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提高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4级高职助产1、2班110人归为观察组,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开展项目教学法,2014级高职助产3、4班110人归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训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对比两组成绩,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各项能力提升及对教学效果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升,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等各项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普遍持肯定态度,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开展项目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受学生欢迎,优势突出。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06-02
助产目的在于解决妊娠、分娩过程中孕产妇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在优生指导及母婴保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助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技能,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之一,兼具高风险性、高技术性等诸多特点。从事助产工作的护理人员除了需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外,还需通过助产培训与考核,获得助产服务相关合格证书,这也为助产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医学院需以职业准入标准为改革方向,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实训课水平,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为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我校2014级高职助产4个班级的学生共计220人,拟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评估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4级高级助产1、2班110人和3、4班110人作为研究对象,四个班级均在第三学期开设助产技术课程,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课时、授课方法及内容均一致。将1、2班学生归为观察组,本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1.49±3.28)岁。将3、4班学生归为对照组,本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2.14±3.0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2个班级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即按照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目标考核的流程教学。观察组2个班级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
开展项目教学前首先需要确定项目任务,助产技术是助产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助产工作的临床实际,以产前检查、产时助产、产后护理为3个项目任务。其中产前检查的学习任务包括宫高、腹围等指标测量,腹部四部触诊法、听诊法等;产时助产的学习任务包括产程观察与判断、产程图绘制、外阴消毒、接产等;产后护理的学习任务包括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康复指导、新生儿抚触等。
2.分组实施
确定项目任务后,教师需创设教学情境,并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及项目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内各成员的角色安排及任务分工,由小组成员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并确定工作计划,组内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各个项目任务的实训操作,实训后进行组内互评及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
(三)观察指标
(1)课程结束后组织观察组2个班级与对照组2个班级进行闭卷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闭卷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均一致,考卷均为百分制。(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各项能力提升情况,同时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并现场统一收回。
(四)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助产技术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上的比较
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各项能力调查结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各项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三)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出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比
观察组对出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妇产科临床对助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助产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及高职高专的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及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也成为目前许多医院争相选择的对象。在医学院教学中,理论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在现行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学习创新能力没有足够信心,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听讲后进行实操训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没有明显优势,而且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满足将来助产岗位的软硬件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总结其应用优势,结果显示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各项助产士必备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組(P<0.05),通过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普遍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等,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与对照组相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助产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及各项能力,从而更加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更符合职业教育目标。
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指具体的、具有实践价值的任务,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主体,而是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一个完整项目的提出、制订、设计、实施、讨论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弊端,对提高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在职业教育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廖文梅,许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
[2]姚水洪,孟雪,钱一分,等.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06-02
助产目的在于解决妊娠、分娩过程中孕产妇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在优生指导及母婴保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助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技能,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之一,兼具高风险性、高技术性等诸多特点。从事助产工作的护理人员除了需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外,还需通过助产培训与考核,获得助产服务相关合格证书,这也为助产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医学院需以职业准入标准为改革方向,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实训课水平,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为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我校2014级高职助产4个班级的学生共计220人,拟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评估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4级高级助产1、2班110人和3、4班110人作为研究对象,四个班级均在第三学期开设助产技术课程,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课时、授课方法及内容均一致。将1、2班学生归为观察组,本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1.49±3.28)岁。将3、4班学生归为对照组,本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2.14±3.0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2个班级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即按照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目标考核的流程教学。观察组2个班级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
开展项目教学前首先需要确定项目任务,助产技术是助产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助产工作的临床实际,以产前检查、产时助产、产后护理为3个项目任务。其中产前检查的学习任务包括宫高、腹围等指标测量,腹部四部触诊法、听诊法等;产时助产的学习任务包括产程观察与判断、产程图绘制、外阴消毒、接产等;产后护理的学习任务包括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康复指导、新生儿抚触等。
2.分组实施
确定项目任务后,教师需创设教学情境,并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及项目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内各成员的角色安排及任务分工,由小组成员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并确定工作计划,组内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各个项目任务的实训操作,实训后进行组内互评及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
(三)观察指标
(1)课程结束后组织观察组2个班级与对照组2个班级进行闭卷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闭卷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均一致,考卷均为百分制。(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各项能力提升情况,同时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并现场统一收回。
(四)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助产技术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上的比较
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各项能力调查结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各项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三)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出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比
观察组对出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妇产科临床对助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助产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及高职高专的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及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也成为目前许多医院争相选择的对象。在医学院教学中,理论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在现行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学习创新能力没有足够信心,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听讲后进行实操训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没有明显优势,而且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满足将来助产岗位的软硬件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技术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总结其应用优势,结果显示观察组2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各项助产士必备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組(P<0.05),通过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普遍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等,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与对照组相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助产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及各项能力,从而更加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更符合职业教育目标。
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指具体的、具有实践价值的任务,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主体,而是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一个完整项目的提出、制订、设计、实施、讨论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弊端,对提高助产技术实训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在职业教育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廖文梅,许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
[2]姚水洪,孟雪,钱一分,等.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