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能从他的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而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效率,达到《新纲要》中所要求的语言教育目标呢?
一、 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语言。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这类问题。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到了,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让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就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如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小朋友会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呢?”教师就可以说:“是呀!为什么呢?”接着就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再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小朋友就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结论、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可让幼儿用各种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作品邊演示边讲故事,兴趣会特别高,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幼儿的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一、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自编图书”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告诉幼儿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给幼儿一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花、房等),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钓鱼游戏:用呼啦圈围成一个鱼池,用带有磁铁的长棍做鱼竿,“鱼池”中放有各色“小鱼”,“小鱼”身上贴有汉字和用来吸磁铁的回形针。小朋友钓起小鱼后,根据鱼身上的汉字,为它找一个与汉字匹配的、有图有字的大卡片作为小鱼的家,并说出理由。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 创设语言活动区,为幼儿的语言交流搭一个平台
幼儿园的语言区通常都有录音机和买来的录音磁带,这些设备一般由教师掌握和操作,幼儿只需被动地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故事就可以了。因此对录音机和磁带里的故事兴趣不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利用原版录音磁带,重新录制故事,一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提问,二是把故事重复录上好几遍。这样,小朋友只须按下贴有标签的播放键就可以反复听故事了。和录音机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让幼儿在学习礼貌用语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礼貌待人。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语言的含义,并学习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就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会叫“爷爷奶奶好”;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会称呼“哥哥姐姐”;班上来了参观、听课的人会问“客人好”等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小朋友掌握了各种称呼,也就会合乎情理的问候了。另外,利用欣赏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美”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学习诗歌《客人来了》,小朋友就知道了如何当个热情礼貌的小主人。幼儿在文学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很喜欢到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再加上我们大人处处做好模范作用,小朋友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了礼貌待人。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一、 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语言。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这类问题。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到了,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让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就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如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小朋友会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呢?”教师就可以说:“是呀!为什么呢?”接着就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再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小朋友就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结论、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可让幼儿用各种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作品邊演示边讲故事,兴趣会特别高,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幼儿的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一、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自编图书”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告诉幼儿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给幼儿一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花、房等),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钓鱼游戏:用呼啦圈围成一个鱼池,用带有磁铁的长棍做鱼竿,“鱼池”中放有各色“小鱼”,“小鱼”身上贴有汉字和用来吸磁铁的回形针。小朋友钓起小鱼后,根据鱼身上的汉字,为它找一个与汉字匹配的、有图有字的大卡片作为小鱼的家,并说出理由。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 创设语言活动区,为幼儿的语言交流搭一个平台
幼儿园的语言区通常都有录音机和买来的录音磁带,这些设备一般由教师掌握和操作,幼儿只需被动地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故事就可以了。因此对录音机和磁带里的故事兴趣不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利用原版录音磁带,重新录制故事,一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提问,二是把故事重复录上好几遍。这样,小朋友只须按下贴有标签的播放键就可以反复听故事了。和录音机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让幼儿在学习礼貌用语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礼貌待人。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语言的含义,并学习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就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会叫“爷爷奶奶好”;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会称呼“哥哥姐姐”;班上来了参观、听课的人会问“客人好”等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小朋友掌握了各种称呼,也就会合乎情理的问候了。另外,利用欣赏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美”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学习诗歌《客人来了》,小朋友就知道了如何当个热情礼貌的小主人。幼儿在文学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很喜欢到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再加上我们大人处处做好模范作用,小朋友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了礼貌待人。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