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既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也是管理着超过22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面临着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发展水平不平衡等诸多挑战。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将全周期管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推动城市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创新智慧管理的主要工作
(一)创新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建成广州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打造了“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的“穗好办”平台,全市政务服务实现了线上进一网、线下进一窗、移动政务服务进一端。二是建成支撑综合治税、“四标四实”(“四标”,即一张标准作业图、一套标准建筑物编码、一个标准地址库和一张标准基础网格;“四实”,即通过入户走访,外业调查的方式,核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和实有设施)、互联网+监管、疫情防控等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居住证等电子证照全市推广互认。三是完成不动产登记改革全线“一体办”,推进“一件事”主题服务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快速上线“穗康”小程序,实现防治态势实时感知、可视。
(二)创新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应用
一是精心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初步构建了跨系统、跨业务的共享与交换机制。二是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八大系统(智慧环卫、燃气、智慧余泥、综合执法、数字城管、视频智能分析、四标四实应用、智慧党建等系统)建设,建成并应用智慧环卫、燃气、综合执法等系统。三是聚焦安全体系建设,已上线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全部完成测评,并定期组织业务系统安全检查,确保智慧城管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三)创新推进来穗人员管理服务
一是推进网格化模块在来穗人员网格化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建设,实施“发现上报、流转分派、受理处置、跟踪督办、评价结案”闭环管理。二是推进“粤省事”为来穗人员提供便捷服务的应用场景建设,紧贴来穗人员融入广州社会生活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共性需求,持续推动业务流程优化简化,构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专题,实现电子证照同步生成。
(四)创新推进智慧交通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实现对全市交通领域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全覆盖。二是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对交通环境进行总体实时监测。三是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在全国率先提出三级测试道路标准,以及道路测试、载客测试、远程测试和编队测试等多类别测试方式。四是搭建全市统一的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现有停车资源的使用率。
(五)创新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
一是探索超大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功能修补新路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重点引入一批5G、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打造出一批以乐天智谷、棠下智汇PARK为典型的智慧园区、智慧载体。二是大力推进5G应用及智慧灯杆建设,加强5G应用培育和网络建设的协同,实现园区智慧管理,截止2020年年底,已完成13.2平方公里面积的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
(六)创新推进治安防控管理
一是全力推动视频智能化建设应用,全市视频系统总体规模达163万个,已基本实现重点要害部位、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二是建成全市统一的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联网整合各类视频资源约23万路,充分应用视频系统辅助治安管控和危爆物品管理,视频协助破案率从2013年的40%提升到2019年的83%。市统计局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完善视频监控是提高市民安全感的首要举措。
二、创新智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是大数据管理决策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全市城市管理数据共享的力度、深度,以及基层民生高频事项通办的广度还不够。市区两级系統建设不同步,数据标准和业务标准不统一,数据的分析展示仍以统计为主,缺乏跨部门联动应用场景。二是指挥调度能力有待强化。对城市管理总体态势的掌控缺乏有效支撑手段,统一指挥调度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公众服务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功能单一,存在投诉功能过于简单、市民互动不够深入、便民服务单薄等问题,需进一步提升公众服务平台智慧化水平。四是视频前端多维智能感知能力有待拓展。城市管理领域视频前端智能化比例、视频智能化共享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视频资源未能全面整合,视频监控的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视频大数据赋能应用有待深化,智能感知、主动预警等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不足。视频系统安全管理机制手段有待完善,视频图像敏感信息违规外传风险较大。
三、创新智慧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
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围绕擦亮“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建成“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加快构建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完善“一个中心、三大平台”框架的数字交通体系等内容,具体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充分依托“穗智管”城市运行中枢,横向汇聚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纵向链接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部门数据资源。二是聚焦城市管理专业化应用场景,构建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堵点为突破口,以跨部门协同应用为驱动力,打造基于CIM平台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二)建设一批城市管理智慧应用系统
一是依托“粤省事”“穗好办”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商户自治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为突破口,以“四标四实”数据应用为核心,依托商户门牌号及城市管理实有设施上的二维码运用,实现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点评、综合监管等“一码扫城”。二是围绕区块链+垃圾分类、智慧环卫、智慧余泥、户外广告智能安全监管,采取市区共建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應用系统。三是推动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应用提质扩面,突出不同时段不同场景动态配置、重点时段特定应用分析,充分发挥视频算力资源效益,提升快速发现问题能力。
(三)借力新基建植入智慧化元素
一是建立广州市新城建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城市管理的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创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点,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拓展场景、智慧提升、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新城建工作格局。二是结合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时同步植入智慧化元素,因地制宜部署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公厕、低值可回收点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站。三是创新城市运营理念,通过市场化运作、管家式服务、科技化管理等手段打造城市管理服务大管家,打通水、电、气、物业、仓储等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一体化、片区化综合管理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化管理水平。
(四)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经济园区
一是突出城市管理科技引领,创新城市治理思路,立足产业周期,发挥城市管理经济园区功能,探索建设城市管理科技应用推广和孵化基地。二是以垃圾收运一体化为契机,推动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智慧环卫平台建设。三是以“新基建”为契机,建设建筑废弃物智能利用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补齐建筑废弃物管理短板。四是建设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废玻璃、废木料、废塑料、废旧大件家具、废旧纺织品等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
(五)探索推动城市更新改造
一是创新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构筑政府、园区、企业、社会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发展格局。二是在城市更新中完善公建配套,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品质,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公建配套供应的“广州标准”。三是统筹城中村改造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出台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对城市更新项目配套设施配置情况严格把关。四是加大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区数据资源,补齐社区数字化短板,建设集成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数据和信息的智慧物业平台。推进智慧物业平台与“穗智管”平台对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体系,形成社区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
(六)创新推进“一网通办、全市通办”
一是加快数字政府总体规划落地实施,推进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惠民服务、党群与民主法治等业务服务创新应用。二是优化“穗智管”应用场景建设,强化各领域业务数据共享和融合,加快推进场地建设和“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软件开发,逐步完善综合研判、协同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网共治”。三是持续打造“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的“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复制推广越秀区基层减负便民专项试点经验,实现高频服务就近办。四是推行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强政务数据统合及便捷化资源化利用。五是继续深化“穗康码”应用,拓展应用范围和服务内容,发挥好网格化功能模块在来穗人员管理服务中的作用。优化“粤省事”平台便捷服务来穗人员功能。
(七)深化治安视频智慧化应用
一是推动治安视频智慧化社会共建路径,建立社会治安视频大联网及向城市管理各部门开放共享应用的工作机制。二是开展治安视频智感前端规模化建设,提升视频前端智能化水平。以重点区域为主加快推动视频资源整合共享,扩展视频联网覆盖面。三是积极开展视频系统智能感知、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应用,构建视频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应用”新生态。四是全面贯彻网络安全责任制,积极开展技术防护措施建设,构建立体化纵深安全防护体系。五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过市级停车平台推广和发布停车泊位信息等手段,引导车辆科学停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管理水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