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开端,直接决定着整体课堂最终教学效果。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极具趣味性和引导性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推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拓展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望对未来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策略
  当前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科学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扩散其思维,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系统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这章为例进行分析,实际物理课堂导入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极具趣味性的故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力吸引到知识点的学习上;实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就可以运用趣味性故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可以用伽利略发现大气压强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导入,但一定要一改教材上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有句成语是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大山一定很重了,比山还重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衡量,那比鸿毛还轻的东西有吗?”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有,空气要比鸿毛轻,空气的密度只有0.0128;随即授课教师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空气有重量吗?”,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思考,此时授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伽利略发现空气有重量的小故事,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将伽利略利用天平、对比砂子来称空气重量的实验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这一知识点,以为其后期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运用生活物品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物品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物理课堂,更益于物理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活动的开展。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压强》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复习过压强公式之后,授课教师可以拿起教科书并将其放在讲台上,同时提出问题“教科书对讲台有压强吗?”,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教科书对讲桌有压强,对讲台没有”,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教科书对讲台有压强。”从而为液体压强教学做铺垫,随即授课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满烧杯的水,并询问学生“烧杯里的水对烧杯底部有没有压强呢?”之后再拿出塑料袋,并将烧杯中的水灌到塑料袋里,这时学生会直观地看见塑料袋会在水的作用下变得胀起来,且老师扎起塑料袋口子,塑料袋四周都被水胀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此时学生就能够知道水对塑料袋的各个位置都产生了压强,因此,水放在烧杯里也会产生压强,只不过塑料袋柔软容易变形,而烧杯不容易变形。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物品进行物理教学导入的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亲近感,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运用实验教学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物理实验教学具备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将理论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更具体的内容,授课教师也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既能够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内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务必要重视运用实验教学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封闭容器中燃烧会让容器内部压力越来越小这一知识点,授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总结;实验中,授课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浅盘子、玻璃杯、一张纸和火柴,将盘子放在桌面上,并在盘子里面放少量的水,之后再把纸点燃快速放进玻璃杯内,再快速将杯口朝下扣在盘子里;火逐渐熄灭,学生会发现杯子里全部都是烟,而且盘子里的水被“吸”的很干净,杯子里的水也没有流下来;这时学生们充满好奇,并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此时授课教师再对大气压强这一节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内容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授课教师务必要全面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感兴趣的方面,积极运用趣味性故事、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物品以及物理小实验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物理知识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昱杰.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几种常见导入设计的误区及对策[J].高中数理化,2016(2):29-30.
  [2]李洪武,田芳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C].中学教育科研2017:7-8(总第218-219期).
  作者简介:
  陈亚鸿,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高楼镇高楼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今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整体提高。而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来讲,通过自习课的合理开展,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提升。但是自习课的开展中,如果学生不能合理地支配时间的话,可能就会让时间白白浪费。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开展自习课。下面本文将浅议提高高中
摘 要:语言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老师借助语言的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在历史教学当中,历史老师必须要注意历史语言的运用,历史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演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仅是非常遥远而陌生的事情,还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历史老师需要用语言准确表述每个朝代的特征、时期的不同,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本文主要是结合语言
《魏风.葛屦》一诗,后代的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是一首缝衣曲,作者是贫贱的缝衣女,所刺的是贵族夫人的“褊心”。然此说有待商榷,本文试从挖掘“葛屦”、“缝裳”和“好人”等词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教师通常会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加强记忆,提高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课堂,重点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为了有效分析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本文重点研究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如何运用在地理教学课堂,希望结合有效研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地理知识。具体实践分析如下。
摘 要: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开展要重视和实际生产、生活以及时代进行有效联系,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进行紧密相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探究并归纳出一套系统完善的生活素材教学资源,增进学生和物理科学之间的亲近感,提升初中物理课堂
摘 要:基于生成难电离物质这一“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的学习难点,通过数字化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建构概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离子反应;难电离物质;数字化实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 难点阐释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要从基础知识、精选习题、重要概念、挖掘开放性知识点、编制习题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重要概念;习题编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习题课贯穿整个物理的教学过程,上好习题课是学生能
摘 要: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学生物课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更好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物学的作用被越来越广泛的认知。而实验是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