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春播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生产的马铃薯品质优,有利于提高单产,产量可达18.53 t/hm2,同时可节本1 500~2 000元/hm2、增收5 600~7 400元/hm2,还可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并总结出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即选用良种、适度催芽、精细播种、一次性施足基肥、适时排灌、分批采收上市等,从而为该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春播;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句容市的主栽蔬菜品种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产量低,而且小薯、虫斑薯、畸形薯多,商品率低,成本高,效益差。尤其忽视轮作换茬甚至与茄科作物轮作,导致晚疫病、青枯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日趋加重,对产量乃至马铃薯的种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句容市于2002年首次在华阳镇开展该项试验,并一举获得成功;2003年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科技局联合立项扩大示范,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其可行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再次验证了该项技术确实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也是句容市马铃薯栽培史上的一个新举措。
1示范概况
本项目设在句容市后白科技示范园内。前茬早熟晚粳水稻,免耕板茬田,土质为褐黄粘壤土,肥力中等。垄宽160cm,垄沟宽20cm,深15cm,四周排灌沟宽、深各25cm;示范种植面积0.34hm2。品种为克新一号;种薯催芽长度0.5~1.0cm,3月12日种薯切块,切好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浸湿捞起,置通风阴凉处,3月13日播种。每垄播4行,行距42.5cm,株距37.5cm, 垄边留15~20cm;播种薯2 800kg/hm2。播后随即覆盖稻草,厚度9cm左右,折合用稻草22.5t/hm2。播种前底施腐熟猪粪12t/hm2,结合铲细沟土使土肥混合;播后在距离种薯5~10cm处条施宜兴市产颗粒复合肥,折合470kg/hm2(含氮15%、磷10%、钾15%),此后直至收获不再追肥。
2试验结果
该项目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模式,薯块分布在土壤表层,色泽鲜嫩,薯形圆而光洁,收获时带土少,破损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商品率高。由于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便于分批采收、及时上市,同时又不影响小薯块的继续生长,有利于提高单产,平均单株产量393.75g,折合产量18.53t/hm2。而且早上市的马铃薯比常规种植方法上市的马铃薯单价要高出0.3~0.4元/kg,并缓解了集中上市价格低、难以出售的压力,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赢。据初步测算,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机械作業费、人工整地费约1 500~2 000元/hm2;产品分批提前上市的价差可增收5 600~7 400元/hm2。示范田从播种至收获从未除草、打农药,稻草覆盖后有效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改善了地表小气候,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采用该项技术种植马铃薯,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田间小气候不同,尤其水旱轮作避免了重茬,病虫草害均较轻。同时起到强制秸秆还田的积极效果,解决了秸秆还田难的问题。
3主要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精选种薯
本项目品种为克新1号,亦可选用东农303等早熟脱毒种薯。试验表明,选用单薯重30~40g、芽长0.5~1.0cm的整薯播种较佳。大薯应切块,切刀要先消毒,每个切块30~40g为宜,并至少有1~2个粗壮芽,切块形状以四面体为好。种薯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一下,稍后再用腐熟的草木灰拌匀,隔日播种;在播种前选择阴凉处将种薯铺开,散晾2~3d,并逐个挑选1遍,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以及薯皮粗糙老化的薯块。选择大小适中、表皮光滑、光泽度好、芽眼多而饱满、薯形规整、符合本品种性状健康的种薯。
3.2适度催芽,适时早播
种薯应贮藏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堆放的高度要基本一致,避免温差过大出苗长短不一,从而导致播入大田后出苗严重不齐,一般芽长0.5~1.0cm较为适中,有利于一播全苗;而选择排灌方便、砂性较强的田块至关重要。由于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好、透水性差,播后不易遭受冻害,我市可在2月上中旬抢晴播种,5月下旬即可收获结束。该项目种植的马铃薯上市早、效益高,且早腾茬有利于下茬水稻高产。这种水稻→马铃薯→水稻水旱、粮经轮作模式,不失为一个粮经共赢、相得益彰、较为理想的种植模式。
3.3 开沟整垄,精细播种
先开沟施有机肥,再整垄。整垄时要结合铲碎沟土,铺匀有机肥料,锄去大草,但不能用除草剂。垄宽1.6m为宜,便于日后田间操作及分批采收,垄沟宽20cm、深15cm,四周排灌沟宽、深各25cm,确保排灌自如,每垄播4~5行,行距30~40cm,株距25cm,垄边留20cm。播种时种薯芽眼向上摆放,播后随即均匀盖上8~10cm厚稻草。稻草要铺满整个垄面不留空隙,否则,未盖草处杂草丛生,影响出苗。
3.4一次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增施钾肥,增产明显。施肥量可视稻田肥力水平和产量指标而定,该项目由于全程稻草覆盖,应一次性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22.5t/hm2,并适量搭配高效颗粒复合肥或腐熟草木灰,此后至成熟不再施肥。若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将沟土铲细后可直接在上面摆种;若以复合肥为主,则应选用高效颗粒复合肥,用量600~750kg/hm2为宜,可将肥料放在2块种薯之间,但肥与薯必需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以防烂种烧苗。
3.5适时排灌,一播全苗
我市马铃薯生长期间常年自然降水已基本满足需水要求。然而稻草覆盖后,渗透性差,地表吸水较少,容易干旱,使薯苗生长受阻,若连续晴天需及时灌水保墒,确保一播全苗。灌水时水层以稻草不飘移为度,并及时排除积水。反之,随着稻草的腐烂,保水性能增强,土表湿度大,也不利于薯苗的生长,尤其连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清沟防渍害。
3.6分批采收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稻田免耕全程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70%以上的薯块分布在地表面上,只要拨开稻草便可采收,十分方便。因此,农户可视市场行情待价而沽,分批采收上市,采摘后将稻草盖好,小薯块可继续生长,待植株基本枯黄时再一次性清田让茬。这样不仅产量高、效益高,同时也赢得了销售的主动权,错开了农时,避免了集中上市销售难,确保了早让茬,有利于下茬水稻高产。
此外,由于该项目采用水田免耕、全程稻草覆盖种植,有效抑制了杂草的生长,而水旱轮作避免了重茬,病虫草害较轻。在试验过程中既没有化除,也没有防治病虫害。如需用药防治,常规方法即可。
4结论
(1)经过2a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目是一个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易于推广的好项目。这种水稻→马铃薯→水稻的水旱轮作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是改变马铃薯传统种植方法的新探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规模种植的新思路,是农民增产增效的新途径,是发展无公害、绿色环保农产品的新方法。
(2)该项目成功的关键:第一,田块的选择是前提。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砂性较强、透气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较为适宜;第二,一播全苗是核心。基本苗是构成产量的关键要素,及时抗旱争全苗是高产的保证;第三,一次性施足有机基肥、增施钾肥是关键;第四,增产增效是根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根本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省力节本和效益的最大化。该项目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分批采收,及时上市,从而实现了“三高一低”,即产量高、商品率高、效益高、工本投入低。
关键词 马铃薯;春播;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句容市的主栽蔬菜品种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产量低,而且小薯、虫斑薯、畸形薯多,商品率低,成本高,效益差。尤其忽视轮作换茬甚至与茄科作物轮作,导致晚疫病、青枯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日趋加重,对产量乃至马铃薯的种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句容市于2002年首次在华阳镇开展该项试验,并一举获得成功;2003年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科技局联合立项扩大示范,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其可行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再次验证了该项技术确实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也是句容市马铃薯栽培史上的一个新举措。
1示范概况
本项目设在句容市后白科技示范园内。前茬早熟晚粳水稻,免耕板茬田,土质为褐黄粘壤土,肥力中等。垄宽160cm,垄沟宽20cm,深15cm,四周排灌沟宽、深各25cm;示范种植面积0.34hm2。品种为克新一号;种薯催芽长度0.5~1.0cm,3月12日种薯切块,切好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浸湿捞起,置通风阴凉处,3月13日播种。每垄播4行,行距42.5cm,株距37.5cm, 垄边留15~20cm;播种薯2 800kg/hm2。播后随即覆盖稻草,厚度9cm左右,折合用稻草22.5t/hm2。播种前底施腐熟猪粪12t/hm2,结合铲细沟土使土肥混合;播后在距离种薯5~10cm处条施宜兴市产颗粒复合肥,折合470kg/hm2(含氮15%、磷10%、钾15%),此后直至收获不再追肥。
2试验结果
该项目采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模式,薯块分布在土壤表层,色泽鲜嫩,薯形圆而光洁,收获时带土少,破损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商品率高。由于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便于分批采收、及时上市,同时又不影响小薯块的继续生长,有利于提高单产,平均单株产量393.75g,折合产量18.53t/hm2。而且早上市的马铃薯比常规种植方法上市的马铃薯单价要高出0.3~0.4元/kg,并缓解了集中上市价格低、难以出售的压力,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赢。据初步测算,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机械作業费、人工整地费约1 500~2 000元/hm2;产品分批提前上市的价差可增收5 600~7 400元/hm2。示范田从播种至收获从未除草、打农药,稻草覆盖后有效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改善了地表小气候,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采用该项技术种植马铃薯,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田间小气候不同,尤其水旱轮作避免了重茬,病虫草害均较轻。同时起到强制秸秆还田的积极效果,解决了秸秆还田难的问题。
3主要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精选种薯
本项目品种为克新1号,亦可选用东农303等早熟脱毒种薯。试验表明,选用单薯重30~40g、芽长0.5~1.0cm的整薯播种较佳。大薯应切块,切刀要先消毒,每个切块30~40g为宜,并至少有1~2个粗壮芽,切块形状以四面体为好。种薯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一下,稍后再用腐熟的草木灰拌匀,隔日播种;在播种前选择阴凉处将种薯铺开,散晾2~3d,并逐个挑选1遍,剔除烂薯、病薯、畸形薯以及薯皮粗糙老化的薯块。选择大小适中、表皮光滑、光泽度好、芽眼多而饱满、薯形规整、符合本品种性状健康的种薯。
3.2适度催芽,适时早播
种薯应贮藏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堆放的高度要基本一致,避免温差过大出苗长短不一,从而导致播入大田后出苗严重不齐,一般芽长0.5~1.0cm较为适中,有利于一播全苗;而选择排灌方便、砂性较强的田块至关重要。由于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好、透水性差,播后不易遭受冻害,我市可在2月上中旬抢晴播种,5月下旬即可收获结束。该项目种植的马铃薯上市早、效益高,且早腾茬有利于下茬水稻高产。这种水稻→马铃薯→水稻水旱、粮经轮作模式,不失为一个粮经共赢、相得益彰、较为理想的种植模式。
3.3 开沟整垄,精细播种
先开沟施有机肥,再整垄。整垄时要结合铲碎沟土,铺匀有机肥料,锄去大草,但不能用除草剂。垄宽1.6m为宜,便于日后田间操作及分批采收,垄沟宽20cm、深15cm,四周排灌沟宽、深各25cm,确保排灌自如,每垄播4~5行,行距30~40cm,株距25cm,垄边留20cm。播种时种薯芽眼向上摆放,播后随即均匀盖上8~10cm厚稻草。稻草要铺满整个垄面不留空隙,否则,未盖草处杂草丛生,影响出苗。
3.4一次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增施钾肥,增产明显。施肥量可视稻田肥力水平和产量指标而定,该项目由于全程稻草覆盖,应一次性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22.5t/hm2,并适量搭配高效颗粒复合肥或腐熟草木灰,此后至成熟不再施肥。若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将沟土铲细后可直接在上面摆种;若以复合肥为主,则应选用高效颗粒复合肥,用量600~750kg/hm2为宜,可将肥料放在2块种薯之间,但肥与薯必需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以防烂种烧苗。
3.5适时排灌,一播全苗
我市马铃薯生长期间常年自然降水已基本满足需水要求。然而稻草覆盖后,渗透性差,地表吸水较少,容易干旱,使薯苗生长受阻,若连续晴天需及时灌水保墒,确保一播全苗。灌水时水层以稻草不飘移为度,并及时排除积水。反之,随着稻草的腐烂,保水性能增强,土表湿度大,也不利于薯苗的生长,尤其连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清沟防渍害。
3.6分批采收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稻田免耕全程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70%以上的薯块分布在地表面上,只要拨开稻草便可采收,十分方便。因此,农户可视市场行情待价而沽,分批采收上市,采摘后将稻草盖好,小薯块可继续生长,待植株基本枯黄时再一次性清田让茬。这样不仅产量高、效益高,同时也赢得了销售的主动权,错开了农时,避免了集中上市销售难,确保了早让茬,有利于下茬水稻高产。
此外,由于该项目采用水田免耕、全程稻草覆盖种植,有效抑制了杂草的生长,而水旱轮作避免了重茬,病虫草害较轻。在试验过程中既没有化除,也没有防治病虫害。如需用药防治,常规方法即可。
4结论
(1)经过2a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目是一个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易于推广的好项目。这种水稻→马铃薯→水稻的水旱轮作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是改变马铃薯传统种植方法的新探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规模种植的新思路,是农民增产增效的新途径,是发展无公害、绿色环保农产品的新方法。
(2)该项目成功的关键:第一,田块的选择是前提。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砂性较强、透气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较为适宜;第二,一播全苗是核心。基本苗是构成产量的关键要素,及时抗旱争全苗是高产的保证;第三,一次性施足有机基肥、增施钾肥是关键;第四,增产增效是根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根本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省力节本和效益的最大化。该项目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分批采收,及时上市,从而实现了“三高一低”,即产量高、商品率高、效益高、工本投入低。