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与诵读关系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还处于不成熟、未定型的阶段,他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注重在背诵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典范的优秀作品,从而把握语言的韵味、语言的意境和规范用语的习惯,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任何技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的期盼?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这里所引用的是高考语文作文中出现的精彩句子,而这样一些语句在考生作文中不断涌现,成为了一道亮丽而又令人振奋的风景,充分展示出考生平时学习时熟读而诵的勤奋和执著、理解知识的深刻和灵活、迁移素材的熟练和机智。由此,我们可以由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做些由意义的思考。
  背诵是训练语言和升华语言的必经之途,古人亦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性的名言,比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近几年来,背诵文章这一很好的学习方式一直沿袭下来,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只有养成背诵的优秀习惯,才能在学习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对学生而言,才能写出如下面的这样出色的文章:“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北京考生《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操千曲却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背诵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可以外化我们对所背文章的内在的理解,传递出浅尝辄止所不能获得的真知灼见,这是一种升华。背诵同时获得了这种创造带来的乐趣和愉悦,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考生在熟背经典文章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的创造性的愉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善始之用也。魏征有言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凡君子欲展鸿图之志者,必求善终,亦不忘善始。盖若无善始,纵有善终,亦有憾于始也。直如属文之时,若无凤头,徒有猪肚、豹尾,亦难尽善也。”(江苏考生《善始之论》)看看这样的文字,我们会感慨背诵的价值在于它能打造真正的语言,语言大师、自誉为“两脚踏东西方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曾指出: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学习汉语也应如此。从其他角度看,背诵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记忆能力。美国一位著名大众演说家曾说:“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背诵好文章越多,你的记性愈好。”没有好的记忆力,是很难在信息时代去做好学问、开创事业的。
  语文学习要返璞归真,少一些形形色色的试题训练,多一些提高素养和能力的阅读训练,按照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特有的规律进行学习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途。
  总之,从以上高考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背诵的价值,正是“诵千文而后作文”。
  
其他文献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观”。用“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定义  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师生共同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更要高屋建瓴,以人
期刊
教学十几年来,我总是处在不断地成长与反思中,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应做些什么,内心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升华品格。语文这门学科虽是基础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但更能让人在美文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使人的修养在美文的熏陶下得以提升,使人的情感在美文的洗涤下得以净化,让孩子们处于原始的美好情感得以升华。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累美(受感染),欣赏美(融于其中),表达
期刊
“愉快教育”又称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正常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面言之,愉快教育追求的是教师的“乐中教”和学生的“乐中学”。  心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而有的学生谈写色变,那么,激发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由怕写到爱写,到乐在其中,自觉作文,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其师,信其道”,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使老师的教育引导发挥独到的作用,你的一句表扬,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激动的涟漪,你的一句批评,使学生顿时猛省,你们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愿意聆听,对你的指导心向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到推广至今已有10年多了,但仍有相当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参与新课程改革,还是实行老一套的“满堂灌”教法。笔者认为,学问学问,学生即要会学习,主动去学习,还要会问,善于发问,可是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经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敢问,会问呢?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之所以不
期刊
“作文决定命运。”这是笔者目睹历届高三语文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高三年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易事。而语文高考成绩如果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出入,往往跟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平时作文训练有问题的班级,高考成绩一般会有所下滑。对于高三作文训练,很多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高三作文练一练,且只需练好规范的入格式议论文就可以了,得个四平八稳的切入分就行了,班级平均分
期刊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勇敢的,温柔的,慈爱的人。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宽广,最伟大,最纯真,最善美,最仁慈的爱。人生的大舞台上,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在老师的生涯中,我又把自己定位为母亲,我要用母爱去呵护一个个含苞的花蕾,我要用母爱去摔打一个个待飞的雄鹰。  每年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撒播我的母爱,把母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对每一个学生都不离不弃。
期刊
我们承认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同时我们更希望顺境也能培养学生。我们的学生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是塑造学生的天使,这个天使如何做到无愧,就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认真去思考,认真去做。了解了学生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环境。人们说环境可以造就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人们认可,所以能流传到今天。  营造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陌生事,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探索,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了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上,对于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却并不关心,甚至是漠视。  反思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度困惑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像字词的抄写,综合练习以及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等,还有就是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和中考考试题型自定的如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古诗词阅读理解与练习等,甚
期刊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