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当下输电线路施工中面临大档距跨越工程所使用的导线在逐步地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山区或者是沟壑地区的大裆距跨越工程跨越重要的输电通道时,若是输电通道没有停电窗口或者是不满足搭设架体进行半档封网时,仅可以使用两端铁塔作为架体进行连接输电线路。本文将对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式工程的导线选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档距跨越工程;导线选型;施工过程
當下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国家电网在进行构建时将各个地方的电网兼容为一个统一体,并且逐步的将其延伸至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长此以往这种发展将会成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发展中的用电量在逐步的增加,当下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做好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的导线选型,其将会直接决定着输电的整体水平和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1、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的导线选型的概述
导线可谓是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整体质量和是否能够安全的运行。在进行导线的选择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进行选型,大档距跨越工程的情况是路径虽然不长但是技术确是十分的复杂,所以进行选择的根据也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总的来说相关部门在进行选型时最关注的还是技术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大跨越导线的型号以及横截面的选择最关键的就是应该可以满足系统对于送电量的需求多少,其是否和普通段的线路十分的匹配,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切忌出现大跨越段成为输送电量的阻碍,对导线的横截面选择应该注意考虑到流量时的静态热是否足够的稳定。当面临特高压线的情况进行选型时应当保证其型号和直径能够满足电晕和无线电的干扰等基本因素,这样就可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并且可以具备着较好的效果。大档距跨越导线进行选型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导线的原则,首先应该满足系统极限流量下的使用,保证线路的损耗尽可能的低一些,其次应该保证导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应该具有着轻度高、重量较轻的性能。
2、我国当下常用的导线
2.1铝合金绞线
当下使用的铝合金绞线往往是由铝线以及同质的铝合金线等构成的,由于纯铝线在进行制造时往往会面临着比较复杂以及成本高的缺点,所以具体的使用中往往是使用的铝合金绞线。铝合金绞线的主要特征就是抗拉的强度比较高,较为耐腐,也可以在高温下有效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承受较厚的冰层以及较大的风荷力,使用的场合主要是在大跨越以及多冰的区域等。
2.2钢芯铝绞线
钢芯的铝绞线和其他的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主要是多层或者是单层铝股线的绞合在镀锌钢锌线之外的加强型导线,其特征是外部用的铝线通过绞合的方式缠绕在钢芯的一圈。钢芯铝绞线的结构较为简单,在进行架设时也十分的方便,整体的造价低于其他的线,还十分的有利于长距离的电路运输,既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有较强的机械强度等。所以,其在进行电路运输中使用较为广泛,各种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中也均有使用,但是其有着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较强的弧垂的特性,使得机械过载能力整体较差很难适应大档距的跨越工程的使用。
2.3钢芯铝合金绞线
这种线路是线芯比较高强度的绞线,其结构和特点与钢芯铝绞线几本上相同,所以整体的质量比较的轻,强度相对来说也大一些,被广泛的使用在大档距跨越线路中。
2.4铝包铜芯绞线
其主要是由铝包钢丝做加工芯以及硬铝线绞合所成,这种导线与普通的铜芯铝绞线相比较具有着较为轻的质量且具有着很好的防腐性以及导电性,使用的寿命一般较长,往往还可以使用在一些沿海地区。
3、导线选型
3.1初步确定参选的导线
在大档距长输线路中往往采用的是铜芯铝绞线、铜芯铝合金绞线等,最常见的就是使用具有着高强度的铜芯或者是特强度的钢芯,并选择合适的铝钢截面比。
3.2导线的防震性能
在进行电力输送的过程中铝合金断股的情况十分的常见,其之所以会出现断股的情况就是由于受力的情况所决定的。其受力一般有两个部分,其一就是静态应力,其二就是弯曲应力,其中的静态应力是由于导线的总拉力分配到铝股承担的部分所导致的。静态应力的产生则是与运行应力的设计水平十分的相关,就是与导线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当导线的平均高度、跨越条件等具有不同时就会导致弯曲应力的变化。我国当下的输电工程中大多是采用的LGJQ导线,当使用中的平均应力达到了四分之一时,就应该采取适当的防震措施,大量的运行经验就表明了可以对一些风力导致的颤动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通常状况下这些导线的应力一般为55-58MPa之间,占铝单丝疲劳的极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疲劳的强度分散性相关指数很难再进行相应的提升。铝合金单丝在使用中的其疲劳强度一般是铝单丝的1.2-1.6倍,所铝合金部分的应力应该控制在75-86MPa左右。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是铝合金的导线铝钢较小时,应该将其应力值控制在百分之十八左右,铝钢越小则越要靠近下限进行取值。根据我国的现状其实不难发现,当大档距跨越工程选用特强钢芯时候应该将其平均的应力控制在百分之十八左右。
3.3对电晕进行分析
电晕放电时候将会使得能量的损耗十分的严重,严重时将会导致线路的表面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使得导线的整体使用寿命大大的降低,若不及时的进行皆解决该方面的问题将会对人和线路等都造成不同的危害情况,所以输电线路进行选择导线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的避免导线的线晕。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可以使得线晕有过大的损耗,其最大的损耗值应该控制在百分之
二十之内。电晕损耗与输电线运行的电压以及导线的分裂方式等参数应该进行有效的分析。
结语: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的电力行业近些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说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相关的方式和不断的引进最新的技术。我国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进行工作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相关的线路,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线路的选择应该根据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再做出具体的选择。根据文中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进行线路运输时,线路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相关单位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较高水平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施工,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施工的质量又可以使得线路的选用符合要求。总体来说,我国的大跨越的输电线路建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着很多的丰富建设经验。随着我国近些年的高速进步和发展,相信将会有着更多的高压以及特高压的线路要进行设计以及实现更好质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新建500 kV工程中的应用[J]. 刘斌,杨光耀,张新奇,温作铭,徐罗那. 电线电缆. 2018(03)
[2]雷击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模拟试验研究[J]. 李志钊,曾嵘,庄池杰,陈赦,廖永力,高超. 高电压技术. 2012(08)
[3]直流盘形悬式瓷绝缘子铁帽采用锌环防电解腐蚀特性的试验研究[J]. 高理迎,孙涛,赵江涛,魏杰,周军,王洪. 电网技术. 2013(12)
[4]新疆大风区输电线路地线悬垂金具磨损分析与治理[J]. 邵俊楠,张洪涛,李轶,崔力云,王超,潘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5]新疆强风沙尘环境下750kV线路运维技术[J]. 李娟,廖峥,张陵,熊小伏,梁乃锋,张英杰,康玉函,周二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02)
[6]国内外输电线路铁塔设计安全度的比较[J]. 李峰,张友富,侯建国,安旭文,王洪,李彪. 电力建设. 2010(06)
[6]绝缘子放电区段划分及污秽预测的泄漏电流分形维数研究[J]. 陈伟根,夏青,孙才新,李立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13)
关键词:大档距跨越工程;导线选型;施工过程
當下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国家电网在进行构建时将各个地方的电网兼容为一个统一体,并且逐步的将其延伸至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长此以往这种发展将会成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发展中的用电量在逐步的增加,当下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做好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的导线选型,其将会直接决定着输电的整体水平和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1、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的导线选型的概述
导线可谓是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整体质量和是否能够安全的运行。在进行导线的选择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进行选型,大档距跨越工程的情况是路径虽然不长但是技术确是十分的复杂,所以进行选择的根据也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总的来说相关部门在进行选型时最关注的还是技术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大跨越导线的型号以及横截面的选择最关键的就是应该可以满足系统对于送电量的需求多少,其是否和普通段的线路十分的匹配,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切忌出现大跨越段成为输送电量的阻碍,对导线的横截面选择应该注意考虑到流量时的静态热是否足够的稳定。当面临特高压线的情况进行选型时应当保证其型号和直径能够满足电晕和无线电的干扰等基本因素,这样就可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并且可以具备着较好的效果。大档距跨越导线进行选型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导线的原则,首先应该满足系统极限流量下的使用,保证线路的损耗尽可能的低一些,其次应该保证导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应该具有着轻度高、重量较轻的性能。
2、我国当下常用的导线
2.1铝合金绞线
当下使用的铝合金绞线往往是由铝线以及同质的铝合金线等构成的,由于纯铝线在进行制造时往往会面临着比较复杂以及成本高的缺点,所以具体的使用中往往是使用的铝合金绞线。铝合金绞线的主要特征就是抗拉的强度比较高,较为耐腐,也可以在高温下有效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承受较厚的冰层以及较大的风荷力,使用的场合主要是在大跨越以及多冰的区域等。
2.2钢芯铝绞线
钢芯的铝绞线和其他的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主要是多层或者是单层铝股线的绞合在镀锌钢锌线之外的加强型导线,其特征是外部用的铝线通过绞合的方式缠绕在钢芯的一圈。钢芯铝绞线的结构较为简单,在进行架设时也十分的方便,整体的造价低于其他的线,还十分的有利于长距离的电路运输,既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有较强的机械强度等。所以,其在进行电路运输中使用较为广泛,各种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中也均有使用,但是其有着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较强的弧垂的特性,使得机械过载能力整体较差很难适应大档距的跨越工程的使用。
2.3钢芯铝合金绞线
这种线路是线芯比较高强度的绞线,其结构和特点与钢芯铝绞线几本上相同,所以整体的质量比较的轻,强度相对来说也大一些,被广泛的使用在大档距跨越线路中。
2.4铝包铜芯绞线
其主要是由铝包钢丝做加工芯以及硬铝线绞合所成,这种导线与普通的铜芯铝绞线相比较具有着较为轻的质量且具有着很好的防腐性以及导电性,使用的寿命一般较长,往往还可以使用在一些沿海地区。
3、导线选型
3.1初步确定参选的导线
在大档距长输线路中往往采用的是铜芯铝绞线、铜芯铝合金绞线等,最常见的就是使用具有着高强度的铜芯或者是特强度的钢芯,并选择合适的铝钢截面比。
3.2导线的防震性能
在进行电力输送的过程中铝合金断股的情况十分的常见,其之所以会出现断股的情况就是由于受力的情况所决定的。其受力一般有两个部分,其一就是静态应力,其二就是弯曲应力,其中的静态应力是由于导线的总拉力分配到铝股承担的部分所导致的。静态应力的产生则是与运行应力的设计水平十分的相关,就是与导线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当导线的平均高度、跨越条件等具有不同时就会导致弯曲应力的变化。我国当下的输电工程中大多是采用的LGJQ导线,当使用中的平均应力达到了四分之一时,就应该采取适当的防震措施,大量的运行经验就表明了可以对一些风力导致的颤动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通常状况下这些导线的应力一般为55-58MPa之间,占铝单丝疲劳的极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疲劳的强度分散性相关指数很难再进行相应的提升。铝合金单丝在使用中的其疲劳强度一般是铝单丝的1.2-1.6倍,所铝合金部分的应力应该控制在75-86MPa左右。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是铝合金的导线铝钢较小时,应该将其应力值控制在百分之十八左右,铝钢越小则越要靠近下限进行取值。根据我国的现状其实不难发现,当大档距跨越工程选用特强钢芯时候应该将其平均的应力控制在百分之十八左右。
3.3对电晕进行分析
电晕放电时候将会使得能量的损耗十分的严重,严重时将会导致线路的表面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使得导线的整体使用寿命大大的降低,若不及时的进行皆解决该方面的问题将会对人和线路等都造成不同的危害情况,所以输电线路进行选择导线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的避免导线的线晕。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可以使得线晕有过大的损耗,其最大的损耗值应该控制在百分之
二十之内。电晕损耗与输电线运行的电压以及导线的分裂方式等参数应该进行有效的分析。
结语: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的电力行业近些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说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相关的方式和不断的引进最新的技术。我国输电线路大档距跨越工程进行工作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相关的线路,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线路的选择应该根据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再做出具体的选择。根据文中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进行线路运输时,线路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相关单位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较高水平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施工,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施工的质量又可以使得线路的选用符合要求。总体来说,我国的大跨越的输电线路建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着很多的丰富建设经验。随着我国近些年的高速进步和发展,相信将会有着更多的高压以及特高压的线路要进行设计以及实现更好质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新建500 kV工程中的应用[J]. 刘斌,杨光耀,张新奇,温作铭,徐罗那. 电线电缆. 2018(03)
[2]雷击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模拟试验研究[J]. 李志钊,曾嵘,庄池杰,陈赦,廖永力,高超. 高电压技术. 2012(08)
[3]直流盘形悬式瓷绝缘子铁帽采用锌环防电解腐蚀特性的试验研究[J]. 高理迎,孙涛,赵江涛,魏杰,周军,王洪. 电网技术. 2013(12)
[4]新疆大风区输电线路地线悬垂金具磨损分析与治理[J]. 邵俊楠,张洪涛,李轶,崔力云,王超,潘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5]新疆强风沙尘环境下750kV线路运维技术[J]. 李娟,廖峥,张陵,熊小伏,梁乃锋,张英杰,康玉函,周二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02)
[6]国内外输电线路铁塔设计安全度的比较[J]. 李峰,张友富,侯建国,安旭文,王洪,李彪. 电力建设. 2010(06)
[6]绝缘子放电区段划分及污秽预测的泄漏电流分形维数研究[J]. 陈伟根,夏青,孙才新,李立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