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宽厚的性格和审慎又不失大胆的投资风格,让叶澄衷在穷途末路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
叶澄衷(1840-1899),字成忠,原籍浙江慈溪,生于镇海。
叶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叶澄衷6岁丧父,9岁求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邻近油坊,14岁到上海某杂货店学徒,17岁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贸易,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经商生涯。
忠厚为人必有人助
1843年,上海滩大小报刊都报道了一则“小舢板”拾巨金物归原主的新闻,而拾巨资的孩子就是17岁的叶澄衷。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的停泊中心,周围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叶澄衷就是其中一个。一日,一位微醉的英国洋行经理把公文包遗失在他乘坐的舢板上。包中除了重要的生意单据,还有数千美金和英镑的钞票,当时叶澄衷为了学习英文积攒许久的学费只有一元钱,可知这笔财富对于他是多么巨大。但他耐心地等了一下午,将公文包还给了失主,并拒绝了他的巨额酬谢。
叶澄衷见财不贪,换得了洋行经理一个改变叶澄衷一生的可贵建议——由其公司提供小五金供叶澄衷的小舢板代销,等货物卖出去后再付款。洋行经理很快发现叶澄衷在商业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于是资助叶澄衷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叶澄衷相当谨慎,刚开始他并没有急于接受洋行经理的好意,当他弄清楚了这笔借款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排除了自己将要开设的五金店会受控制或被吃掉的可能性后才接受了借款。叶澄衷的精明使这位洋行经理大为吃惊,他不得不佩服叶澄衷的从商禀赋。
这样的谨慎其实追求的是知己知彼,进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在他取得另一个宝贵的商业机会——成为美孚中国代理商的过程中,也表露无遗。
1870年,美国洛克菲勒创立“美孚”石油公司。十年后,“美孚”进入上海,但却难以立稳。最后,“美孚”找到了叶澄衷。
在见面之前,叶澄衷已经对有关煤油销售的背景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他知道当时在上海销售煤油的公司,除了美孚以外,还有英国的亚细亚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当时除租界外,使用煤油灯的用户还不多,所以,三家公司都急于扩展销售范围,而中国农村是煤油的最大潜在市场,可是面对中国复杂的地方势力,混乱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制度,洋行很难把煤油销往内地。
了解了三家外国石油公司竞争的态势,当然也就默察到美孚这时候的急迫心境。在谈判时,叶澄衷表现得很冷静,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向美孚表明亚细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想在中国找代理。这样一来,“美孚”石油公司生怕叶澄衷被其他两家石油公司聘去做代理,只能答应叶提出的所有条件——代理人的佣金由常规的20%提高到25%;除老晋隆外,由叶澄衷独家长期经销,并且货到后90天结账。
根据这个合同,叶澄衷充分利用90天结交货款的时间差(叶与内地商户结算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周转资金,发展业务,做地产和钱庄放贷生意,而且无需支付分文利息。这样一来,他除了能获得经销权规定的利益外,还能获得其他额外利益(包括利用货源多少、到货时间的迟早,操纵市场、左右油价,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其他老顺记号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因经销美孚煤油而创造了一种无成本的广告效应(当时美孚石油为廉价推销,免费赠送煤油灯和灯罩)。
审时度势灵活机变
1883年,对上海来说是个很不幸的年头。这一年不仅时疫流行,还暴雨成灾。市场混乱,又因蚕丝价格大跌,上海发生了严重的金融风潮,工商业刮起停歇倒闭之风,就连万贯家财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力有不逮,他在上海开设的钱庄也倒闭了。仅仅一个月内60%-70%的上海钱庄宣告歇业。由此又累及无数的中国商行、小型企业和手工作坊。
叶澄衷凭借他的敏感,在抢先抽回存放在银行、钱庄的资金,同时,又火速催讨客户欠交的煤油款,尽一切办法回笼了所有的欠款。这时,美孚石油公司将更多的煤油运进上海,希望以增加销售来弥补1866年伦敦金融风暴带来的损失。
叶澄衷抓住了这个时机,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避开多事之秋的上海滩,全力向长江中游和沿海的广大地区推进。是年,当叶澄衷获得美孚石油在华独家经销权后,便不失时机地拓展外埠的业务。他先在宁波、温州、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天津、烟台、营口、广东等地和通商口岸,设立了顺记的分号或联号达18家之多。因为他知道,金融风潮波及不到仍然过着小农经济生活的广大农村。金融风潮削弱了众多洋行和中国商行的实力,无形中减少了他的竞争对手,叶澄衷不但避过了这场危机,还趁机发了财。
在此之前,叶澄衷也懂得“货不停留利自生”的道理,但苦于运输不便,货滞于上海而未能及时运往各地分号。叶澄衷趁上海棉花行纷纷倒闭之机,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棉花行的10多艘原来运棉用的沙船,建立了自己的沙船队,后经不断扩充,沙船多达一百余艘,频繁往来于沿海和长江航线,及时地运送煤油、煤、铁等货物来往南北,美孚煤油的销量也因此骤增。在这多难的1883年,许多商家朝不保夕,如履薄冰,而叶澄衷却大发利市,年盈利10万两银子以上。
大刀阔斧敢为人先
叶澄衷先做贸易,再办实业,后进金融,从贫穷少年跃居为宁波帮首富,经营范围广布于五金、煤油、机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火柴、钱庄、运输等领域。如果没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意识,叶澄衷也许不会成就出如此大的家业。
他开设的万顺洋货号,是中国人独资经营的第一家五金店,它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五金商业的诞生。
他开设的可炽顺记,成为上海最早经营进口煤和铁的商号,是上海民族钢铁商业的开拓者。在进口铁板的同时,可炽顺记还买下外国的旧船,拆下旧船铁板,进行加工,首创了上海的拆船业。
他的新顺记洋货店,是上海第一家专售进口罐装食品的食品店,也被称为上海第一家“吃食五金”店。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他规定每天商店打烊后,让各分号的店员集中到老顺记店号,延聘洋人教习,教授英语及商务、关税等知识,让店员人人能精通英语和商务。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职工业余夜校”。
叶澄衷的冒险绝非盲目冲撞,而是秉承了他一贯的谨慎。他的可炽顺记,原是一家德国人开设的煤铁号,专门进口西洋的煤和钢铁,可是几年来打不开销路,连年亏本,贴出了盘让的告示。叶澄衷知道后,仔细地对煤与钢铁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对煤和钢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农村也需要煤和铁来制造各种农具,所以拓展煤铁业务应该是有钱可赚的。
叶澄衷很想盘下可炽煤铁号,但苦于手头资金不足。关键时刻,良好的诚实信誉和善于经营的名声再次给他带来了机遇。有朋友主动表示愿意提供资金,与叶澄衷合股盘下可炽煤铁号,并由叶经营,红利按四六分成,叶得六成。
在进口煤铁的同时,叶澄衷还购置了一台剪刀车,将铁板和钢材余料加工裁剪成农村急需的条铁、筷条、钉条和字板。他还廉价购买了一些外国旧船,拆下船上的铁板进行加工出售,利润更加丰厚。
叶澄衷并未知足不前,而是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1890年,他在上海创办最大的华商火柴厂——燮昌火柴公司,雇用数百名工人。1897年,他又投资30万银元,在汉口创办汉口燮昌火柴公司,直到1917年一直垄断了整个湖北的火柴市场。两厂日产火柴约43万盒,行销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等许多省份。不久,在苏州也设立了燮昌火柴分厂。这样,叶澄衷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火柴制造业主。
在票号和钱庄业中叶澄衷也有投资。他曾先后在上海、镇海、杭州、芜湖、湖州等地开办大庆元票号与升大、衍庆、大庆等钱庄,又与许春荣合股开办余大、瑞大、承大、志大等钱庄。这些票号、钱庄的资本多的5万两白银,少则2万两,但放账却多至百万,数十倍于其资本。叶澄衷经营的钱庄,在鼎盛时期多达一百余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镇海叶家”也因此成为上海声名显赫的九大钱庄家族之一。他还独资创设三元保险公司,并成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9个董事之一。
1894年,叶澄衷还曾开办纶华纱厂,有缫丝车800架,雇工近千人。
地产也是叶澄衷较为关注的一个行业。当时上海有一家钱庄以4万银两押进苏州河北虹口一带几百亩地产,押期至年底,但到了年终结账清算时,业主却无力赎回。钱庄经理急着向叶澄衷求助。叶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先向租界工部局调查问讯。当他获悉当局原打算在吴淞江上造桥以沟通两岸,只因资金不足尚未动工,马上意识到,一旦此桥建成,苏州河北的地价必定升值,于是,他一面向工部局表示愿意资助造桥费用的三分之一,一面答应钱庄经理购进该块土地。数月之后,此桥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果然涨至100万两以上,他以4万银两购进的地产一下子增值20多倍,他既解了钱庄经理之急,又赢得资助造桥的赞誉,还获得地价升值的厚利,真可谓是“一箭三雕”。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树德地产公司,在以后几年里又为他提供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叶澄衷晚年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在家乡和上海设立慈善救济机构,多次出资赈济浙、鲁、豫直等省灾区,受清廷嘉奖,并捐得候选道员加二品顶戴。1899年病重中念及少时失学之痛,决定捐地25亩、现银10万两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学堂)。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
叶澄衷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至少有数十位著名宁波商人曾是叶澄衷手下的学徒。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和审慎又不失大胆的投资风格,让叶澄衷在穷途末路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编辑倚天
本刊读者QQ群②群号:26396944
叶澄衷(1840-1899),字成忠,原籍浙江慈溪,生于镇海。
叶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叶澄衷6岁丧父,9岁求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邻近油坊,14岁到上海某杂货店学徒,17岁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贸易,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经商生涯。
忠厚为人必有人助
1843年,上海滩大小报刊都报道了一则“小舢板”拾巨金物归原主的新闻,而拾巨资的孩子就是17岁的叶澄衷。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的停泊中心,周围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叶澄衷就是其中一个。一日,一位微醉的英国洋行经理把公文包遗失在他乘坐的舢板上。包中除了重要的生意单据,还有数千美金和英镑的钞票,当时叶澄衷为了学习英文积攒许久的学费只有一元钱,可知这笔财富对于他是多么巨大。但他耐心地等了一下午,将公文包还给了失主,并拒绝了他的巨额酬谢。
叶澄衷见财不贪,换得了洋行经理一个改变叶澄衷一生的可贵建议——由其公司提供小五金供叶澄衷的小舢板代销,等货物卖出去后再付款。洋行经理很快发现叶澄衷在商业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于是资助叶澄衷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叶澄衷相当谨慎,刚开始他并没有急于接受洋行经理的好意,当他弄清楚了这笔借款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排除了自己将要开设的五金店会受控制或被吃掉的可能性后才接受了借款。叶澄衷的精明使这位洋行经理大为吃惊,他不得不佩服叶澄衷的从商禀赋。
这样的谨慎其实追求的是知己知彼,进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在他取得另一个宝贵的商业机会——成为美孚中国代理商的过程中,也表露无遗。
1870年,美国洛克菲勒创立“美孚”石油公司。十年后,“美孚”进入上海,但却难以立稳。最后,“美孚”找到了叶澄衷。
在见面之前,叶澄衷已经对有关煤油销售的背景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他知道当时在上海销售煤油的公司,除了美孚以外,还有英国的亚细亚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当时除租界外,使用煤油灯的用户还不多,所以,三家公司都急于扩展销售范围,而中国农村是煤油的最大潜在市场,可是面对中国复杂的地方势力,混乱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制度,洋行很难把煤油销往内地。
了解了三家外国石油公司竞争的态势,当然也就默察到美孚这时候的急迫心境。在谈判时,叶澄衷表现得很冷静,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向美孚表明亚细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想在中国找代理。这样一来,“美孚”石油公司生怕叶澄衷被其他两家石油公司聘去做代理,只能答应叶提出的所有条件——代理人的佣金由常规的20%提高到25%;除老晋隆外,由叶澄衷独家长期经销,并且货到后90天结账。
根据这个合同,叶澄衷充分利用90天结交货款的时间差(叶与内地商户结算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周转资金,发展业务,做地产和钱庄放贷生意,而且无需支付分文利息。这样一来,他除了能获得经销权规定的利益外,还能获得其他额外利益(包括利用货源多少、到货时间的迟早,操纵市场、左右油价,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其他老顺记号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因经销美孚煤油而创造了一种无成本的广告效应(当时美孚石油为廉价推销,免费赠送煤油灯和灯罩)。
审时度势灵活机变
1883年,对上海来说是个很不幸的年头。这一年不仅时疫流行,还暴雨成灾。市场混乱,又因蚕丝价格大跌,上海发生了严重的金融风潮,工商业刮起停歇倒闭之风,就连万贯家财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力有不逮,他在上海开设的钱庄也倒闭了。仅仅一个月内60%-70%的上海钱庄宣告歇业。由此又累及无数的中国商行、小型企业和手工作坊。
叶澄衷凭借他的敏感,在抢先抽回存放在银行、钱庄的资金,同时,又火速催讨客户欠交的煤油款,尽一切办法回笼了所有的欠款。这时,美孚石油公司将更多的煤油运进上海,希望以增加销售来弥补1866年伦敦金融风暴带来的损失。
叶澄衷抓住了这个时机,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避开多事之秋的上海滩,全力向长江中游和沿海的广大地区推进。是年,当叶澄衷获得美孚石油在华独家经销权后,便不失时机地拓展外埠的业务。他先在宁波、温州、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天津、烟台、营口、广东等地和通商口岸,设立了顺记的分号或联号达18家之多。因为他知道,金融风潮波及不到仍然过着小农经济生活的广大农村。金融风潮削弱了众多洋行和中国商行的实力,无形中减少了他的竞争对手,叶澄衷不但避过了这场危机,还趁机发了财。
在此之前,叶澄衷也懂得“货不停留利自生”的道理,但苦于运输不便,货滞于上海而未能及时运往各地分号。叶澄衷趁上海棉花行纷纷倒闭之机,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棉花行的10多艘原来运棉用的沙船,建立了自己的沙船队,后经不断扩充,沙船多达一百余艘,频繁往来于沿海和长江航线,及时地运送煤油、煤、铁等货物来往南北,美孚煤油的销量也因此骤增。在这多难的1883年,许多商家朝不保夕,如履薄冰,而叶澄衷却大发利市,年盈利10万两银子以上。
大刀阔斧敢为人先
叶澄衷先做贸易,再办实业,后进金融,从贫穷少年跃居为宁波帮首富,经营范围广布于五金、煤油、机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火柴、钱庄、运输等领域。如果没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意识,叶澄衷也许不会成就出如此大的家业。
他开设的万顺洋货号,是中国人独资经营的第一家五金店,它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五金商业的诞生。
他开设的可炽顺记,成为上海最早经营进口煤和铁的商号,是上海民族钢铁商业的开拓者。在进口铁板的同时,可炽顺记还买下外国的旧船,拆下旧船铁板,进行加工,首创了上海的拆船业。
他的新顺记洋货店,是上海第一家专售进口罐装食品的食品店,也被称为上海第一家“吃食五金”店。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他规定每天商店打烊后,让各分号的店员集中到老顺记店号,延聘洋人教习,教授英语及商务、关税等知识,让店员人人能精通英语和商务。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职工业余夜校”。
叶澄衷的冒险绝非盲目冲撞,而是秉承了他一贯的谨慎。他的可炽顺记,原是一家德国人开设的煤铁号,专门进口西洋的煤和钢铁,可是几年来打不开销路,连年亏本,贴出了盘让的告示。叶澄衷知道后,仔细地对煤与钢铁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对煤和钢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农村也需要煤和铁来制造各种农具,所以拓展煤铁业务应该是有钱可赚的。
叶澄衷很想盘下可炽煤铁号,但苦于手头资金不足。关键时刻,良好的诚实信誉和善于经营的名声再次给他带来了机遇。有朋友主动表示愿意提供资金,与叶澄衷合股盘下可炽煤铁号,并由叶经营,红利按四六分成,叶得六成。
在进口煤铁的同时,叶澄衷还购置了一台剪刀车,将铁板和钢材余料加工裁剪成农村急需的条铁、筷条、钉条和字板。他还廉价购买了一些外国旧船,拆下船上的铁板进行加工出售,利润更加丰厚。
叶澄衷并未知足不前,而是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1890年,他在上海创办最大的华商火柴厂——燮昌火柴公司,雇用数百名工人。1897年,他又投资30万银元,在汉口创办汉口燮昌火柴公司,直到1917年一直垄断了整个湖北的火柴市场。两厂日产火柴约43万盒,行销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等许多省份。不久,在苏州也设立了燮昌火柴分厂。这样,叶澄衷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火柴制造业主。
在票号和钱庄业中叶澄衷也有投资。他曾先后在上海、镇海、杭州、芜湖、湖州等地开办大庆元票号与升大、衍庆、大庆等钱庄,又与许春荣合股开办余大、瑞大、承大、志大等钱庄。这些票号、钱庄的资本多的5万两白银,少则2万两,但放账却多至百万,数十倍于其资本。叶澄衷经营的钱庄,在鼎盛时期多达一百余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镇海叶家”也因此成为上海声名显赫的九大钱庄家族之一。他还独资创设三元保险公司,并成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9个董事之一。
1894年,叶澄衷还曾开办纶华纱厂,有缫丝车800架,雇工近千人。
地产也是叶澄衷较为关注的一个行业。当时上海有一家钱庄以4万银两押进苏州河北虹口一带几百亩地产,押期至年底,但到了年终结账清算时,业主却无力赎回。钱庄经理急着向叶澄衷求助。叶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先向租界工部局调查问讯。当他获悉当局原打算在吴淞江上造桥以沟通两岸,只因资金不足尚未动工,马上意识到,一旦此桥建成,苏州河北的地价必定升值,于是,他一面向工部局表示愿意资助造桥费用的三分之一,一面答应钱庄经理购进该块土地。数月之后,此桥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果然涨至100万两以上,他以4万银两购进的地产一下子增值20多倍,他既解了钱庄经理之急,又赢得资助造桥的赞誉,还获得地价升值的厚利,真可谓是“一箭三雕”。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树德地产公司,在以后几年里又为他提供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叶澄衷晚年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在家乡和上海设立慈善救济机构,多次出资赈济浙、鲁、豫直等省灾区,受清廷嘉奖,并捐得候选道员加二品顶戴。1899年病重中念及少时失学之痛,决定捐地25亩、现银10万两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学堂)。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
叶澄衷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至少有数十位著名宁波商人曾是叶澄衷手下的学徒。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和审慎又不失大胆的投资风格,让叶澄衷在穷途末路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编辑倚天
本刊读者QQ群②群号:2639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