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抽象与理性的概括。然而,充满生命色彩的数学教学却又是感性的,它不但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人性的关怀,饱含人文的意蕴和精神。
一、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与活力的。魅力四射、情境交融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爱”的气息。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易于表现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表现自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例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笔者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的平台,深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笔者首先用FLASH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教学动画。故事介绍了小明早上起床后买早餐,吃过饭后乘公交车到学校,在学校超市里买了文具盒和薯条,中午放学后又在学校附近买了一个玩具。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计算出小明的花费一共有多少,而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一说小明的做法对不对,哪些钱是可以节省下来,五角钱、一元钱、五元钱在生活中能买到哪些商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对小明的做法“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小明没有必要买那么好的文具盒;有的学生说薯条缺乏营养应该少吃,而且很贵,不值;有的学生说钱是大人们挣来的,小明没有征得父母同意就擅自买玩具,太不懂得勤俭节约了……而针对五角钱、一元钱、五元钱在生活中能买到哪些商品,很多学生更是踊跃发言……
二、角色互换,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生命的成长在于体验,数学课堂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的心理感受,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师“教”得好不好,而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因是很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能理解、能掌握、会运用。角色互换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受,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而教师扮演“学生”身份,彼此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对一些物体的质量进行估量,笔者准备了二分硬币、乒乓球、生鸡蛋、电子秤等教具。在讲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把预先安排好的几名“老师”请到讲台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可以对台下的同学提出问题。当有的“老师”谈及“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相当于两个中学生的体重”时,笔者不禁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感到诧异。而当有的学生提问:“是一千克棉花重还是一千克铁块重”时,有的“老师”却不假思索地说:“当然铁块重啦!”这暴露了明显的问题,衡量重量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同样体积的物体就同样重呢?……如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组学习,促进彼此交流与合作
小组学习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创造了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数学课堂,又集思广益,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彰显了每个学生独特的生命活力,在增强了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一课时,笔者就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活动(一):投币猜面游戏
每组学生(3人)分发一个骰子,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学1~6,引导学生记录和观察骰子落地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什么。每个学生掷币三次,猜对数量多者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可能”、“不可能”的因素:可能是1~6其中的某个数学,不可能是1~6以外的数学。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抽奖答题游戏
每小组准备一个抽奖箱(只含9张卡片,有“幸运星”5张、“购物卡”2张、“脑筋急转弯”2张)。让每组组长,分别随机抽取3张、5张、8张卡片,让组员猜一猜组长有可能抽到什么卡片,一定會抽到什么卡片等等。
四、情感激励,倡导教学评价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父辈的关心和呵护,更希望得到教师真诚的表扬与激励。在学习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教师作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不但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更要运用情感激励,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从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真诚的表扬与肯定,关怀与支持,从而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真挚的关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用爱心浇灌他们成长,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来解读数学,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生命的激情在数学课堂尽情绽放,让生命的色彩在数学世界里更加绚丽多姿。
(责编杜华)
一、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与活力的。魅力四射、情境交融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爱”的气息。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易于表现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表现自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例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笔者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的平台,深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笔者首先用FLASH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教学动画。故事介绍了小明早上起床后买早餐,吃过饭后乘公交车到学校,在学校超市里买了文具盒和薯条,中午放学后又在学校附近买了一个玩具。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计算出小明的花费一共有多少,而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一说小明的做法对不对,哪些钱是可以节省下来,五角钱、一元钱、五元钱在生活中能买到哪些商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对小明的做法“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小明没有必要买那么好的文具盒;有的学生说薯条缺乏营养应该少吃,而且很贵,不值;有的学生说钱是大人们挣来的,小明没有征得父母同意就擅自买玩具,太不懂得勤俭节约了……而针对五角钱、一元钱、五元钱在生活中能买到哪些商品,很多学生更是踊跃发言……
二、角色互换,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生命的成长在于体验,数学课堂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的心理感受,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师“教”得好不好,而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因是很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能理解、能掌握、会运用。角色互换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受,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而教师扮演“学生”身份,彼此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对一些物体的质量进行估量,笔者准备了二分硬币、乒乓球、生鸡蛋、电子秤等教具。在讲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把预先安排好的几名“老师”请到讲台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可以对台下的同学提出问题。当有的“老师”谈及“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相当于两个中学生的体重”时,笔者不禁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感到诧异。而当有的学生提问:“是一千克棉花重还是一千克铁块重”时,有的“老师”却不假思索地说:“当然铁块重啦!”这暴露了明显的问题,衡量重量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同样体积的物体就同样重呢?……如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组学习,促进彼此交流与合作
小组学习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创造了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数学课堂,又集思广益,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彰显了每个学生独特的生命活力,在增强了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一课时,笔者就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活动(一):投币猜面游戏
每组学生(3人)分发一个骰子,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学1~6,引导学生记录和观察骰子落地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什么。每个学生掷币三次,猜对数量多者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可能”、“不可能”的因素:可能是1~6其中的某个数学,不可能是1~6以外的数学。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抽奖答题游戏
每小组准备一个抽奖箱(只含9张卡片,有“幸运星”5张、“购物卡”2张、“脑筋急转弯”2张)。让每组组长,分别随机抽取3张、5张、8张卡片,让组员猜一猜组长有可能抽到什么卡片,一定會抽到什么卡片等等。
四、情感激励,倡导教学评价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父辈的关心和呵护,更希望得到教师真诚的表扬与激励。在学习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教师作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不但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更要运用情感激励,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从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真诚的表扬与肯定,关怀与支持,从而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真挚的关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用爱心浇灌他们成长,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来解读数学,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生命的激情在数学课堂尽情绽放,让生命的色彩在数学世界里更加绚丽多姿。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