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把握“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本文试图从小学数学生活教学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热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艺术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何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生活实践与数学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生活探究中寻找数学规律,并根据数学知识指导其实践,真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1、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之源,小学数学尤其要实现这一点。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结合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和发展, 从而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本次的观摩课中,授课教师均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 合理创设情境, 更好地导入了新课。
例如“比例的意义”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老师穿西服和学生穿那件西服,谁较合身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培养学生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向学生引出这里面蕴含了比例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近而又通过欣赏几幅生活常见的国旗图片, 加深对比例的感悟。又如“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观察和感悟——“孙悟空那根神奇的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形),再由学生类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的欲望。
2、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力求与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强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老观念,充分利用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创造性地灵活处教材, 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原教材进行处理加工,优化组合。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数的关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射阳县三元小学六年级(1)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26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男生人数比女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 ”以此为例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来自于社会生活中原汁原味的素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例题时,大家感到特别亲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的延伸拓展里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经历生活常识—数学知识、模型——数学思想、方法这一过程,从而将知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让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铅笔有多长”一课,教师让学生很好地认识了毫、分米,然后出示淘气房间里使用的长度单位——“2 分的床”、“7 米的课桌”等,问:“这些单位用得对吗?如果对, 那你现在觉得应该用什么单位呢?”。学生当然能够心应力地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生活是数学的终结, 授课教师紧紧抓住身边的实际问,让学生去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做到数学课堂与生活常识相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 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 从而激发了学生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课程变革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热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艺术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何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生活实践与数学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生活探究中寻找数学规律,并根据数学知识指导其实践,真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1、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之源,小学数学尤其要实现这一点。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结合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和发展, 从而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本次的观摩课中,授课教师均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 合理创设情境, 更好地导入了新课。
例如“比例的意义”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老师穿西服和学生穿那件西服,谁较合身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培养学生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向学生引出这里面蕴含了比例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近而又通过欣赏几幅生活常见的国旗图片, 加深对比例的感悟。又如“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观察和感悟——“孙悟空那根神奇的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形),再由学生类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的欲望。
2、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力求与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强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老观念,充分利用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创造性地灵活处教材, 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原教材进行处理加工,优化组合。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数的关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射阳县三元小学六年级(1)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26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男生人数比女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 ”以此为例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来自于社会生活中原汁原味的素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例题时,大家感到特别亲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的延伸拓展里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经历生活常识—数学知识、模型——数学思想、方法这一过程,从而将知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让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铅笔有多长”一课,教师让学生很好地认识了毫、分米,然后出示淘气房间里使用的长度单位——“2 分的床”、“7 米的课桌”等,问:“这些单位用得对吗?如果对, 那你现在觉得应该用什么单位呢?”。学生当然能够心应力地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生活是数学的终结, 授课教师紧紧抓住身边的实际问,让学生去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做到数学课堂与生活常识相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 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 从而激发了学生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课程变革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