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學习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信仰、爱国情怀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历史教学本身就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任。本文将以高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将德育融入历史教学的策略。
以教材为依托,寻找德育立足点。事实上,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包含大量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所在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艺术发展水平及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历史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对过去有所了解,还能带给学生启迪和启发,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历史教学中德育元素的重要性,将历史课程简单理解为对历史时间的回顾和了解。在新课标和“立德树人”教育观念提出后,历史教学不断探索与德育的融合教学模式。教材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之一,是教师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大量德育元素,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工具。不仅如此,德育的渗透会让历史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可谓一举两得。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教学为例,这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方面分析,是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历史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也是对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指引。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和总结的过程,更是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提升的过程。比如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时期时代的过程中,形成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人类的文明也随之建立,并不断延伸和发展。在这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失败、再探索,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才使中华文化得以建立、发展和传承。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包含着无数人类的汗水和智慧,而这些品质和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和珍视的,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不畏艰辛、永不放弃,这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将德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巨大的。因此,德育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的过程。所谓打铁更需自身硬,教师要想将德育之花开在历史课堂,那么首先就要为学生树立起德育的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德育,以个人魅力和修养引领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德育并不意味着说教,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想法,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他们更易接受“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比如在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时候,汉末时期是社会比较动荡的阶段,也是各种思想、创意、文化新旧交替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分享的过程既是学生对历史认知加深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体现。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德育不仅仅要渗透到课堂中,更应该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由课堂逐渐延伸至课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家国情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尤其要将教学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历史教学和德育共同发展。
比如,在讲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小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相较于教师的讲解,短片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和形象,也更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将德育由课堂延伸至课下,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分享一些历史事件,或者通过网络沟通平台与学生展开日常沟通,或创设一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中,知识传授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德育应渗透到每一门专业教育中,尤其是作为承担着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责任的历史学科,更应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德育,让德育之花在历史课堂盛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以教材为依托,寻找德育立足点。事实上,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包含大量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所在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艺术发展水平及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历史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对过去有所了解,还能带给学生启迪和启发,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历史教学中德育元素的重要性,将历史课程简单理解为对历史时间的回顾和了解。在新课标和“立德树人”教育观念提出后,历史教学不断探索与德育的融合教学模式。教材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之一,是教师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大量德育元素,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工具。不仅如此,德育的渗透会让历史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可谓一举两得。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教学为例,这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课,从教学内容方面分析,是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历史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也是对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指引。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和总结的过程,更是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提升的过程。比如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时期时代的过程中,形成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人类的文明也随之建立,并不断延伸和发展。在这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失败、再探索,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才使中华文化得以建立、发展和传承。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包含着无数人类的汗水和智慧,而这些品质和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和珍视的,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不畏艰辛、永不放弃,这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将德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巨大的。因此,德育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的过程。所谓打铁更需自身硬,教师要想将德育之花开在历史课堂,那么首先就要为学生树立起德育的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德育,以个人魅力和修养引领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德育并不意味着说教,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想法,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他们更易接受“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比如在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时候,汉末时期是社会比较动荡的阶段,也是各种思想、创意、文化新旧交替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分享的过程既是学生对历史认知加深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体现。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德育不仅仅要渗透到课堂中,更应该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由课堂逐渐延伸至课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家国情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尤其要将教学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历史教学和德育共同发展。
比如,在讲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小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相较于教师的讲解,短片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和形象,也更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将德育由课堂延伸至课下,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分享一些历史事件,或者通过网络沟通平台与学生展开日常沟通,或创设一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中,知识传授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德育应渗透到每一门专业教育中,尤其是作为承担着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责任的历史学科,更应注重德育的渗透。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德育,让德育之花在历史课堂盛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