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常高速公路起于南京市溧水城北,止于常州武进区鸣凰镇东南,全长 87.259公里,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茅山服务区位于镇江市与常州市交界处茅东水库南侧,总用地面积7.28公顷,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7%。规划在如何提升服务区功能、如何结合地方文化、如何结合景观资源创造更人性化服务空间做了次有益的尝试。
一、一个理念的转变,被动式服务区转向主动式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包括住宿(含停车)、餐饮、加油、汽车修理四大功能。传统服务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驾乘人员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车辆安全运行所建造的服务设施。在道路系统中,服务区通常作为一种被动服务设施而存在, 即驾乘人员或车辆有需求了才会去服务区。服务区的功能定位长期以来也只为满足人们一种短暂停留的需要,建筑形态和环境状况都难以令人满意。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密集程度的提高,车流日益的增加,出行类型的多元化,主动式服务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茅山服务区设计首先打破常规思路,打破单一功能、没有个性的惯有模式,将诱导消费、激发潜在需求作为设计主要出发点之一。围绕高速公路与沿线经济、文化、旅游等互动影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相关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人们的出行目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形成了建立主动式、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区的理念。
二、两条设计线索,复合型功能与个性化流线
2.1 复合型功能驱动
服务区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要在高速公路网络上,对诸多可能布局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服务功能全面的最优布局。服务区房建部分占地约100亩,由于基地紧邻东水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与著名的茅山道院只相隔12公里,得天独厚的场地环境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意境。因而设计复合了旅游、休闲、会议等相关内容,使其成为茅山旅游游线路中的一个新亮点。
方案总体布局大致分为三大区,收费区,停车区,休闲服务区。收费区包括收费大棚、与340国道相连的互通、加油站,停车区包括两片停车场、修理站,休闲服务区包括厕所、餐饮、超市、住宿、休闲广场等内容。
2.2 个性化流线设计
茅山服务区主要流线特征,一是单侧服务区,设计通过互通形式与主线连接;二是除服务区功能之外,利用该互通与省道340连接,因此还兼有出入互通功能,这两大特征为该服务区带来了更大量的使用人流。
进入服务区,设计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为环形,大车缓缓下行进入停车场,出停车场后下穿过线景观桥,由缓坡缓缓上行驶出服务区,车行道路总长约为560米,道路宽为7米,为单向行车,一侧设有2米的人行道。另一条道路为小车设计,绕过绿化区可直接驶向服务区主广场,此条道路总长300米,尽端为景观回车广场,为双向行车道,路宽15米,两侧设有宽1.5米的人行道。此间还设有两个小车停车场。15米宽道路可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小车临时靠边停放。大车通过下部道路形成环通,小车、人流通过上部直道进入中心广场,流线互不干扰。
三、自然环境结合地方特色,探索符合道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环境。
3.1,和谐共生,“S”形的拓扑生成。
设计所处茅山地区可看做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区,设计一方面挖掘道教文化中“阴阳互生”的意境,另一方面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够将建筑融于环境,内外对话与交融,最终我们采纳了“S”形方案,"S"由两幢 “C”形主体建筑组成,两者相互取景,依山傍水,亦有“双龙得水”之意。建筑色调采用了传统江南民居黑白灰的色系,风格清新雅致、宁静安详,与自然风貌和道教文化相得益彰。立面处理亦吸取道教文化“道法自然”的理念,采用坡屋顶,严谨而规整的开窗方式,简洁的金属线条,仿佛以环境为背景,创造了一幅现代水墨山水画。
3.2 因势利导,三大主题广场营造不同的场所体验
茅山服务区地形高差起伏较大,且临于水面,考虑到亲水效果,硬质景观设计中顺应地形高差,将人流引向水边。整个服务区中设置三个不同高度的主题广场和若干个亲水平台组成,以沿湖游步道串联,分别以“山”“水”“人”为主题,使旅客在欣赏茅东水库自然风光同时身心得到放松。(1)特色铺装广场,位于综合服务楼后部,为高速公路旅客服务。此广场分为三个标高层次,由半地下层直接进入的半圆形广场标高为27.50米,由台阶拾级而下可到达26.50米和25.50米的环形亲水广场。整个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其间穿插有花池和花坛。
(2)台阶式广场,此广场分为两个标高层次,由综合服务楼与旅馆的入口广场处32.50米下行,通过弧形台阶将人流引至标高29.20米的观景平台和25.50米的亲水平台。在观景平台处设有长廊与老子主题雕塑,长廊背景墙刻有《道德经》,以呼应道家文化。
(3)绿篱台阶与环水广场,旅馆在标高32.50米的高处,而紧凑的绿篱台阶富有情趣地将旅馆的住宿人员引至环水广场。此广场设计为圆形,周围水体环绕,似将茅东水库的水引入了服务区内部,整个广场采用花岗岩拼花,面朝湖面,背靠山体,将是茅山服务区的特色亮点。
四、创新单体设计
4.1,平面功能
服务区的主体建筑有两栋,一栋为综合服务楼,另一栋为旅馆。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约6058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有地下室。在功能设置上,一层平面由入口广场直接进入,设有男女大型公厕,外卖超市,免费休息室及快餐厅。由楼梯或电梯可下至地下一层。这里的地下一层是相对于入口广场的,而对于建筑后部的室外景观广场则为平层进入。此层安排除有配电房、厨房等辅助用房,还设有特色餐厅。二层设有 16个餐饮包间,主要考虑为从旅馆前来就餐的人员设置。局部三层部分设计为会议区,可承办各种大小会议。旅馆建筑面积约11033平方米,层数为四层(局部),功能较为单一,共设有约150间客房,一层由于建筑较长,设有两个主门厅和一个次门厅,二、三、四层在相应位置形成过厅。
4.2,细部材料
屋面采用了镀铝锌钢板屋面系统,此种屋面系统由屋架、檩条、屋面体系、封檐体系和天沟落水体系共同组成。线条纤细挺拔、典雅美观,水密性、保温性、耐火性好,收边收口自成体系,增加了建筑的外观美感和整体气息。
墙面大面积采用了白色水性氟碳喷涂,耐久性、耐候性、耐污染、耐腐蚀性远远超过传统涂料。
门窗幕墙玻璃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框料深灰色氟碳喷涂,玻璃25%镀灰膜,细部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外墙局部的面砖使用紫砂砖,无釉面光泽,如同紫砂器皿的质感,给人感觉极具文化气息。
五、结语
茅山服务区结合所在地的环境特色,将休闲、会议、度假等消费业态融入服务区,投资方、管理方和设计方在此取得了共识,不仅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服务场所,更刺激了消费,提升了服务区管理水平,达到了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慧. 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布局研究. 中外公路,2007 (2)
一、一个理念的转变,被动式服务区转向主动式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包括住宿(含停车)、餐饮、加油、汽车修理四大功能。传统服务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驾乘人员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车辆安全运行所建造的服务设施。在道路系统中,服务区通常作为一种被动服务设施而存在, 即驾乘人员或车辆有需求了才会去服务区。服务区的功能定位长期以来也只为满足人们一种短暂停留的需要,建筑形态和环境状况都难以令人满意。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密集程度的提高,车流日益的增加,出行类型的多元化,主动式服务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茅山服务区设计首先打破常规思路,打破单一功能、没有个性的惯有模式,将诱导消费、激发潜在需求作为设计主要出发点之一。围绕高速公路与沿线经济、文化、旅游等互动影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相关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人们的出行目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形成了建立主动式、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区的理念。
二、两条设计线索,复合型功能与个性化流线
2.1 复合型功能驱动
服务区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要在高速公路网络上,对诸多可能布局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服务功能全面的最优布局。服务区房建部分占地约100亩,由于基地紧邻东水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与著名的茅山道院只相隔12公里,得天独厚的场地环境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意境。因而设计复合了旅游、休闲、会议等相关内容,使其成为茅山旅游游线路中的一个新亮点。
方案总体布局大致分为三大区,收费区,停车区,休闲服务区。收费区包括收费大棚、与340国道相连的互通、加油站,停车区包括两片停车场、修理站,休闲服务区包括厕所、餐饮、超市、住宿、休闲广场等内容。
2.2 个性化流线设计
茅山服务区主要流线特征,一是单侧服务区,设计通过互通形式与主线连接;二是除服务区功能之外,利用该互通与省道340连接,因此还兼有出入互通功能,这两大特征为该服务区带来了更大量的使用人流。
进入服务区,设计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为环形,大车缓缓下行进入停车场,出停车场后下穿过线景观桥,由缓坡缓缓上行驶出服务区,车行道路总长约为560米,道路宽为7米,为单向行车,一侧设有2米的人行道。另一条道路为小车设计,绕过绿化区可直接驶向服务区主广场,此条道路总长300米,尽端为景观回车广场,为双向行车道,路宽15米,两侧设有宽1.5米的人行道。此间还设有两个小车停车场。15米宽道路可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小车临时靠边停放。大车通过下部道路形成环通,小车、人流通过上部直道进入中心广场,流线互不干扰。
三、自然环境结合地方特色,探索符合道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环境。
3.1,和谐共生,“S”形的拓扑生成。
设计所处茅山地区可看做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区,设计一方面挖掘道教文化中“阴阳互生”的意境,另一方面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够将建筑融于环境,内外对话与交融,最终我们采纳了“S”形方案,"S"由两幢 “C”形主体建筑组成,两者相互取景,依山傍水,亦有“双龙得水”之意。建筑色调采用了传统江南民居黑白灰的色系,风格清新雅致、宁静安详,与自然风貌和道教文化相得益彰。立面处理亦吸取道教文化“道法自然”的理念,采用坡屋顶,严谨而规整的开窗方式,简洁的金属线条,仿佛以环境为背景,创造了一幅现代水墨山水画。
3.2 因势利导,三大主题广场营造不同的场所体验
茅山服务区地形高差起伏较大,且临于水面,考虑到亲水效果,硬质景观设计中顺应地形高差,将人流引向水边。整个服务区中设置三个不同高度的主题广场和若干个亲水平台组成,以沿湖游步道串联,分别以“山”“水”“人”为主题,使旅客在欣赏茅东水库自然风光同时身心得到放松。(1)特色铺装广场,位于综合服务楼后部,为高速公路旅客服务。此广场分为三个标高层次,由半地下层直接进入的半圆形广场标高为27.50米,由台阶拾级而下可到达26.50米和25.50米的环形亲水广场。整个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其间穿插有花池和花坛。
(2)台阶式广场,此广场分为两个标高层次,由综合服务楼与旅馆的入口广场处32.50米下行,通过弧形台阶将人流引至标高29.20米的观景平台和25.50米的亲水平台。在观景平台处设有长廊与老子主题雕塑,长廊背景墙刻有《道德经》,以呼应道家文化。
(3)绿篱台阶与环水广场,旅馆在标高32.50米的高处,而紧凑的绿篱台阶富有情趣地将旅馆的住宿人员引至环水广场。此广场设计为圆形,周围水体环绕,似将茅东水库的水引入了服务区内部,整个广场采用花岗岩拼花,面朝湖面,背靠山体,将是茅山服务区的特色亮点。
四、创新单体设计
4.1,平面功能
服务区的主体建筑有两栋,一栋为综合服务楼,另一栋为旅馆。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约6058平方米,地上三层(局部),有地下室。在功能设置上,一层平面由入口广场直接进入,设有男女大型公厕,外卖超市,免费休息室及快餐厅。由楼梯或电梯可下至地下一层。这里的地下一层是相对于入口广场的,而对于建筑后部的室外景观广场则为平层进入。此层安排除有配电房、厨房等辅助用房,还设有特色餐厅。二层设有 16个餐饮包间,主要考虑为从旅馆前来就餐的人员设置。局部三层部分设计为会议区,可承办各种大小会议。旅馆建筑面积约11033平方米,层数为四层(局部),功能较为单一,共设有约150间客房,一层由于建筑较长,设有两个主门厅和一个次门厅,二、三、四层在相应位置形成过厅。
4.2,细部材料
屋面采用了镀铝锌钢板屋面系统,此种屋面系统由屋架、檩条、屋面体系、封檐体系和天沟落水体系共同组成。线条纤细挺拔、典雅美观,水密性、保温性、耐火性好,收边收口自成体系,增加了建筑的外观美感和整体气息。
墙面大面积采用了白色水性氟碳喷涂,耐久性、耐候性、耐污染、耐腐蚀性远远超过传统涂料。
门窗幕墙玻璃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框料深灰色氟碳喷涂,玻璃25%镀灰膜,细部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外墙局部的面砖使用紫砂砖,无釉面光泽,如同紫砂器皿的质感,给人感觉极具文化气息。
五、结语
茅山服务区结合所在地的环境特色,将休闲、会议、度假等消费业态融入服务区,投资方、管理方和设计方在此取得了共识,不仅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服务场所,更刺激了消费,提升了服务区管理水平,达到了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慧. 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布局研究. 中外公路,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