全性。在结构的设计上,需要根据电网的管理特点来选择组成模式。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一般会设置在电网调度中心的主站,变电站以及热电厂的子站也会通过信息网络与主站调动中心联系。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继电保护自动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1、二级管理模式(主站/子站)
主站/子站二级管理模式主站设在电网电度中心,子站在厂站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传输的工作量大大地减少,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所传输的数据信息容量不需要太大,就可以考虑采用二级管理模式,或者是在大规模的系统建立之初,可以首先建立这种简单的管理模式,然后在扩展为三级管理模式。
2、三级管理模式(主站/分站/子站)
在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中,这种主站/分站/子站之间所建立的三级管理模式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变电站中的500kV信息数据可以直接向主站传输,低于220kV的信息数据可以部分传送到主站,一般都会向各级的分站传送。主站对于所传送的信息具有选择性。各级的分站为了与主站之间建立信息联系,都会有用来调取信息的网络接口。当220kV以下的信息数据被传输到各个分站之后,主站就会根据需要从各级分站调取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的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以分级管理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在结构的设计上为多级结构,在设计中要建设一步到位是很难的。
3、三级管理模式(主站/分站)
主站/分站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主站/分站/子站的三级管理模式相比较,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从功能性上而言,没有太大的差距。从这种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的机构设计上,主要是为了使信息能够在信息调度中心主站与分站端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传输,那么,在每一个子站都会建立向主站传输各种信息的接口。与主站/分站/子站三级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模式在信息的流向上相对简单,在主站与分站之间,并不会有信息的交互,因此,应用起来较为简单便利。
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创新和发展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创新,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更新和发展也越来越快。
2、将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中,能够有效地排除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的运算技术以及决策技术能够使继电保护技术得到创新发展,还能够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能够保障电力系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能够辅助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还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排除故障的速度。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计算机网络高科技技术能够使继电保护装置更加准确地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以及能够及时地排除故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要逐步的朝着高度的自动化发展,只有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电力系统才能够更加的完善,运行才能够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周煦光.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软件的开发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罗松林,曾平辉.关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4:363.
[3]温庆亮,陈定科,罗洋洋.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129-130.
[4]刘章波.继电保护自动化中装置与检修的探讨[J].硅谷,2012,22:15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